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5)
音乐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学习音乐离不开生活。小学音乐教师要注意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深入地挖掘本地的音乐历史及人文内涵,注重教学技巧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找到一条班级学情与本地生活化相结合的好的教学路子。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活动过程、学习习惯的生活化,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中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核心素养下美感教育的内涵出发,探讨了中学民乐团美感教育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1)
歌唱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从音乐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出发,遵循歌唱教学规律以及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针对当前歌唱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在体态律动中感受歌曲音乐要素美,体验歌曲情感内涵等方面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体验感受歌曲的各个音乐要素,牢固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能力,对歌曲的艺术形象、情感体验、风格理解和表现形式拥有自身独有的清晰感受的方法,从而提高歌唱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要求:“音乐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因突出学生审美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教育,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为此。这给音乐教学带来更高要求与新的思考?本文从音乐教学实践出发,对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音乐教学进行探讨,以此.为落实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2)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音乐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音乐增强学生对生命的主观情感体验,成为了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所研究的重点,而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正好能够与这样的教学要求相契合。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笔者基于实际教学经验,就开放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7)
随着新课改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加大了对音乐的教学以及音乐新课程实施的重视力度。但从实际角度出发可知,相对音乐新课程标准,实际音乐教育中仍存在些许不足,如:许多学校音乐课地位与其基础性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因此,加大对初中音乐新课程实施状况调查,促使音乐新课程在今后得到有效实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4)
<正>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音乐强调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提升的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传统音乐教育形式的影响,对合作教学的认知不够深入。因而学生的音乐合作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采取简单的小组合作模式,导致学生的合作更多地停留在单纯的模仿上,而简单粗糙的音乐合作会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在未能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不仅无法充分地感知音乐学习的乐趣,在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上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1):31-35
何为"音乐",是"以音乐为本"的音乐教育首先应当探问的。本文从这一核心问题出发,结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度挖掘音乐课程性质的内涵,强调"以音乐为本"的基础音乐教育是"人文"、"审美"、"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并针对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实施建议,从而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新课程的基础理论,提高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推动基础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新课程改革对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新目标,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就进一步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的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3)
新课程改革的事实施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做好音乐教学工作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要对音乐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分析了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