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微絮凝工艺对受污染的饮用水水源水进行中试规模的试验研究,着重考察BAF和微絮凝对污染物的综合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CODMn和浊度分别为1.0-5.0mg/L、5、0-15.0mg/L和5.0-10.0NTU时,该工艺对氨氮、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5%以上、70%左右和95%左右,出水远优于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加氯消毒后不易生成致癌物质,可直接供给用户。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微球菌技术修复受污染地表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改进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微球菌修复受污染地表水,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固定化细菌对CO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游离菌, 72h的去除率可达到 64. 7%;固定化颗粒的适宜接种量为 10%;固定化颗粒对环境的耐受能力远远强于游离菌;固定化颗粒再生性能好,可以长期反复使用。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固定化颗粒微观结构适合微球菌的生长,但也存在一些需改进的结构缺陷。  相似文献   

3.
以某受污染地表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与生物活性炭(BAC)联用的除污效能,并与生物活性炭单独处理的效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PPC预氧化强化了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并提高了后续BAC工艺中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显著改善了BAC对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磁絮凝在强化处理受污染河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磁絮凝技术处理北京市通惠河河水,考察了磁絮凝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磁絮凝处理效果要好于传统混凝处理效果,对该河水中COD,浊度、TP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60.00%、73.24%、87.80%和30.10%,出水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W类标准.采用该技术不仅能提高絮凝效果、缩短絮凝与沉降时间、减小絮体体积,且更易于实现固液分离.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行设计的电絮凝一接触过滤组合装置对微污染原水进行净化处理。在连续运行的试验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对细菌总数、浊度、CODMn和氨氮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3.16%~9558%、9746%~9980%、37.02%~5547%和6096%~67.11%。所检测的水质指标均达到国家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电絮凝-接触过滤工艺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适宜处理微污染原水。  相似文献   

6.
美人蕉河岸带处理受污染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中试规模的美人蕉河岸带处理受污染河水,并与无植物空白带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美人蕉河岸带在夏、秋季改善河水水质的效果好于冬、春季.在夏季美人蕉河岸带对COD、NH+4-N、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5.29%、68.06%、77.78%、99.23%,在冬季对河水水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美人蕉河岸带可以稳定河水的温度及降低河水早晚温差,起到了改善局部水环境的作用.美人蕉河岸带与空白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在去除污染物、改善局部水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絮凝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雷  黄芬  蔡娟 《山西建筑》2007,33(35):201-202
介绍了电絮凝工艺的作用原理、电极的选用及其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并阐述了电絮凝工艺在废水处理上的应用状况,指出了电絮凝法的发展方向,以推广该法使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PAC)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复合工艺——PAC/MBR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了对浊度、CODMn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膜生物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4m3,采用聚偏氟乙烯平板膜,膜孔径为0.09~0.12μm,总膜面积为85.2m2;MBR的进水流量为1200L/h,一次性投加PAC为1g/L,气水比为5∶1;采用恒压操作、间歇抽吸方式出水,操作压力为0.1MPa,抽停比为8min/2min。中试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沉淀池出水中浊度、CODMn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33%和53%,能抵抗水质和水温变化的冲击,有效保障出水水质。在PAC/MBR系统中,PAC吸附、生物降解和膜截留作用在去除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互补性。投加PAC有助于在膜表面形成稳定的生物活性炭动态膜,保证了恒定的出水流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电絮凝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历史,阐述了近年来国内使用电絮凝技术在处理生活饮用水、污水、印染废水、造纸废水和制革废水中的应用,列举了电絮凝技术可以进行改进的方面,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水处理效率与效果。  相似文献   

