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纺粘技术制备聚酯-聚酰胺6(PET-PA6)双组份中空桔瓣纤维,并与Lyocell纤维网复合,经高压水刺制备双层复合结构的PET-PA6/Lyocell非织造材料,研究了纤维复合比例及面密度对复合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PA6/Lyocell复合非织造材料具有明显的三维立体结构和双层复合结构,PET-PA6纤维裂离后纤维等效直径介于3.60~6.50 μm之间,Lyocell纤维的直径介于9.30~11.50 μm之间,且有部分原纤化的微原纤维。面密度一定时,PET-PA6/Lyocell非织造材料相比于PET-PA6非织造材料,亲水性能有明显的提升,当PET-PA6与Lyocell纤维含量比值为1∶1时(面密度为160 g/m2),透气率为249.47 L/(cm2·s),提升117.83%;透湿率为4 035 g/(m2·24 h),提升36.01%;柔软度为4.39 mm,提升67.56%;同时力学性能有所增加,纵横强力比由1.5降至1.2,相差幅度明显降低;但热稳定性有略微的下降。随着的面密度增加,复合非织造材料的透气透湿性能逐渐降低,柔软度降低,力学性能有所增强。Lyocell纤维的复合使非织造材料的综合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非织造布的三维立体结构和双层复合结构与天然皮革的微观结构相似,有望在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夜光纺粘非织造布加工过程中,通过调整牵伸气流的速度,制得不同结构的夜光非织造布,研究了牵伸气流速度对夜光纺粘非织造材料外观形貌、热学性能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牵伸气流速度的增加,夜光纺粘纤维的直径逐渐减小,同时夜光纺粘纤维表面分布的发光材料颗粒增多;余辉初始亮度、发射光强度随着牵伸速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牵伸气流速度对夜光非织造材料的晶型结构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熊晨  张久政  王洪 《复合材料学报》2022,39(5):2398-2404
玻纤滤材具有过滤精度高和纳污量大等优点,但其耐折和耐压性能较差,需要与非织造布复合以提高其加工性和使用寿命,但传统的上胶复合工艺容易造成玻纤复合滤材透气性下降。将热熔胶树脂颗粒通过熔喷技术以超细纤维形式均匀负载到纺粘布上,进一步利用热轧复合技术与玻纤滤材复合,得到了剥离强力高、透气性基本不变的玻纤/纺粘复合滤材。通过对比复合玻纤滤材的剥离强度和透气性变化,发现超细纤维负载量对复合滤材的性能影响最大,当负载量为8 g/m2时,复合滤材剥离强度即可达到要求,对透气性也不会造成明显影响。综合考虑产品性能与生产实际,建立了最佳复合工艺为上胶量8 g/m2、辊间距0.3 mm、热轧温度120℃、热轧速度15 m/min,在此工艺下玻纤滤材和纺粘布间达到了较好的粘合效果,且复合滤材透气性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纺粘法成功制备了夜光非织造布,分析比较了含相同比例发光材料的夜光机织布与夜光非织造布的性能差异。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与夜光机织布相比,夜光纺粘非织造布的纤维表面颗粒状物质较少,表面较光滑;同时其耐摩擦性能、发光性能明显高于夜光机织布,但拉伸断裂性能较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在粘胶水刺非织造基表面沉积时长分别为9 min、11 min、13 min、17 min、21 min、25 min、29 min,质量分数为13%的醋酸纤维素(CA)载药纳米纤维,药物为没食子酸(GA),再在表层覆盖丙纶纺粘非织造布,作为复合结构防护口罩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对非织造布及载药纳米纤维膜进行形貌表征,测试其孔径大小及分布,并进行了过滤效率、过滤阻力、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纳米纤维连续均匀,负载药物后的纳米纤维比纯CA纳米纤维直径稍粗,但直径更加均匀;随纺丝时间延长,复合结构材料孔径变小、孔径分布更均匀;并且对1μm以下的粒子的过滤效率从24.12%提高到69.76%左右,但对过滤阻力影响不大;复合结构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宽度分别达到1.40 cm和2.30 cm,具有良好抗菌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6.
