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E)-10-羟基癸烯-2-酸对急性辐射损伤机体的升白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10-羟基癸烯-2-酸是蜂皇浆的有效成份。经动物试验,发现它具有抗辐射作用,并对急性辐射损伤机体有显著的升白作用。本文报道(E)-10-羟基癸烯-2-酸对急性辐射损伤机体的升白作用。  相似文献   

2.
蜂王浆是有特殊功能的营养物质,蜂王浆的主要有效成份是(E)-10-羟基-2-癸烯酸.我们曾从蜂王浆分离出该酸,并首先发现该酸具有抗辐射作用.此外还有抗菌、抗癌作用. 本文报导了以蓖麻油为原料,用碱裂得到10-羟基癸酸.经酯化得乙酰氧基癸酸,再经溴代得α-溴代乙酰氧基癸酸,经碘代得碘代乙酰癸酸.最后经脱碘化氢同时水解合成  相似文献   

3.
构建多顺反子表达载体系统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SM155-GFP载体为骨架质粒,构造IRES-2A联用结构,成功实现该结构向2A结构的简单切换,得到可以同时表达shRNA和多基因、可切换多功能的真核表达载体.克服目前在单基因或多基因功能机制的研究中,普遍需要构建多个真核表达载体才能完成的研究过程.并进一步将p53基因克隆至载体中,通过多种方法证实构建得到的IRES-2A和2A元件均能有效介导多顺反子的表达,且表达的蛋白具有完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槐糖脂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葡萄糖基转移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内酯化酶和乙酰基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是将脂肪酸末端羟基化,是槐糖脂合成中的第一个关键酶。目前已经探究出CYP450及它们相应的还原酶,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限制了烷烃和脂肪酸的ω氧化速率。葡萄糖基转移酶1将一分子葡萄糖转移到羟基脂肪酸的末端或近末端,形成葡萄糖脂。另一个葡萄糖分子在葡萄糖基转移酶2的作用下转移到葡萄糖脂上形成酸型槐糖脂。目前已经确认了一种葡萄糖转移酶基因:UGTB1,在槐糖脂合成过程中的糖基化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作用是用于ATP形成和为细胞添加能量。酸型槐糖脂在一种内酯化酶的作用下将脂肪酸的羧基和槐糖4″位的羟基酯化形成内酯型槐糖脂。这种内酯化酶对于定向合成不同类型的槐糖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南极脂肪酶A的具有同源性,经过研究表明lipase1就是将酸性槐糖脂内酯化反应的酶。乙酰基转移酶负责槐糖脂的乙酰化,对槐糖脂的修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的酯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沉淀、老化、过虑、洗涤、干燥、浸渍和焙烧等过程 ,从TiCl4和H2 SO4制备了SO2 -4/TiO2 固体超强酸 ;用Hammett指示剂法和吡啶吸附的FT -IR光谱法测定了其酸强度和酸中心类型 ;以脂肪酸和脂肪醇为探针反应 ,研究了催化剂预处理温度对催化性能及反应物分子结构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当预处理温度在4 2 5~ 5 75℃范围内 ,SO2 -4/TiO2 催化剂体系可以形成固体超强酸 ,同时表面上存在Lewis酸中心和Bronsted酸中心 ,并且Lewis酸中心和Bronsted酸中心可以相互转化 ;SO2 -4/TiO2 在酯化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但随着脂肪酸和脂肪醇的碳原子数增加或支链度增大 ,脂肪酸的转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SO2-4/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的酯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通过沉淀、老化、过虑、洗涤、干燥、浸渍和焙烧等过程,从TiCl4和H2SO4制备了SO2-4/TiO2固体超强酸;用Hammett指示剂法和吡啶吸附的FT-IR光谱法测定了其酸强度和酸中心类型;以脂肪酸和脂肪醇为探针反应,研究了催化剂预处理温度对催化性能及反应物分子结构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预处理温度在425~575 ℃范围内,SO2-4/TiO2催化剂体系可以形成固体超强酸,同时表面上存在Lewis酸中心和Bronsted酸中心,并且Lewis酸中心和Bronsted酸中心可以相互转化;SO2-4/TiO2在酯化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但随着脂肪酸和脂肪醇的碳原子数增加或支链度增大,脂肪酸的转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用微波、红外、烘箱3种干燥方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ZrO2/Al2O3复合载体,同时在复合载体表面负载SO2-4制成SO2-4/ZrO2/Al2O3催化剂,将此催化剂用于α-蒎烯催化异构化反应中.用XRD、FT-IR、TPD等对催化剂的表面积、孔径、晶相结构、酸强度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法制备的复合载体催化剂(SO2-4/ZA-W)中ZrO2的粒度较小(平均6 nm),比表面积为156.1 m2/g,平均孔径为4.95 nm,其表面酸性中心数和酸强度均高于红外干燥法和烘箱干燥法制备的催化剂.SO2-4/ZA-W催化剂在α-蒎烯催化异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α-蒎烯转化率为95.6%,α-松油烯、柠檬烯等单环萜烯的含量达到56.5%.  相似文献   

