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桥用高强混凝土双轴徐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腹板在双向预应力作用下的收缩徐变发展规律,分析不同预应力组合对收缩徐变效应的影响,研究了大跨度预应力箱梁腹板的常遇应力组合,并采用十字交叉梁开展了2种应力组合条件下的高强混凝土双轴徐变试验,即应力组合分别为14MPa和2MPa,6MPa和2MPa,对比开展了单轴压应力为6MPa、14MPa的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分析单、双轴徐变和应力组合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力组合对高强混凝土徐变影响显著,360d双轴应力条件下的徐变系数仅为相应单轴徐变系数的75%;采用现有收缩徐变预测模型不能较好预测高强混凝土的实际徐变发展过程,而采用指数函数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建议在大跨度连续箱梁设计和施工中,确保腹板竖向预应力水平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徐变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长期服役下的变形及受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CEB-FIP(MC90)的徐变模型,对成桥十年后该桥的徐变效应引起的桥梁变形、内力和预应力损失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对该类桥梁的施工分析及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已有的混凝土徐变计算方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变化应力作用下徐变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塑性力学中势函数的概念来模拟徐变性能的可塑性和滞后性。势函数中包含了弹模的变化、应力变化历史和徐变系数变化,描述了不同工况下结构影响的不确定性。通过势函数,可解决在连续可变应力作用下徐变效应。  相似文献   

4.
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综合论述了国内外有关混凝土拉伸徐变的研究现状,总结和评述了混凝土拉伸徐变研究的主要成果.对比了各个影响因素对拉伸徐变和压缩徐变影响,并提出了对水胶比、加载应力的水平和掺加硅粉对混凝土拉伸徐变的影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仲志武 《工业建筑》2022,(4):152-157+132
为研究持续荷载作用对粉煤灰混凝土静力性能的影响,以天津地铁6号线渌水道站为工程背景,进行了不同持荷时间、不同持荷应力条件下混凝土轴压徐变和徐变后静力性能的测试,同时进行了同环境条件下无持荷混凝土收缩和收缩后的静力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15%和30%应力级别下,随着持荷时间延长,混凝土弹性模量会逐渐增加,其增长速率随着持荷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相同环境条件下,无持荷收缩试件的弹性模量也有一定增长,数值较30%应力级别持荷试件低5%左右。随着持荷时间的延长,混凝土徐变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弹性阶段的斜率增大,峰值应力也增大;相同环境条件下,无持荷收缩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弹性阶段的斜率也会增大,峰值应力低于徐变试件,峰值应力增长不明显,增长幅度为徐变试件增长幅度的65%左右。  相似文献   

6.
汪洋  李华  王育江  徐文  田倩  颜智法 《混凝土》2022,(8):170-173+178
研究了不同含钢率及不同加载龄期下C60自密实钢管混凝土徐变行为的影响,并将徐变测试结果与fib 2010混凝土基本徐变计算模型和JTG/T D65—06钢管约束作用计算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含钢率越高将使外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变形约束越大,核心混凝土受力比例减小,从而导致钢管混凝土的整体徐变降低。当28 d龄期加载、持荷60 d时,含钢率为13%的钢管混凝土比含钢率为4%的钢管混凝土徐变系数减小了约35%。并且,采用fib MC2010混凝土基本徐变计算模型和JTG/T D65—06钢管约束作用计算式计算得到的钢管混凝土徐变系数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好,可用于预测钢管混凝土的徐变行为。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连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电液伺服三轴试验系统,结合溪洛渡大坝实际工程,对大坝湿筛二级配混凝土进行了单轴拉、单轴压、双轴拉压、双轴压压及双轴拉拉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在进行双轴拉压试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加载方式,即双钢板-塑料毛刷组合连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该加载方式能使试件端部拉应力传递更加均匀,有效消除了拉端粘贴钢板对试件受压变形的约束作用,提高了试验精度,同时能大大提高试验效率;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的双轴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空间破坏准则可以为大体积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及非线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安燕玉  张晔芝  钱淼  刘杰 《四川建筑》2009,39(4):147-148,150
基于收缩徐变理论和力学原理,推导出长期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变形的算法,计算公式形式简单、概念清楚,对无碴轨道的后期变形控制有指导意义。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采用有限元软件验证了此算法,表明建议方法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按砼的加载龄期,用有限元方法推导建立了砼的徐变方程并根据钢筋与砼的变形协调条件分析了钢筋骨架对砼徐变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混凝土在双向受压、一拉一压、双向受拉等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开展分析,对比了在不同边界约束条件下的受力性能,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明桦  张志宽 《山西建筑》2007,33(23):71-72
对混凝土收缩、徐变分别概述了它们的定义、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当对混凝土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挠度变形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足够的重视的建议,以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正常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对天水藉河大桥运用Midas软件建立杆系有限元模型,分析此类高强混凝土不等跨独塔斜拉桥成桥时刻及成桥若干年后收缩徐变效应对主梁的挠度、梁体应力及预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桥时刻,由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引起的主梁应力最大可占梁体总应力的25%;成桥10年后,由收缩徐变效应造成的预应力损失超过50 MPa。  相似文献   