10.
渗流式生物床处理受污染河水的中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渗流式生物床处理北方某受严重污染河水,结果表明,在HRT为 8h的运行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后对NH 4 -N的平均去除率为 94. 4%,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 51. 3%,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接近 100%。生物床沿程污染物变化表明,在HRT为 8h条件下系统的处理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自然条件下系统可在 40d左右完成启动,并在填料上形成稳定的生物膜。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低温条件下(冬季水温为8~15℃)快速启动生物转盘处理低浓度污染地表水,采用自然挂膜法G1、活性污泥挂膜法G2和硝化菌挂膜法G3这3种方式进行生物转盘挂膜,并对出水指标与生物膜表观形貌、群落组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启动速率与抗冲击负荷能力来看,G3>G2>G1;25 d后接种硝化菌的生物转盘对氨氮的去除率即可达到88.78%。稳定运行后,3种挂膜方式的生物转盘对低浓度污染地表水的处理效果相近,对NH4+-N和COD的去除率均可稳定在90%和20%。3种挂膜方式的微生物丰度与种类相似,与硝化反应有关的细菌主要有Nitrosospira、Candidatus nitrotoga、Nitrosomonas,在3种挂膜方式中分别占比15.85%、12.04%、12.47%;与COD降解有关的细菌主要有Reyranella、Thermomonas、Polymorphobacter、Sphingomonas与Arenimonas,在3种挂膜方式中分别占比10.69%、12.39%、15.02%。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呈现出后端生物转盘盘片大于前端的趋势,说明微生物种类和均匀度与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电絮凝法处理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絮凝法处理废水的作用原理。探讨了电絮凝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不足。在实际处理工艺中,可以通过改进电源技术、研究新型电极材料及结构.以及研究电絮凝与其他工艺相结合,以进一步降低电能消耗和材料消耗。钝化现象是增加电絮凝处理废水能耗和降低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对电絮凝技术仍需加以改进,以促进电絮凝水处理技术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双铝极板电絮凝法的基础上引入锌电极,考察锌铝电极电絮凝法对高氟饮用水的除氟效果.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锌铝电极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氟离子浓度,对CODM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双铝电极;当原水的氟离子浓度为6 mg/L时,最佳处理条件:锌、铝极板比为1:3、电解电压为18 V、反应pH值为6、反应时间为25~30 min.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流量和氟离子浓度分别高达42 mL/min、8 ms/L时,调节进水pH值为6可使其出水中的氟离子浓度达标.  相似文献   

14.
高锰酸钾预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生产性试验考察了高锰酸钾预处理工艺对地表水中有机物、氨氮、铁、锰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与预氯化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处理在减少铁锰污染、去除氨氮、降低有机物含量等方面具有比预氯化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电絮凝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璇  文一波  陈劲松 《山西建筑》2009,35(9):192-193
探讨了电絮凝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采用特制的电絮凝反应器,系统考查了电流强度、反应时间、pH值和极板间距等因素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絮凝工艺对焦化废水的NH3-N和COD均有很好的处理效果,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深度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超滤处理微污染水库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进行了直接超滤和微絮凝-超滤处理微污染水库水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两组超滤工艺的出水水质均符合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要求;微絮凝-超滤工艺在改善出水水质和缓解膜污染方面均优于直接超滤工艺;微絮凝-超滤工艺的最佳混凝时间为120 s左右,聚合氯化铝的最佳投量为2 mg/L左右(以Al2O3计),在相同的投量(即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以金属离子计)下铁盐比铝盐的混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7)
本文采用粉末活性炭-微滤(PAC-MF)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水中典型污染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与微滤组合工艺能显著降低微污染水源中CODMn、浊度和紫外吸光度值(UV254),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4%、97.6%和51.2%,采用PAC-MF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能够达到优良的出水水质,并能够显著提高膜通量。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某区块煤层气采出水水质均值为COD 170mg/L, BOD5 29.7mg/L,氨氮5.36 mg/L,氟化物6.59 mg/L,4个污染物指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限值要求。文章针对该 地区煤层气采出水的可生化性差(BOD5/COD≤20%)、氯离子含量较高等特点,采用“电絮凝+电氧化”法进行 中试试验,处理后水质COD≤17mg/L,氨氮≤0.1mg/L,氟化物≤1.0mg/L,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 有效降低COD、氨氮、氟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指标,使该区块煤层气采出水达到GB 3838—2002标准Ⅳ类水质要求(COD≤30mg/L、氨氮≤1mg/L、氟化物≤1mg/L)。应用中试试验研究成果,采用“双电+保障(过滤)”工艺在该区块建成了煤层气采出水处理示范工程,水处理站建成投运后出水水质稳定,始终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刘译阳  焦伟  张华 《城市勘测》2019,29(5):26-30
采用曝气和温度调节对电脱盐废水进行预处理,并通过电絮凝方法对电脱盐废水进行破乳除油。 实验结果表明:一定的曝气可以起到均质调节作用,曝气15min时不稳定指数最大,而此时TOC也最大,说明通过曝气改变了体系的稳定状态;反应过程中一定的升温和曝气作用都可以有效提高处理效率,电絮凝处理电 脱盐废水的过程中,最佳电流密度为5mA/cm2;从紫外三维荧光谱图可以看出,电絮凝过程破坏了物质的结构;采用电絮凝法处理电脱盐废水,可以有效去除废水的COD和浊度。  相似文献   

20.
郭三慎  潘厚磊  苏萍 《山西建筑》2007,33(19):174-175
针对悬浮澄清池中的接触絮凝工艺对氨氮、亚硝氮去除效果有悖于给水处理的传统观点展开了讨论,对水合离子态氮去除的几个原因进行了初步阐述,并对此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