8.
负载型杂多酸固体催化剂,在50-150℃的温度范围内有良好的乙氧基化选择性.活性L酸位来自于活性状态杂多阴离子(HPA)/载体,即P^5-/W^(6-δ) o^2-/载体.氧缺位的WOx和W^6 共同组成催化剂表面L酸活性中心,而载体(如H-ZSM-5)弱的B酸位是醇(ROH)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9.
用微波、红外、烘箱3种干燥方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ZrO2/Al2O3复合载体,同时在复合载体表面负载SO4^2-制成SO4^2-/ZrO2/Al2O3催化剂,将此催化剂用于α-蒎烯催化异构化反应中。用XRD、FT—IR、TPD等对催化剂的表面积、孔径、晶相结构、酸强度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法制备的复合载体催化剂(SO4^2-/ZA-W)中ZrO2的粒度较小(平均6nm),比表面积为156.1m^2/g,平均孔径为4.95nm,其表面酸性中心数和酸强度均高于红外干燥法和烘箱干燥法制备的催化剂。SO4^2-/ZA-W催化剂在α-蒎烯催化异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α-蒎烯转化率为95.6%,α-松油烯、柠檬烯等单环萜烯的含量达到56.5%。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鱼腥草及其内生茵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比较鲜鱼腥草不同部位及其内生菌挥发性成分.在鱼腥草叶挥发油组分中鉴定了其中的12个化合物,占叶挥发油总量的80.15%;鱼腥草茎挥发油组分中鉴定了其中的15个化合物,占茎挥发油总量的76.94%,其中主要活性成分甲基正壬酮相对含量在叶和茎中分别占到1.21%和3.51%.另外,在鱼腥草内生菌中未发现鱼腥草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癸醛和乙酸龙脑酯等,但鉴定出了其结构类似物反式-2-癸烯酸,以及具有重要价值的医药中间体巴豆酸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对乳品废水浮渣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对脂肪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提出浮渣资源化的技术路线,并对该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方法 采用酸水解提取脂肪酸,确定脂肪酸提取的工艺参数,同时获的各种产品.结果 浮渣中脂肪酸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盐酸质量分数为12%,酸用量3 mL/g,温度50℃,水解时间60 min.乙醚-石油醚(1:1)用量20 mL/g.混合脂肪酸的提取率为54.3%,酸值以KOH表示为215 mg/g.结论 乳品废水浮渣资源化利用,极大地降低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好转.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2,5-四氢呋喃二甲醇(THFDM)与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正丁酸、正癸酸和棕榈酸)为原料,以新型多孔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固体酸CuCo2S4为催化剂,催化合成呋喃基二酯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醇酸摩尔比、催化剂添加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脂肪酸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醇酸摩尔比1∶1、催化剂添加量1.25%(以THFDM质量计)、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7 h条件下,正丁酸、正癸酸和棕榈酸转化率分别达到84.57%、94.22%与87.20%。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提纯后的产物进行分析,证明产物为具有对称结构的呋喃基二酯化合物。理化性质表明2,5-四氢呋喃二丁酸酯在润滑油助剂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豆PM2蛋白及其结构域可提高烟草耐盐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深圳市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已利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体系证明了大豆PM2蛋白(LEA3)的耐盐功能,并首次证实PM2蛋白序列中的22-氨基酸结构域(PM2B)为一主要耐盐结构域.为在高等植物中进一步验证PM2蛋白及22-氨基酸结构域的耐盐功能,将大豆PM2及PM2B基因克隆至植物表达载体pB1121,并利用农杆菌侵染法转化烟草叶盘,通过PCR扩增法鉴定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PM2及PM2B基因已整合至转基因烟草的基因组DNA中,转化率分别为44.4%和62.5%.与含1.5%(质量分数)NaCl的培养基比较,转基因烟草植株的生长状况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转PM2和PM2B基因的烟草耐盐性明显高于对照(转化pB1121载体)植株.这说明转PM2和PM2B基因可提高烟草的耐盐能力.可见,PM2蛋白及22-氨基酸结构域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的耐盐保护作用可能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51个不同香型芝麻油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1个芝麻油样品中主要含有6种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二十碳烷酸、亚麻酸,不同香型的芝麻油中6种脂肪酸相对比例没有差别,分别为:棕榈酸8.39% ~ 9.37%,硬脂酸4.69% ~ 5.55%,油酸35.74% ~38.28%,亚油酸45.99% ~48.99%,二十碳烷酸0.48% ~0.79%,亚麻酸0.47% ~0.56%,但是脂肪酸含量差距明显,淡香型芝麻油脂肪酸的绝对含量最高,其次是浓香型、不香型,其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差别最大.  相似文献   

