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6)
课堂教学是整体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吸收知识的关键点。作为语文教育者,要知道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不是一味的增加作业量,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好语文前提条件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原因是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课程的基础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怎样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成为了新课改推动下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
<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获取知识、丰富语言、培养语感、训练思维的主要途径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阅读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正如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自主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成为真正有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5)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阅读主体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4)
阅读是人生中掌握语言、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智慧的重要途径。所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事情。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我们教师要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5)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性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以后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调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应该延伸到生活等更加广阔的范围,从而极大地丰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论述,以期切实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9)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多变化。文章从小学语文教学着手,首先分析了小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探寻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灵活多样且富有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的逐步提升,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课程学习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6)
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基础构成模块,在进行阅读教学实践引导期间,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探索发展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优化应用教学创新策略方法的有效途径。在良好的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学生能够获得阅读探索学习动力,在课堂或课下的阅读学习阶段,能够避免陷入"思维怪圈"之中,为自己的高年级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40)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育是推行教育的主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程要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而扎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在教育信息化改革过程中,101教育PPT软件应运而生,对101教育PPT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如何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融合,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高效等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9)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阅读。虽然之前人们对拓展阅读的重视程度不高,但随着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了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的重要性。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将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阅读,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给那些正在或即将进行教育方式改革的教师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