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柠条全杆碱预处理双螺杆APMP制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全杆进行了碱预处理双螺杆APMP制浆条件的实验室小试和工厂中试,并探讨了柠条碱预处理双螺杆APMP浆料纤维形态特征和浆料物理性能。小试结果表明,柠条经过NaOH在90℃下预处理后,再用双螺杆进行APMP法制浆所得浆料的抗张指数、白度、环压强度和纸浆得率均高于柠条CMP浆。中试研究进一步表明,柠条碱预处理双螺杆APMP浆经两段H_2O_2(每段2%H_2O_2)漂白后,浆料白度达到70. 1%。实验室小试的柠条双螺杆APMP浆的纤维长度总体偏短,质均长度为0. 655 mm。而工厂中试的双螺杆APMP浆的纤维质均长度提高到0. 803 mm,说明大直径双螺杆能减少对纤维的切断。  相似文献   

2.
高低游离度化机浆配抄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FI磨浆机和槽式打浆机对杨木APMP浆进行打浆,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打浆对纤维形态及质量、成纸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及纤维质量分析仪(FAQ)观测了纤维形态变化,分析了纤维的长度、卷曲、扭结等形态参数及细小纤维含量的变化。对两种不同浓度、磨浆方式下的高低游离度浆料进行配抄,与APMP生产线二段磨后浆料即成品浆料的成纸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磨浆程度的提高,纤维长度下降,纤维卷曲指数与扭结指数先增加后下降,细小纤维含量增加。与槽式打浆成浆性能相比,PFI磨浆后纤维的切断少,纤维压溃变得比较显著,纤维分丝帚化优越,表现出了更好的纤维间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PFI磨浆机对杨木APMP浆进行打浆,分别研究打浆对纤维形态及质量、成纸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及纤维质量分析仪(FAQ)观测纤维形态变化,分析了纤维的长度、卷曲、扭结等形态参数及细小纤维含量的变化。对高低游离度浆料进行配抄,与二段磨后浆料即成品浆料的成纸性能进行比较。选出性能较好的一组配比浆料,在该配比下进行白卡纸层合。结果表明:随着磨浆程度的提高,纤维长度下降,纤维卷曲指数与扭结指数先增加后下降,细小纤维含量增加。中浓磨浆后纤维的切断少,纤维压溃变得比较显著,纤维分丝、帚化优越,表现出了较好的纤维间结合能力。通过高低游离度配比的浆料成纸松厚度比成品浆成纸松厚度有所提高,仅对抗张指数和内结合强度方面的影响不太相同。而层合后成纸物理强度除抗张强度外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4.
用PFI磨对杨木P-RC APMP浆进行打浆,分析打浆对纤维特性和浆料强度性能、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FI磨打浆前期对纤维的切断作用明显,而中后期以细纤维化作用为主,纤维变得柔软。随着游离度的下降,纤维平均长度下降,扭结指数、卷曲指数先提高后下降再缓慢升高,细小纤维含量明显上升;成纸抗张强度大幅提高,耐破度先升高后降低;松厚度、挺度下降;白度、不透明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用高浓盘磨对杨木P-RC APMP进行高浓磨浆,分析高浓磨浆对纤维特性和成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浓磨浆后的浆料随着游离度的下降,纤维平均长度下降,细小纤维含量增加,卷曲指数、扭结指数先提高后下降。成纸的松厚度下降,内结合强度和抗张指数均逐步提高,撕裂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光散射系数和不透明度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纤维质量分析仪(FQA)分析纤维长度、卷曲、扭结等参数及细小纤维含量的变化,并研究高浓磨浆对杨木APMP的纤维形态及成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浓打浆后的纤维随打浆程度的增加,纤维长度下降,扭结和卷曲指数先增加后下降,细小纤维含量增加。随游离度的降低,成纸内结合强度和抗张强度升高,白度和松厚度略微下降,撕裂指数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了Na OH用量对杂交马褂木APMP制浆性能和纤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 OH总用量的增加,纸浆得率、游离度、磨浆能耗呈下降趋势,纤维的长度、宽度、粗度、卷曲指数呈上升趋势,纤维的扭结角、扭结率和切断率呈下降趋势,纤维的帚化率随着Na OH总用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游离度条件下,杂交马褂木APMP纸浆的不透明度、松厚度、撕裂指数、抗张指数明显比杨木APMP纸浆相应指标高,但是杂交马褂木APMP纸浆的白度比杨木APMP纸浆白度低。  相似文献   