15.
在工蜂饲料中添加10-羟基癸酸(简称10-HDA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工蜂头部腺体中10-羟基-2癸烯酸(10-HDA)的含量,探讨不同浓度的10-羟基癸酸对工蜂合成10-HDA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蜜蜂花粉饲料中添加10-HDA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工蜂头部10-HDA的合成;添加量不同,对工蜂上颚腺分泌10-HDA的作用效果也有较大差异。添加1%10-HDAA效果较好;花粉饲料中添加10-HDAA能使工蜂10-HDA分泌高峰由原来的20日龄提前到15日龄。  相似文献   

16.
10-羟基-2-癸烯酸(10-HDA)目前主要由工蜂上颚腺分泌,常见于蜂王浆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以分泌10-HDA的意大利蜜蜂工蜂上颚腺为实验材料,研究0、5、10、15、20、25、30日龄蜜蜂10-HDA分泌规律,检测各日龄意大利工蜂头部10-HDA含量分布频数和冬季不同分工外勤蜂上颚腺10-HDA含量,结果发现:0日龄10-HDA含量最低,25日龄最高。但是各日龄每只蜜蜂10-HDA含量标准偏差较大;各日龄意大利工蜂头部10-HDA含量分布范围较大;较大的标准偏差与外勤蜂的不同分工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测定池沼公鱼肌肉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池沼公鱼肌肉中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池沼公鱼脂肪油中鉴定出38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21种,主要种类有:棕榈油酸(8.11%),(E)-9-十八碳烯酸(12.25%),顺式二十碳五烯酸(8.43%),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11.85%)等;饱和脂肪酸17种,主要种类有:棕榈酸(8.13%),肉豆蔻酸(2.71%),十八烷酸(4.23%)等.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池沼公鱼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了花生酸化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花生酸化油的酸值(KOH)为83.45mg·g~(-1),碘值(I2)为97g·(100g)~(-1),皂化值为185.53mg·g~(-1),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1.59%;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14.65%)、硬脂酸(4.45%)、油酸(32.18%)和亚油酸(43.85%),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79.11%,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渍-共沉淀法制备出ZrO2含量不同的负载型纳米TiO2/ZrO2-Al2O3复合载体,以此复合载体负载SO42-制备SO42-/TiO2/ZrO2-Al2O3催化剂。运用XRD、BET、NH3-TPD、原位红外等技术与方法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酸中心种类等进行表征,并以α-蒎烯异构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适量ZrO2的存在有利于减小TiO2粒度、增加比表面积和催化剂表面酸中心数及酸中心的强度,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浸渍-共沉淀法制备出ZrO2含量不同的负载型纳米TiO2/ZrO2-Al2O3复合载体,以此复合载体负载SO42-制备SO42-/TiO2/ZrO2-Al2O3催化剂。运用XRD、BET、NH3-TPD、原位红外等技术与方法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酸中心种类等进行表征,并以α-蒎烯异构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适量ZrO2的存在有利于减小TiO2粒度、增加比表面积和催化剂表面酸中心数及酸中心的强度,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