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炭黑吸附聚合制备聚吡咯/ 炭黑导电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炭黑吸附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吡咯/ 炭黑( PPy/ C) 导电复合材料。运用FT2IR、TGA、SEM、四探针和电化学测试仪对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导电炭黑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由原来的6.152 S/ cm 增加至13.42 S/ cm, 而且提高了材料的堆积密度, 改善了聚吡咯的颗粒形态和制膜加工性能, 聚吡咯复合材料为正极的锂/ 聚吡咯二次电池的性能得以改善, 室温下充放电循环30 次以上, 电池容量无明显衰减, 库仑效率在98 %以上, 首次放电容量以聚吡咯计可达41 mAh/ g。   相似文献   

2.
织物增强聚吡咯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反应可以快速简单地制备织物增强聚吡咯复合材料,在2.3wt%聚吡咯含一下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由于气相反应合成的聚吡咯是附在纤维表面的薄层,因此在室温条件下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王立娟李坚  谷肄静 《功能材料》2007,38(A08):3067-3070
以FeCl3为氧化剂和掺杂剂,采用化学氧化原位吸附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木单板复合材料。探讨了制备条件对表面电阻率和吸聚率的影响,以及获得的较优的制备条件。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制备条件为:单板室温吸附吡咯单体的时间30min,FeCl3浓度0.75mol/L,聚合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25℃。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可这15.53Ω/cm^2。复合材料中木单板表面吸附聚合了无定形的掺杂态的聚吡咯,聚吡咯排列紧密,有少量孔隙,无明显的方向性,且与木材表面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化学方法合成了聚吡咯/ 聚苯胺微管, 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吡咯/ 苯胺的比例、苯胺的加入方式、β-NSA 浓度与APS 滴加速度对聚吡咯/ 苯胺产物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成聚吡咯/ 聚苯胺微管的优化条件为: 吡咯/ 苯胺比1∶3 , 苯胺加入速度1 drop/ min ,β-NSA 浓度0. 6 mol/ L , APS 滴加速度0. 5 drop/ min。吡咯在反应过程中起到控制类模板尺寸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以阳极氧化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为基底,制备出高度有序的TiO_2-聚吡咯(PPy)纳米阵列,再通过共热法,将单质硫颗粒负载到基底阵列中,得到S/PPy/TiO_2纳米阵列结构复合材料。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能谱(ED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表征结果表明,TiO_2纳米管高度有序平行排列,管径约120nm,聚吡咯均匀沉积在纳米管壁上,复合材料中硫的质量分数约为61.9%。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0.1C电流密度下,S/PPy/TiO_2纳米复合材料首次循环比容量达1155mAh·g-1,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648.4mAh·g-1,库伦效率保持在96.8%。高容量下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显示出S/TiO_2/PPy纳米阵列结构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具有独特二维纳米结构的石墨烯可为电子转移提供通道,使其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容性能。聚吡咯(PPy)因具有超电容性能、聚合电位低和空气稳定性好等优点,常作为理想型电极材料。综述了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和电化学沉积法2种石墨烯/PPy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石墨烯/PPy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微波吸收、燃料电池催化剂和传感器等电化学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石墨烯/PPy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聚吡咯纳米复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从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用吡咯单体(Py)在凹凸棒石(ATP)的表面发生原位聚合反应,制备出聚吡咯/凹凸棒石(PPy/ATP)纳米导电复合材料.通过Fourier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吡咯的包覆没有破坏凹凸棒石的晶体结构,两者之间作用仅为物理作用.以PPy/ATP为填料制备的水性丙烯酸涂料导电性高于以PPy为填料制备的水性丙烯酸涂料,并通过SEM研究了涂层的导电机理,表明PPy/ATP在导电涂料中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任丽朱嫦娥  王立新 《功能材料》2004,35(Z1):1071-1072
对聚吡咯/二氧化硅(PPy/SiO2)、聚吡咯/蒙脱土(PPy/MMT)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及其导电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材料进行定期和不同条件下的测试发现对PPy/SiO2复合材料而言,导电稳定性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对PPy与不同百分含量偶联剂处理过的SiO2的复合材料(PPy/APS-SiO2)而言,聚吡咯导电稳定性提高很多.PPy/MMT复合材料在室温具有较好的导电稳定性,而且合成温度越低,所得产物的稳定性越好.在0℃下合成的PPy/MMT复合物在空气中放置50天,电导率仅降低10%.  相似文献   

10.
周健  李宾  袁晓  柳翠  沈春银  戴干策 《功能材料》2020,(7):7051-7055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BADS)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化学法合成聚吡咯(PPy);并与羟基丙烯酸树脂配制成PPy导电涂层。用四探针测试仪测定不同反应条件下的PPy电导率,分析不同因素对PPy导电性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电阻测试仪、紫外老化机、热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Py颗粒平均粒径约为1μm,且在涂层中分布均匀;20%PPy导电涂层的导电性最好,达到2.5×10-4 S/cm;涂层经紫外加速老化720 h,导电性和附着力有所下降;涂层热稳定性较好,最终失重温度为500℃左右;PPy导电涂层的防腐蚀性优于纯树脂,5%PPy导电涂层的防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11.
掺炭黑的聚偏氟乙烯/氟橡胶导电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延龄  王庚超  张志平 《功能材料》2001,32(2):190-192,195
以聚偏氟乙烯(PVDF)/氟橡胶(F26)合金为基体;研 究了两种不同炭黑类型及用量、不同环境温度、不同热历史条件 及辐照交联对复合物PTC(正电阻温度系数)导电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掺有乙炔炭黑的聚偏氟乙烯/氟橡胶导电复合材料具 有一种强PTC特性,可用于制作电致发热稳定性良好的、自限 温度(120±5)℃的、具有商业用途的自控温型伴热带。  相似文献   

