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2)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后主要就是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学习,认为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是自己亲自参与到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到学习数学的实践与对数学知识的创新。因而,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自主探究性论述分析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31)
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这些素质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本文从情景创设、科学方法的培养、对教材处理以及实际活动等方面,尝试指导学生在工程材料学科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课改后美术课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2)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学生熟悉的"日本元素"为探究对象,设计探究活动,探讨课堂教学中对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3)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以勤动脑、勤动手、主动探索实践和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利于学生乐于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相互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深刻理解知识并自主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他们适合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探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探究性学习的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8)
<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学教学改革模式。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平台,创设好比"科学研究"这样的情景。通过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和学会学习,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只有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才能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7)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地搞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当仁不让地成为实现学生主体、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0)
探究式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以及锻炼独立思考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中,在教师有效组织和指导下,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自主控制数学探究过程,有助于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自主获得成功愉悦,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并提升其探索求知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6)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设计数学实践性作业,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6)
<正>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应该熟识每一个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有效教学,在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更应该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改的主要方向。我认为,其中自主学习应该排列首位,因为只有学生自主参与了,才能合理有序地推进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没有自主,合作和探究都只会成为空谈。如何开展自主学习,这是我们在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时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