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9,(6)
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一方面可以充实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多彩的生活情趣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中学生的情趣显示出较为单一和贫瘠的现状,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样复杂的,而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情趣起着主导作用,通过调查研究,重点分析学校教育对中学生单一情趣现状产生的影响,从而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旨在通过学校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多样化的生活情趣,使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趣道路上不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9)
假期是青少年学生最渴望的时光。可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暂别了教师们的指导和帮助,面临一些危险和疾病,就成了家长头疼和担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暑期更有情趣、更有意义,如何争做假期"健康模范生"?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8)
社会德育环境是中学生在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中所形成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积淀和巩固,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成型、定型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项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营造和优化中学生的社会德育环境,就成为当前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6)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身体和心理全速发展,其身心发展表现出动荡、全面等的一系列特点,而健康的情趣不仅关系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对学生以后的人生也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
依据新课标对中学生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中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一个发掘美、创造美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文学欣赏的手法,创造审美情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将美育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8)
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展、审美素养、创造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如何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在体育课堂中进行了初步尝试,通过角色转变、合理分组、促进创新等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的指导思想,也是美术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的起点。"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中学正是青少年个性初步形成的阶段,因而个性化的美术教育对于中学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6)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雏形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强,但同时缺乏对事物好坏的分辨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情趣的低俗高雅之分,也会影响初中学生的成长,高雅健康的情趣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拥有健康向上的心态,而低俗的情趣则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发展,使他们陷入这些低俗的情趣中不可自拔,对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所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对本地学生的调查研究,旨在分析中学生的生活情趣的现状及成因,为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提供合理有效的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7)
生活情趣一方面可以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释放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而中学阶段也是生活情趣培养和建立的重要阶段,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中学生的生活情趣产生了一些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在分析互联网对学生生活情趣负面影响的基础上,以期中学生能够正视网络的作用,不要一味沉迷于低俗的网络情趣。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4)
小学美术教育不能缺少审美教育,教师要通过开展有效的审美活动,不断改进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路径与措施,不断提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筛选能力、辨别能力和鉴赏能力,从组织形式、课程资源、教师熏染、苦学乐教等角度着手,培养学生健康、正确、高尚、持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