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针对大型冷箱的U型和Z型集管内流体分布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依据集管内压力分布规律性,探讨了不同雷诺数Re与结构因素对其内流体分布的实际影响;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分析给出了板翅式换热器对集管内流体分布的影响作用;最后对大型冷箱集管布置提出了流体均配优化方案.研究表明,U型集管内流体分配优于Z型集管;随着Re增加,U型集管流体分布趋于均匀而Z型集管变得不均匀;随着支管阻力增加所致的集管压降增加能使集管内流体分布趋于均匀;支管长度增加或支管管径减小,可使集管内流体分布趋于均匀,但会导致较大额外压降.依据以上结论提出的大型冷箱集管优化方案可在较大改善实际流体分布同时有效降低集管压降. 相似文献
2.
3.
空化射流具有比同等条件下普通水射流更强的冲击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为进一步提高空化射流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新型的非淹没双空化射流。基于多相流Mixture模型和RNG k-ε输运方程,研究了双空化喷嘴中内外喷嘴径向间距D0与出口轴向间距L,以及外喷嘴来流压力P1对射流轴线速度、压力、含气率与比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最优D0,L,P1组合下射流冲击平板的壁面压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D0=1.5 mm,且L=2 mm时射流的流场特性最优,在此结构下的最优靶距为20~25 mm。对该非淹没双空化射流冲击特性分析发现,相比于传统中心体空化喷嘴,其可产生体积更大的空化云和更好的冲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空化射流的高效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U型箍加固和二次锈蚀对锈蚀RC梁力学性能的影响,该文通过设计7片试验梁,分析构件的应变规律、变形特征、破坏机理等,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U型箍加固厚度与加固位置对加固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梁跨中截面应变满足平截面假定,中和轴高度大致符合这个规律:锈蚀梁以及锈蚀加固再锈蚀梁的中和轴高度均要大于加固锈蚀梁的高度;荷载增大到一定时,U型箍的锚固作用开始发挥作用;加载中后期,同侧三片U型箍分担的剪力存在不均匀性;腐蚀不均匀导致两端的U型箍应变增长规律有差异;加固梁、加固锈蚀梁的裂缝更稀疏,裂缝趋向于跨中区域分布,斜裂缝逐渐变得不明显; U型箍加固梁的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有所提高,塑性特征更为明显,主要呈现为弯剪破坏;二次锈蚀和不均匀性会改变构件变形发展,影响梁的破坏形态。数值模拟的极限荷载、极限荷载对应的挠度以及能量吸收值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分别在4.22%、9.7%、9.9%范围以内,设置3 mm的加固厚度对提高承载力较为适宜,U型箍布置在梁端位置可更好地提高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汞和油 U 型计的普通型和精管型的结构。通过目测实验研究,给出了在1%精度条件下,汞 U 型计和油 U 型计的测量下限分别为6.7×10~3Pa 和2×10~3Pa。为了计算方便,给出了275号扩敞泵硅油.KS—3扩敞泵油和45号变压器油的密度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测试》2019,(11):84-89
针对U型电磁超声表面波换能器(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EMAT)换能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仿真的研究方法。首先,在Maxwell软件中建立U型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激发探头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电磁超声换能器中线圈间距、截面积以及提离距离和磁铁类型及几何参数对换能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蛇形线圈和U型磁铁作为电磁超声表面波换能器的情况下,减小线圈的提离距离、线圈截面积,适当增大线圈间距可以提高EMAT换能效率;此外,正交方差分析法对U型永磁铁的几何参数研究表明,U型永磁铁的宽度对换能效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地源热泵U型埋管土壤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结合相关文献给出原始地温计算式,针对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建立瞬态传热模型,采用控制容积法对方程进行离散,对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获得地下埋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与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该文采用实验与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绕回转体的初生空化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头型对初生空化流场特性的影响,数值模型中,为了精确捕捉由于分离流动而产生的漩涡结构,湍流模型采用了一种基于空间尺度修正的滤波器模型(FBM),实验中,采用高速录像技术观察了初生空化形态,并应用粒子测速系统(PIV)测量了相应工况下,初生空化流场的速度及涡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头型对绕回转体的初生空化流场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回转体的初生空化数随着肩部曲率突变增大而逐渐增大,在初生空化工况下,平头和锥头回转体肩部的高剪切流动区出现了不规则的漩涡分离结构,初生空化首先在该分离区域内产生,而不是发生在回转体的物面上或在物体邻近处,此时,初生空化流场体现出明显的漩涡脉动特性,流场中的低速高脉动区域对应于空化核心区,涡量主要亦集中在该漩涡分离区域内,对于圆头回转体,其初生空化流场比较稳定,“指状”的片状空泡附着在回转体表面上。 相似文献
9.
