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5,(2)
目前,全国正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运动,兴起全民锻炼的高潮。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奠定其终身体育的基础,只有使学生真正拥有体育意识,才能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论述了大学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并结合我院的职业特点给出了一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快乐,为他们形成终身健康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体能、传授运动技能、培养学生体育价值观和体育兴趣的主阵地,我们体育教师要多思考、勤探索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升,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成为高中体育教学培养的重要方向,终身体育意识给人们未来的健康生活带来积极作用。因此,高中的体育课程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引导人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本文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分析终身体育意识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提出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
随着在中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学校体育教育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本文谈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从传授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培养和激发体育锻炼兴趣,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来提高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以及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有所稗益。随着体育的不断社会化、娱乐化和终身化,现代学校体育既要注重增强体质的近期效益,更要着眼于将来对"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教学主要目的是塑造每一个学生具有强健体魄,使每一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壮成长。但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很好的身体状况,身为体育教师必须使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9)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主要途径。对中职学生而言,实时地进行体育训练,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可以提高其身体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阐述了终身体育的内涵,分析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中职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大学公共体育课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就公共体育课女生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为女大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体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要养成终身锻炼体育的习惯,体育意识的培养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目标,体育意识以培养体育情感为主。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
中学体育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教学课程。然而,大多数的体育教师仍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导致体育教学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文章提倡将快乐体育应用到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8)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参考积极性。体育课程是为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化团队意识、培养竞争精神、磨练意志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下,本文通过对培养体育兴趣的意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重点进行探讨,以期为同行体育教学兴趣以及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9)
针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其问题突出表现在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终身锻炼意识匮乏等方面。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分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策。为高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高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且在体育活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