12.
以聚吡咯/二氧化硅(PPy/S iO2)纳米复合材料作正极,组装成锂/聚吡咯二次电池。初步探讨了集电极、隔膜厚度、正极活性材料堆密度及过充放电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铝箔作为集电极制备的电池,其比容量和充放电效率较以铝网作集电极为优。正极片的成型压力为20M Pa时,电池的性能最优。隔膜的薄厚对正极材料的容量影响不大,但对充放电效率的影响显著。隔膜越厚,循环效率越低;隔膜越薄,循环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锂二次电池正极--聚苯胺/炭黑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导电炭黑(C)吸附聚合工艺,以三氯化铁(FeCl3)为氧化剂,在盐酸(HCl)环境中制备聚苯胺/炭黑(PAn/C)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炭黑用量对复合材料电导率和产率的影响,探讨了炭黑吸附聚合对复合材料颗粒形态和堆积密度的改进以及聚苯胺复合正极膜作锂二次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运用红外光谱(FT-IR)、SEM、四探针及电化学测试仪对其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相似文献   

14.
以水为反应介质,用硅烷偶联剂(MPS)对纳米级粒子二氧化硅(SiO2)进行预处理,用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合成了聚吡咯/二氧化硅(PPy/MPS-SiO2)复合材料.对影响聚合反应的诸因素(温度、时间、搅拌速度等)进行了探讨,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镜、四探针技术表征了这些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FeCl_3为氧化剂和掺杂剂,以SDS(十二烷基磺酸钠)为乳化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聚吡咯(PPy)/聚乳酸(PDLLA)多孔复合导电材料。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霍尔效应测试系统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LLA的特征吸收峰和PPy的特征吸收峰在复合材料的FI-IR图谱中都有体现。说明复合体系中确有PDLLA和PPy。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PPy/PDLLA膜是一个两相系统,PPy粒子分散在连续的绝缘PDLLA相中,并具有多孔结构,导电性能实验表明10%PPy/PDLLA具有最好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氨解法制备了纳米氮化钛(TiN)粉体,对纳米TiN粉体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均匀分散到吡咯单体中.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TiN/聚吡咯(PPy)纳米复合材料.对合成的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四探针测试仪等方法进行了表征与检测.结果表明:PPy成功地包覆在TiN纳米颗粒表面,形成了纳米TiN/PPy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溴源,硝酸银为银源,过硫酸铵氧化吡咯单体一步合成溴化银(AgBr)/聚吡咯(PPy)复合材料。使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AgBr/PPy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质量比重、晶体结构及形貌特征进行分析。考查了AgBr/PPy复合材料在紫外光下降解罗丹明B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电镜照片下呈现球状形貌,AgBr微球粒径为200~300 nm;XRD图谱衍射峰证明复合材料中存在PPy和AgBr;受二者化学键合的影响,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图相比PPy样品发生红移。TG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AgBr含量为29%。在紫外光照射下,复合材料降解罗丹明B,60 min的效率可达86%,降解效果优于AgBr样品,相比物理混合样降解能力提升约10%。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在一定程度下可控的电化学聚合法在碳纤维表面快速一步构建了聚吡咯(Ppy)共轭高分子膜,再利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技术(VARTM)将碳纤维(CF)与环氧树脂(EP)制备成复合材料。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碳纤维的表面形态和结构进行分析与表征,并通过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EP)进行层间剪切强度试验和三点弯曲实验来研究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CF/EP相比,碳纤维表面具有聚吡咯涂层的CF/EP其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升了37.6%、24.3%和37.5%。因此,通过简单高效的一步电聚合法在碳纤维表面修饰聚吡咯涂层,可有效地提高CF/EP的整体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掺杂聚吡咯/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对甲基苯磺酸钠为掺杂剂,PVA为改性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吡咯(PPy)/PVA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对比研究了复合材料与单一聚吡咯产物结构和形貌变化,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VA的加入对聚吡咯的性能改善有一定的影响,PVA添加量为0.5g时复合材...  相似文献   

20.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导电性聚吡咯/聚乳酸(PPy/PLA)复合膜。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复合膜中的聚吡咯粒子形成连续的小域分散在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骨架中,红外光谱检测显示有PPy和PLA的典型吸收峰。使用自制的多通道直流电刺激系统对复合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膜电导率衰减缓慢,导电性稳定,在560h~1146h电流持续保持在28μA~35μA之间。扫描电镜显示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能在导电性PPy/PLA复合膜上很好地粘附和铺展,说明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