U型垂直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针对土壤源热泵地下垂直U型埋管,建立周围土壤的非稳态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求解。通过对夏季制冷工况的模拟,其结果与实测值非常吻合,并得到土壤温度沿径向、纵向的变化规律及埋管的热作用半径的变化规律,为U型垂直埋管的埋深及间距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为了说明非定常空化的流动机理,该文采用数值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绕三维水翼片状和云状空化流动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在高速水洞中进行,采用高速录像技术观测了片状和云状空化阶段的空穴形态.数值计算基于均相流模型,汽液混合区域密度由质量传输方程调节.利用商业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引入准确描述空化流场非定常特性的FBM 湍流模型,进行绕三维水翼的数值模拟,获得了随时间变化的空穴形态、压力和速度分布等流场结构.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在片状空化阶段,空穴稳定地附着在水翼表面,只有空穴尾部不断的有小空泡团沿着翼弦方向脱落.在云状空化阶段,清楚得描述了空穴的产生-发展-脱落-溃灭的准周期性变化,并准确地捕捉到空泡脱落时,附着在翼型前端的U 型空穴和翼展方向不同强度的反向射流,脱落的空泡由翼型中前部旋涡状脱落. 相似文献
13.
U型中空纤维膜水力特性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水力学原理,建立了竖立式U型中空纤维膜出水量及内压的数学模型,对其结果的理论分析表明:在相同的水头作用下,纤维膜流量随距出水口距离的减小而呈比例增加,但在出水水头较高时,增加的速率要大于出水水头较低时增加的速率;类似地,在纤维内部的不同位置,流量随出水作用水头的增加而增大的速率也是不同的,离纤维出口越近,这种速率的增加就越快,越明显.因此,要想增大出水流量,应尽量提高出水的作用水头,另外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纤维的长度;纤维内压随距出水口距离的减小而迅速减小,曲线呈类抛物线的形状;离出水口越远,纤维内压随出水水头的增大而增加的速率越大;流量与内压成直线关系,纤维内部距出水口越近,内压随流量增加而增加的梯度越小;由于液体黏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流量增大;但温度越高,流量的增加梯度越小。 相似文献
14.
15.
U型渠道滑模施工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型防渗渠作为重要的节水措施之一,在平原地区渠系配套工程已被广泛推广应用。近几年在平原区引进了不少先进的U型渠施工机械,成立了专业施工队伍,建立了U型渠防渗网。根据施工阶段及工程运行情况来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经过逐步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U型地埋管换热器热短路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竖直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管间热短路问题,建立了U型埋地换热器三维传热模型,对地源热泵竖直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的热短路现象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影响热短路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增大支管间距可减小热短路现象,但在加大钻井直径困难的条件下,增大管间距受限,所以效果不显著;但不同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对热短路的影响较大。因此,减小U型管地热换热器支管间热短路的有效措施是合理选择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钢板桩各弯弧位置进行力学检验,以及设计钢板桩锁口拉伸失效实验,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弯弧处的组织晶粒度变化,综合分析冷弯U型钢板桩的性能。结果认为生产冷弯钢板桩时,截面危险位置出现在内部,而非两端锁口最大弯弧角处;生产冷弯钢板桩时,每个弯弧外的表面晶粒沿宽度方向被拉长,弯弧的内表面晶粒沿厚度方向被挤压拉伸;钢板桩锁口的拉伸失稳过程出现两处明显失效,两种失效方式可用于不同用途的钢板桩冷弯性能检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