结合非织造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选取了4种医疗非织造布所使用的原材料,从本身特性及在医疗中应用优势出发,介绍了聚丙烯、聚乳酸纤维、生物基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研究现状;再从工艺特点与用途方面,阐述了纺粘法、熔喷法、SMS复合技术、纺粘水刺复合技术4种医用非织造布加工技术;重点总结出国外医用非织造布新型加工工艺,包括后整理工艺、静电纺技术以及其他改进工艺,介绍了新型工艺改进流程、改进后特性及在未来医疗中的应用;为医用非织造材料的选择与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以聚酯-聚酰胺6(PET-PA6)中空桔瓣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为基布,以水性聚氨酯(WPU)膜为聚合物涂层,经干法移膜技术得到了中空桔瓣型超细纤维/水性聚氨酯(PET-PA6/WPU)合成革,实现了超纤革的绿色化制备。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测试手段表征了PET-PA6中空桔瓣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结构性能,系统研究了发泡倍率对WPU膜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PET-PA6/WPU合成革的结构、透气透湿和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T-PA6中空桔瓣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裂离后单根纤维的直径介于2.2~5.5μm之间,且其性能满足纺织品合成革用非织造基布的使用要求。当发泡倍率为100%时,所制备WPU膜为致密无孔结构,透气量和透湿率分别为14.72L/(m~2·s)和3 686.84g/(m~2·24h)。随着发泡倍率的增加,所制备WPU膜具有通透型泡孔和有孔表面,平均孔径、透气量和透湿率均依次增大。其中,当发泡倍率为250%时,WPU膜的透气量和透湿率分别达到169.43L/(m~2·s)和5 209.09g/(m~2·24h)。所制备的PET-PA6/WPU超纤革为三层复合结构,包括基布层、发泡层和面层,且其透气量为0.45L/(m~2·s),断裂强力为纵向138.40N、横向96.60N,断裂伸长率为纵向72.70%、横向101.80%,撕裂强力为纵向63.20N、横向88.20N,剥离强力为水解前15.86N、水解后15.61N,褶皱回复角为纵向149.30°、横向151.80°,均优于同类型的海岛针织合成革和真皮,同时透湿率高达1 673.8g/(m~2·24h),接近于真皮。  相似文献   

8.
在纺粘热轧非织造布加工过程中,纺粘热轧的工艺参数对非织造布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比较和分析了轧辊压力、轧辊温度和轧辊线速度对夜光纺粘热轧非织造布光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轧辊压力的增加,夜光纺粘非织造材料的余辉及力学性能均有所降低;轧辊温度的提高可以增加夜光纺粘非织造布的强力,而轧辊线速度的增加,使得非织造布的强力降低,但其发光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9.
将聚酰胺6-碱溶性聚酯(PA6-COPET)海岛纤维非织造布与封闭型无溶剂聚氨酯(BSFPU)通过浸渍、碱减量和后整理等工艺制备了BSFPU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分析和探讨了BSFPU浸渍量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力学性能和卫生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海岛纤维经过减量后形成具有37根纤维...  相似文献   

10.
卜义华  封严  赵义侠 《功能材料》2012,(Z2):245-248
探讨了PET/PA6中空桔瓣型纺粘复合长丝的裂离机理,研究了PET及PA6结晶度与其表面张力的关系。为研究PET/PA6桔瓣型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成形过程中复合纺丝冷却牵伸工艺条件下纤维的结晶度对复合纤维界面张力的影响,对不同成形条件下PET、PA6薄膜的表面张力变化进行讨论,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二碘甲烷测定了与不同结晶度的PET、PA6薄膜的接触角,计算其表面张力。结果表明,随着PET、PA6结晶度的增加,其表面张力相应增大,两相体系的界面张力也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孟灵灵  魏取福  黄新民 《功能材料》2013,44(6):822-825,830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涤纶机织布、纺粘非织造布、针织布、纤维膜表面沉积纳米铜薄膜,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四探针测试仪测试样品透光和导电性能,用彩色摄像机观察溅射样品的表面形貌,用毛管流动孔隙仪测试不同基底孔隙大小及分布,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底布表面结构形貌与孔隙大小对样品光透射率、导电性能均产生影响。随基底布孔隙率的增加,样品透射率提高,导电性能减弱,针织布由于其松散的线圈结构使得其表面电阻难以测知。  相似文献   

12.