8.
针对废纸纸浆回用过程中白度差、成纸强度低等问题,探讨了羧甲基壳聚糖协同漆酶预处理下旧瓦楞纸(OCC)浆过氧化氢漂白浆的物理性能及光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漆酶与羧甲基壳聚糖共用可明显提高OCC浆性能。在漆酶用量10 U/g、羧甲基壳聚糖用量0.1%、预处理温度50℃、预处理时间60 min的工艺条件下,相较空白样而言其白度提高4.74%ISO,抗张指数、耐破指数分别提高12.56%和18.75%。纤维质量分析(FQA)显示浆料卷曲指数和细小纤维含量略有提高。原子吸收光谱(AAS)分析表明,预处理后浆料中Fe~(2+)、Mn~(2+)、Gu~(2+)含量去除率分别为26.67%、41.67%、28.07%。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预处理后进行过氧化氢漂白的浆料纤维表面粗糙,纤维间排列紧密。预处理后酸不溶木素含量下降36.13%。  相似文献   

9.
白腐菌与酶生物预处理对麦草NaOH-AQ制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麦草白腐菌预处理条件的优选以及白腐菌、木聚糖酶、漆酶生物预处理对麦草蒸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腐菌预处理半个月优于一个月,漆酶生物预处理脱木素的选择性优于白腐菌、木聚糖酶。麦草经生物预处理后,均能改善后续蒸煮性能,改善程度漆酶好于木聚糖酶、白腐菌。在提高蒸煮得率、浆料强度方面漆酶优于木聚糖酶、白腐菌,与未处理浆和白腐菌生物化学浆相比,实际得率分别提高4.;59、5.49个百分点;裂断长分别提高55.59%、16.05%;,耐破指数分别提高42.86%、19.48%;撕裂指数分别提高4;5.91%、9.57%。木聚糖酶预处理对浆料白度的改善程度优于漆酶、白腐菌,与禾处理浆和漆酶生物化学浆相比白度分别提高4.2和2.0SBD。  相似文献   

10.
杨木生物预处理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法制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鹿  余家鸾 《中国造纸》1997,16(6):26-30
杨木生物预处理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法制浆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腐菌协同碱性过氧化氢处理杨木片有利于提高浆的物理性能、降低磨浆能耗和废水污染负荷,并提高了成纸的印刷适性;与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比较,生物预处理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的得率和白度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非木材纤维的APMP制浆第一部分:红麻和谷草类纤维原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将红麻和谷草类原料用碱性H2O预处理后进行盘磨机械法成浆,其浆料强度性能可与杨木APMP相媲美。相对来说,红麻APMP浆料易于漂白,目前主要应用于抄造印刷书写纸、薄页纸和高白度纸板,应用范围基本同于杨木APMP和商品浆BCTMP。与红麻APMP相比,谷草类APMP浆料的漂白相对较困难一些。正因如此,后者仅限于生产低白度浆料,用于抄造新闻纸和低白度纸板。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槽式打浆对杨木APMP的纤维形态及成纸性能的影响,利用纤维质量分析仪(FQA)分析了纤维长度、卷曲、扭结等参数及细小纤维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槽式打浆后的纤维随打浆程度的增加,纤维长度下降,扭结和卷曲指数先增加后下降,细小纤维含量增加。随游离度的降低,成纸内结合强度和抗张强度升高,白度和松厚度略微...  相似文献   

13.
以杨木BCTMP浆为原料,探讨低浓磨浆对化机浆纤维特性及成纸性能的影响。通过浆料筛分分析和纤维质量分析表明,随着磨浆程度的增加,浆中长纤维组分含量下降,细小纤维含量增加,纤维粗度和纤维平均长度减小,纤维卷曲、扭结程度降低,使纤维得到舒展,改善成纸性能。随着磨浆的进行,打浆度上升,成纸的松厚度下降,抗张强度及耐破度等强度性能逐步升高。当打浆度为35°SR时,重均长度和纤维粗度分别减小2.1%和5.1%,纤维卷曲和扭结指数分别降低8.0%和5.0%,利于纤维舒展;与磨浆前浆料相比,成纸松厚度下降10%,挺度、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分别提高20%、65.3%、23.2%,磨浆对纸张物理强度性能变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利用磨浆控制浆料中细小纤维含量来调整纸张的松厚度及强度。  相似文献   

14.
实验采用纤维质量分析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纤维素酶预处理前后麦草APMP浆纤维形态及纤维素结晶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的最佳处理条件为:温度60℃、酶用量6 IU/g绝干浆、pH值500~6.0;与未处理浆相比,经纤维素酶处理后麦草APMP浆的细小纤维含量下降,纤维的平均长度、扭结指数和卷曲指数增加;纤维表面变得光滑,纤维更为柔软;成纸的撕裂指数、抗张指数、耐破指数和紧度分别增加了7.6%、9.3%、15.1%和10.1%.  相似文献   