13.
不同加载龄期混凝土轴压柱徐变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芳 《广东建材》2007,(11):110-112
就相同加载龄期和不同加载龄期素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柱的徐变性能进行试验,并就是否加膨胀剂对索混凝土柱徐变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理论公式和实测徐变系数进行了徐变系数公式拟合,对比分析了相同加载龄期和不同加载龄期素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柱的徐变性能及是否加膨胀剂对混凝土柱徐变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各国规范中的徐变系数计算模式为理论基础,利用桥梁专业软件Midas/Civil对秦沈客运专线跨土河桥跨中上拱度理论值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对该桥长期观测所取得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现行规范能够更加切合实际地反映工程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林妮 《山西建筑》2009,35(34):70-71
基于徐变理论,以PKPM软件为工具全面探讨了高层混凝土结构由徐变引起的竖向变形计算问题,并对各种施工情况进行了模拟探讨,论述了各种施工模拟适用范围,以完善高层混凝土结构,促进高层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混凝土特性的了解,对钢骨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如何分别考虑荷载、混凝土徐变和收缩对钢骨混凝土梁的变形影响,为计算钢骨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形,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早龄混凝土的拉伸、压缩徐变规律及其结构徐变应力计算方法是对早期裂缝进行有效预测并控制的关键。既有的徐变研究主要侧重于成熟混凝土,而早龄混凝土徐变相关的科学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对早龄混凝土的压缩和拉伸徐变研究成果、测试方法及其徐变应力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综述。研究表明:目前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压缩徐变试验测试尚无规范可循,相关试验数据较为缺乏;混凝土早龄期徐变预测模型基本未考虑其在低应力水平下的非线性性质;早龄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徐变应力理论分析方法亦不尽完善。基于系统试验研究和固化徐变理论建立混凝土非线性徐变理论模型,对早龄混凝土结构采用同时考虑受拉和受压不同应力松弛特性的非线性徐变应力理论计算方法,应可提高早龄结构的有限元仿真精度。  相似文献   

18.
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钢管所具有的强度和刚度,并能较好地解决混凝土硬化时间较长与施工速度之间的矛盾。但由此也会带来这样的问题,即在结构施工过程中,构件所受长期荷载随施工过程逐渐增加,徐变持续发展,混凝土卸载,内力重新分布,导致构件稳定承载力降低。本文运用DirichLet级数建立管内混凝土徐变模型,并应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钢管混凝土徐变以及承载力进行了有限元计算,较好地模拟了钢管混凝土的徐变过程。本文回归分析了钢管混凝土的徐变性质,并认为可以用初应力的方法粗略估计徐变构件对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君凤 《山西建筑》2012,38(24):285-286
针对目前桥梁结构非线性分析软件的不足,按有效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用于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收缩、徐变的程序,并根据工程实例,验证了程序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以促进其推广。  相似文献   

20.
对某预应力梁在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作用下的真实反应进行测试并分析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有一定的起伏出现,混凝土应变与以往收缩徐变资料是一致的,按201 d的混凝土应变总量来看,前100多天内混凝土应变值占到的比例接近75%。通过与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ACI 209R-1992、中国建科院(1986)三个预测模型的对比,实测值前期接近于ACI 209R-1992模型,后期变化接近JTG D62—2004规范模型,实测修正值预测模型与两规范模型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