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东扶北油田扶余油层浅水三角洲河道类型多样,储层构型特殊,断裂特征和物性分布规律复杂,针对油藏剩余油分布和挖潜及注采调整要求,亟需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为剩余油分布和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依据。以研究区精细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相研究为基础,通过地质-测井-地震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扶余油层储层构型研究,建立储层发育地质知识库。针对扶余油层三角洲河道类型演化特征,提出一种充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等信息,以地质模式为指导、单井河道砂岩分布为硬数据、河流相储层构型为井间约束软数据,采用分级相控、序贯指示模拟建立扶余油层储层地质模型;以测井解释的储层物性参数数据为基础,在储层相模型的控制下,以地震反演数据、物性统计分析数据做约束,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扶余油层三维属性参数模型。东扶北油田扶余油层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精细、客观地表征了三角洲河道储层的三维空间结构,实现了不同类型河道储集体的精细刻画与表征,满足了油藏剩余油分布和数值模拟精确计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LH-A油田为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深水新区油田,其所在海域水深400m。开发评价初期,油田钻井少(2口),储层非均质性强,纵向发育有灰岩、灰质砂岩、砂岩等多种岩性储层,同时还交互分布有多层低阻油层,两口井钻遇的储层差异性大,地质特征复杂,储层预测成为本阶段研究难点。通过岩心、铸体薄片等资料分析,利用硬石膏、褐铁矿等胶结物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完成油田地层划分,解决了储层横向预测的瓶颈问题;同时采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综合测井、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对储层进行空间预测和描述,特别是薄泥岩夹层的精细刻画。研究表明,LH-A油田ZJ30油藏为块状底水油藏,两口井钻遇的泥岩夹层不连片发育;低阻油层虽呈层状连片分布,但物性较好,不影响油田开发;采用"低平高直中斜"3种井型结合开采ZJ30油藏,预测出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作为精细油藏描述和储层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推动了油藏描述技术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为开发后期井型井网的调整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揭示提供了地质基础。以大庆油田T区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取心资料,采用多步建模思路,建立油藏沉积微相模型和属性参数模型。最后针对储层参数不确定性问题的来源,运用随机建模技术和地质统计学等方法,分析储层不确定性参数的变化范围和规律,特别是针对变差函数中变程求取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油藏储量风险评价问题,引入概率储量,采用Monte Carlo方法,对各个参数的概率累计分布函数进行随机抽样,对地质储量分布概率进行统计和不确定性分析。研究表明,此方法基于对储量参数值范围的认识和评估,可以针对不同的独立变量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估计,从而计算油藏储量的概率分布,定量分析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预测储层存在的风险和潜力,同时也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一组优选的三维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4.
结合地质勘查资料成果,研究了漳村扩区井田的煤层气赋存地质特征,并对开发条件进行了评价。总体上漳村扩区地质条件简单,3号煤层厚度大、埋深中等、储量丰富,有利于煤层气开发。3号煤层煤层气含量平均9.14 m3/t,含气饱和度为欠饱和储层。储层特征为低压、低温梯度、低渗储层。储层物性特征条件稍差,在今后的煤层气开发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气勘探对地震资料解释和储层预测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描述大的区域构造特征,还需要精细研究储层厚度的分布变化和定量预测,围绕这一方向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谱分解技术是一项基于地震频率响应的储层解释与预测技术,其通过时频分析算法将地震资料从时间域转到频率域进行地质解释研究,可以独立提取不同频率成分的地质体,充分挖掘了地震资料对地下异常体的分辨能力。