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针对智能感知在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工业等物联网中的MCU、连接方案及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邀请相关厂商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智能化技术作为新兴技术一直都倍受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其主要基于智能计算机强有力的计算能力,以正确公式代替人的大脑,完成一些重复机械性的脑力劳动。智能化技术深受青睐是因为其计算准确率非常高,计算所得数据信息几乎不会出现过大偏差,而且其计算速度很快,只需输入正确公式或者相应的程序,以使得计算机根据程序正常运行,便可以快速准确获取所需各项数据信息,或者完成各项指令。在智能化技术逐步更新优化下,在未来,我国各领域都将会逐渐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此形势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引进智能化技术也已是必然趋势。基于此,文章对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文中分析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并介绍了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在该系统中的应用,包括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交通信号控制技术、交通管理与调度技术、交通信息服务技术、交通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等。最后,讨论了智能交通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改善交通环境,还可以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和服务,推动交通系统的创新、发展,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雷电对信息设备的侵害方式常规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直击雷,一种是感应雷.其中感应雷对信息设备的损害程度最大,对电子信息设备构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而本文主要对于此,简述了电子信息设备的防雷保护措施以及建筑物的防雷原则等. 相似文献
7.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医疗事业中出现了很多比较先进的医疗技术。医院在进行正常的运营管理中,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对医院的经济收益产生影响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管理水平的好坏。所以可以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医院的管理当中,充分的配备领先的医疗设备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这样可以更好的弥补之前落后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中所具有的问题和不足的地方,大大的提高管理的效率。基于此对于医疗设备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性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管理设备的基本资料、管理设备的维修等,阐述了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在医疗设备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9.
10.
首先简要分析了电信服务业竞争环境和客户感知价值管理的定义,提出智能技术是解决客户感知价值管理的有效利器,并介绍了智能技术在电信客户感知价值管理中的一些应用;然后阐述了如何利用智能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客户感知分析;最后探讨了如何实施提升客户感知价值的智能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4)
在信息产业中,智能环保感知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技术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而且还会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因此对研究智能环保感知技术,促进该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该技术的相关概念,进而探讨其在环保事业中的应用价值,最后分析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现有的光网络虽然已经能够提供充足的传输容量,但其智能性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远远不能满足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IP业务对承载网络的需求。光网络的自感知技术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自组织光网络的首要条件。自组织光网络作为各种业务的承载网络,不仅需要实时监测和动态感知光链路物理参数、光信号质量、光网络拓扑及链路负载等光网络自身特性,还需要感知所承载业务的属性及其对光网络的传送需求(延时、抖动、丢包率等),为实现动态高效灵活的。即插即用”自组织光网络提供充足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18.
自组网络是一种不需要依靠事前准备的基础通信设备,它不需要明确的中心控制点,抗毁性能优良,具有繁琐的多跳无线、分布式的无线网络。联想自组网本身以及无线电磁环境的相关特征,本文结合一种具体波形不相同执行流程特征提供了智能感知规划,保证设备在接收信号最好、噪声干扰最低等频点上面工作,进而提升通信优良频点的利用效率,进而获取更为优质的通信体验。 相似文献
19.
20.
石荣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5,(1):26-32
随着高密度集成、低功耗小型化、功能软件化等技术的发展与各种应用开发的牵引,可穿戴设备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这一科技浪潮的推动下"可穿戴电子信息对抗设备"也初露端倪成为新的研究点。结合电子信息对抗军民两方面的实际应用需求,对可穿戴电子信息对抗设备的组成特点、产品形态、功能用途和主要用户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所涉及的共用技术和专用技术进行了讨论,展示了可穿戴电子信息对抗设备及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而为电磁频谱的高效感知、全面管理、有效控制、合理利用,以及后续可穿戴电子信息对抗设备的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