15.
人工种植构树的材性特点及制浆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人工种植构树的化学成分、材性特点、纤维形态及制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种植构树韧皮部果胶含量较高,达11.67%;皮、杆的冷、热水抽出物及1%NaOH抽出物均比杨木高出几倍;韧皮部纤维平均长度为7.45 mm,而木质部仅为0.58 mm。木质部采用NaOH-AQ法制浆,KMnO4值19.6时,粗浆得率为49.7%;原浆KMnO4值16.6、有效氯用量8.0%时,浆料白度可达到65.7%ISO。木质部采用两段浸渍工艺制APMP,浆料白度能达到72.5%ISO,打浆度49°SR的浆料抄纸后的浆张裂断长为4.65 km。  相似文献   

16.
用PFI磨制备低游离度的杨木P-RC APMP,并将其添加到高游离度杨木P-RC APMP中获得混合浆,然后对混合浆成纸性能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了低游离度浆添加量对混合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低游离度浆添加量的增加,纸张松厚度变化率下降,内结合强度变化率上升,抗张指数变化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添加量超过25%时达到最大值。这表明在高游离度浆中添加一定量的低游离度浆能改善混合浆成纸的强度性能。与未添加低游离度浆的浆料相比,当低游离度浆添加量为20%时,混合浆成纸松厚度得到改善,且强度性能相当。光学显微镜分析表明,随低游离度浆添加量的增加,丝状细小纤维是混合浆成纸强度性能提高的一个原因;SEM图与孔径分布研究表明,添加低游离度浆后,细小纤维能有效留在纸张中,填充在粗纤维孔隙中,进而提高纸张强度。  相似文献   

17.
白腐菌改性CTMP浆纤维表面的XP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白腐菌对桉木CTMP浆纤维进行改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白腐菌改性前后的桉木CTMP浆纤维进行了表面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腐菌改性后桉木CTMP浆纤维表面的氧碳比(O/C)上升,C1峰有所下降,同时C1 s峰位向高结合能方向漂移,说明白腐菌改性后桉木CTMP浆纤维表面木素和抽提物的含量下降,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提高,有利于促进抄纸过程中纤维间氢键结合的形成;从XPS定量分析纤维表面的木素和抽提物含量结果来看,白腐菌改性后桉木CTMP浆纤维表面木素和抽提物含量分别降低了8.3%和55.9%(对表面组分),而总木素含量和总抽提物含量仅分别下降了2.5%和11.1%,证实了白腐菌的脱木素和降解抽提物作用主要发生在纤维的表面。  相似文献   

18.
以麦草为原料,经生物酶(脂肪酶、木聚糖酶、二者的复合酶)预处理后,采用碳酸钠氧碱制浆工艺制备麦草生物化学浆,研究生物酶预处理对麦草纤维形貌、纸浆纤维形态及纸浆成纸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复合酶预处理后,麦草浆卡伯值为13.08、纸浆成纸白度可达40.9%ISO,较未经酶预处理的纸浆分别低1.34、高6.8%ISO;经碳酸钠氧碱制浆工艺制备的纸浆细小纤维含量明显下降,成纸抗张指数可达97.4 N·m/g,较未经酶预处理的纸浆成纸抗张指数(86.2 N·m/g)提高了12.9%,生物酶预处理可明显改善麦草的生物化学制浆性能。  相似文献   

19.
新疆博斯腾湖芦苇特性及其APMP制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新疆博斯腾湖芦苇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发现其纤维平均长度大于其他产地的芦苇,综纤维素含量高,1%NaOH抽出物和戊聚糖含量低.探讨了NaOH用量、H2O2用量、挤压预处理及磨浆过程对新疆博斯腾湖芦苇APMP浆料性能的影响,优选出芦苇APMP制浆的适宜预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过两段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然后磨浆至打浆度64°SR时,可制得白度57.8%ISO、裂断长2.82km、撕裂指数3.7 mN·m2/g的芦苇APMP.  相似文献   

20.
不同游离度杨木P-RC APMP配抄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美云  陈菊  王建  张宁 《中国造纸》2011,30(10):16-19
采用PFI磨对杨木P-RC APMP进行磨浆,获得不同游离度的浆料,研究了不同游离度浆料配抄对成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游离度的不断降低,成纸的抗张强度逐渐提高,但松厚度逐渐下降.为了兼顾成纸的强度与松厚度,采用不同的配比将低游离度浆添加到高游离度浆中发现,配比后浆料游离度(CSF)若高于415~420 mL,有利于成纸的松厚度,若游离度低于415~420 mL,有利于成纸的抗张强度.在保证松厚度基本不变,提高强度所需要的混合浆游离度应低于460 mL.在保证强度基本不变,提高松厚度所需要的混合浆游离度应高于420 mL.组分分析表明,长纤维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成纸松厚度的提高,细小纤维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成纸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