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1)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将会为他们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一种有创新意义的育人方式。本文重点论述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阶段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小学语文阶段是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经典古诗文的学习以及诵读,为传承传统中华文化做出努力。结合多年的经验,谈谈经典古诗文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凸显的问题以及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传承国学,诵读经典,是我国语文教育多年以来的优良传统。近些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在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也备受重视。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实践国学经典的诵读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将对此展开分析,表达见解。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5)
<正>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发展中的精髓,同时也是传统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体现。国学经典本身蕴含着优秀的文化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结晶。在小学阶段,组织学生合理地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并且让他们树立更强的民族自信心。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有如聆听先哲圣贤们的谆谆教导,是确保学生自身素养提升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对于小学阶段,国学经典诵读的开展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29)
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深化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因此,经典文章走进课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小学语文的经典诵读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和变革,优化教学方式,设计多元化的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小学生对经典的诵读兴趣,增强小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9)
小学作为孩子接受系统知识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传承我们中华文化有重要作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文学经典都包含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文学素养,提升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就应该将经典诵读这类活动渗透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那么浅谈关于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实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6)
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行,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但由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学底蕴的特点,加之一线教师缺乏对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系统的教学方法,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经典诵读的教学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改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契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学魅力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3)
<正>小学是学生诵读经典作品的最佳阶段,通过对经典进行诵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意识以及观念,帮助学生了解作品,提升素养。但就当下的小学生而言,其有很多的渠道了解各类信息,还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深刻理解诵读的意义。虽然课堂中语文教师会开展阅读教学,但是仅停留在课本,且着重强调理解和记忆。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就应在小学课堂中融入经典诵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融入经典诵读,这样既有利于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做好铺垫,又能实现经典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于阅读这项活动越来越热衷,对于学生的阅读活动的开展也越来越重视。人们普遍认为在人类小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其中,小学阶段更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应该加紧进行经典的诵读和背诵。但是现如今大部分的小学开展经典阅读时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就小学经典诵读中出现的误区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以期提升经典诵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2)
近几年,大量的教育工作者把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路径,能够让小学生在朗诵文章时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所以必须重视对小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对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