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Planning》2019,(26)
小学数学的教育目的是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让学生掌握数的运用能力,并依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来启发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图形观念,以及应用和推理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本文简述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现实意义,并从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出发,分析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6)
数感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学校数学教学的一项教学目标。学校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快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教师可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部门已经越发的重视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在这种大环境下,诸多新型的教学理念逐渐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就小学数学数感培养而言,数感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极为重要,小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数感,才能够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相关的教职人员必须要重视小学生数感的培养工作。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感培养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数感就是让学生进行了解和感受,对小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逻辑和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了解数感,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文章主要对小学数学中的数感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几种数感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6)
数感是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是数学气质中的精髓。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计动感十足的动态课堂、体验美感的快乐氛围、丰富情感的数学情境,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学会从数学角度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数感水平。从动感、美感、情感的角度探讨了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且把“数感”摆在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4)
数感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数学新课标指出,"在运用数学知识、符号、思维、方式的过程中描述现实社会,并凭借此来实现数感、符号感以及抽象思维的构建"。换句话说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数感,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能让学生借助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选出最合适的解题方法。为此,为了更好发挥数感的这些价值,本文就将以如何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3)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它的目的并不是仅仅让小学生了解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锻炼能力,使其学会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建立自己的创新思维,这才是小学数学教学最根本的目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17)
在小学教育质量逐渐提高以及各学科教育资源愈发丰富的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迈入新的教学发展阶段,其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工作愈发重视。所谓数感其实就是理解数,理解抽象和具象之间关系的能力。数感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数感培养工作在小学数学中的价值、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开展途径,为相关教师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强化学生数学学科素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2)
<正>数学课程标准作为数学教学纲领性的指导纲要,在其总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教学要在利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形成符号感和数感,并且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实施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分阶段做了全面、细致的阐述。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学实践改革中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笔者就其内涵和培养的策略提出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