将纤维素浆粕溶解于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中,并采用溶喷法,制备了一种全新的溶喷纤维素非织造布。考察了制备工艺对非织造布物理性能的影响,认为制备过程中模头温度和热风风速和温度是影响纤维直径和非织造布拉伸性能的主要因素。对产品的微观形貌、表观密度和拉伸性能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非织造布的纤维网络结构完整,缺陷较少;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3~20μm,表观密度122~180 g/cm3,弹性模量1.25~9.15 MPa,物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聚乳酸(PLA)、聚丙烯(PP)为原料,以自制马来酸酐接枝物为助剂,通过综合纺丝机熔融共混制备可生物降解PLA/助剂/PP复合纺粘非织造布,研究纺丝温度、计量泵转速、热辊温度和助剂用量对非织造布物理性能的影响;对牵伸前后的纤维进行了热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纺丝温度170℃、计量泵转速25r/min、热辊温度60℃及助剂用量12%(wt,质量分数)为复合非织造布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复合纤维经过牵伸后,总结晶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将马来酸酐封端的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环境友好型纺粘非织造布切片料,并对上述切片料的拉伸性能、耐热性能、结晶性能以及流变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改性PPC对PLA的增韧效果显著。当改性PPC含量达到20%时,材料的断裂伸长率由纯PLA的2.3%升高至74.9%的最大值。同时,材料的拉伸强度降低幅度较小。上述切片的耐热性能以及熔体流动性能较好,可满足纺粘非织造布纤维成型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PP/CHA熔喷非织造布的加工研制过程.通过对所制PP/CHA熔喷非织造布进行纤维细度、力学性能、透气性能、过滤效率和亲水性能测试,分析热空气温度和压力、接收距离等熔喷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直径随热空气温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热空气压力增大而减小.强度随热空气压力增大而增大,随接收距离增大而减小.透气率随热空气温度升高而增大,过滤效率随热空气压力增大而增大,吸液率随接收距离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核电控制区一次性防护服溶解减容处理的目的,利用热水可溶的聚乙烯醇(PVA)为基材制备防护用PVA复合材料。通过溶液流延涂布法制备PVA膜,再利用超声波焊接将PVA膜与PVA水刺非织造布结合制备不同克重的PVA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借助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PVA膜、PVA非织造布、PVA膜/PVA非织造布结合点的表面形貌及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通过水溶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吸水性及透湿性测试研究PVA复合材料的热水溶解情况、力学性能及吸湿透湿能力。结果表明:PVA膜表面光洁,致密性好;PVA膜与PVA非织造布结合良好。所制备的6种不同克重的PVA复合材料,在70℃热水中开始溶解,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溶解速度逐渐变快,模拟热水淋洒布样表面,布面变化不大。PVA非织造布克重影响其内部结构和纤维排列状态,从而对力学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拉伸强度随着试样克重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几种不同克重材料吸湿性能差异较小。综合比较发现当复合材料克重为85g/m2时材料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7.
以湿法无纺布为支撑层、纺粘无纺布为保护层,熔喷静电棉/纳米纤维/超细纳米纤维为核心过滤层,制备出一种具有多级梯度过滤的复合滤材,并讨论了不同选材和工艺参数对滤材性能的影响。SEM分析表明,该滤材呈现明显的梯度尺度结构。过滤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材初始过滤效率达99.65%,且去除静电后仍能保持在90%以上,而滤阻仅有15.7Pa。与传统熔喷滤材相比,该产品显示出优异的高效低阻性能,而且不受静电衰减的影响,大大增加了滤材使用寿命,在空气过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管状植生纱的概念,研究设计一种使用非织造布包覆草种的植生纱生产设备,将包装机械应用到纺织、园林等领域,使纺织材料与结构设计相结合。方法 在现有简易原型机的基础上,设计完善草种输送装置、成形装置、布条热合装置和卷绕装置;其次从纤维熔点和非织造布孔径方面对非织造布进行选择,利用“热黏合技术”密封包覆有草种的非织造布。结果 研究发现,当选用纤维细度为0.17 tex的PP/HDPE(质量分数为70%)和粘胶纤维(质量分数为30%)的水刺非织造布,热合装置的温度为120~130 ℃时,黏合处平整均匀;30 d后管状植生纱和直接种植的草苗高度分别为100 mm和90 mm。结论 设计的植生纱生产设备结构紧凑,设计概念可行,与普通草种相比,其生产的管状植生纱在生长高度和生长速度方面均具有优势,因此达到了将纺织材料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应用于园林领域的目的,为批量化种植草坪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超声波处理对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涤纶纺粘非织造材料表面生长Al掺杂ZnO(AZO)纳米结构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在温水(45℃~50℃)中经超声波处理30 min后,纤维表面"粗化",表面性能得到了改善,形成了许多极其细微的凹槽,纳米结构薄膜在生长时,犹如在纤维上生了"根",从而提高了纤维与纳米结构薄膜的界面结合牢度。  相似文献   

20.
纺粘法现在是我国生产无纺布的主要方式之一,现在的无纺布市场竞争激烈,种类繁多,本文对一步法生产线(即在线成网复合成布)生产工艺流程,纺丝原理进行说明.并对纺粘法、熔喷法与纺熔法非织造布的进行比较,简要介绍非织造布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