在实际应用中,首先对蓝马解释软件频谱成像模块进行参数的调试分析,选取最大熵谱法对目的层提取调谐峰值频率切片,该算法具有频谱能量集中、频率域识别能力强的特点,再利用薄层调谐振幅谱的频陷特性进行储层厚度定量预测。该技术对薄储层厚度的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可以较客观的展示储层厚度的发育变化特征,并且具有运算速度快,无须丰富测井资料的优势,适用于少井勘探区块中,具有积极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裂陷作用(槽)对油气的聚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目前四川盆地发现的几大油气中心均处于裂陷槽周缘,如普光、元坝、龙岗、磨溪—高石梯等气田。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开展了中扬子地区二叠—三叠系裂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研究,划分出整体沉降阶段、初始裂陷阶段、裂陷扩张阶段、裂陷萎缩消亡阶段四个演化发展阶段。其中二叠纪栖霞期,中扬子地区地壳整体沉降,以相对均一化台地沉积为特征;茅口早期在中扬子东北部大洪山地区率先出现拉张裂陷,茅口晚期扩张到城口—鄂西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裂陷作用达到鼎盛,台地和盆地分异充分,在长兴期形成适合生物礁滩发育的台地边缘礁和台缘及台内生屑滩储层;早三叠世裂陷盆地进入萎缩阶段,随着盆地不断充填,台盆分异的格局逐渐趋于均一化,呈现出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特点,填平补齐形成的斜坡环境控制着大冶组颗粒滩的展布和迁移变化。裂陷槽控制了礁滩储层的分布,长兴组和大冶组礁滩储层明显受裂陷槽控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南部的江南台地北缘和鄂西渝东地区鄂西裂陷槽的西缘以及开江—梁平陆棚东南端。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盆地X油田是典型高泥质疏松砂岩油田,虽然储层整体连续性较好,但砂体具有单层薄、砂岩疏松、泥质含量高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在这种复杂地质条件背景下,波阻抗反演可靠性低,储层空间展布规律难以掌握.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加快,对储层预测的要求越来越精细,而常规反演方法很难满足高精度储层预测的要求.针对这些难题,本文利用神经网...  相似文献   

8.
高含水非均质油藏精细地质描述新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峰 《中外能源》2009,14(8):62-66
在水力渗流单元理论研究基础上,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生产测试等基础资料.对河南油田双河Ⅳ1-3油组测井资料进行数字处理。通过水力渗流单元划分,利用井间相控技术开展储层定量描述,建立水力渗流单元模型.利用数值模拟得到的油藏精细地质描述研究结果,结合油藏动态情况,对双河Ⅳ1-3油组实施注聚措施,预计比原水驱增产原油36.53×10^4t、提高采收率4.6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辽河油田杜229块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区块主体部位井网比较密集,没有部署挖潜潜力,产能部署方向转为区块边部断层复杂区域。边部三维地震资料受其分辨率、信噪比的限制,在落实小断层、寻找微构造、追踪薄储层上难度较大。为此引入了VSP技术,并在杜229块西南部首先进行了应用。利用VSP测井高分辨率特征,通过零偏VSP资料提取的时深关系,准确进行层位标定;通过非零偏VSP资料识别小断层具体位置及构造情况。最后,根据VSP资料的解释结果 ,结合该区域三维地震资料和岩性资料以及储层及油层发育分布情况,对该地区重新进行地震解释,结合试采井状况,在潜力区域规划部署5口井,充分挖掘油藏潜力。该技术的应用为精细地质体研究、落实小断层位置、新井部署、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卫城零星气藏为被断层复杂化的中孔、中渗常温常压低凝析气藏,储层物性较好,非均质性较弱,探明含气面积4.44km2,天然气地质储量7.12×108m3,可采储量4.94×108m3。目前,该气藏已进入开发后期,整体上储量动用程度、采出程度均较高,气井低压低产,积液间开,停产井多,井筒结盐、结蜡现象严重,稳产难度大。在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以各断块结合部为重点研究工区,利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和构造-测井非线性约束储层反演等技术,分析构造形态,描述储层分布,优选有利目标,形成了复杂断块气顶零星气藏开发研究技术,实现了未动用储量的有效动用和已动用储量剩余资源的有效挖潜。通过精细构造研究,目前共提出5个有力目标区,部署调整井2口,侧钻井3口,实际投产新井3口。3口井当年累计产油1058t,产气504×104m3,当年投入按总投入的1/4折算,为500万元,当年累计创效2118万元,则投入产出比达1:4.2。  相似文献   

11.
影响SAGD开发的油砂储层的地质因素与常规储层不同,油砂储层的综合评价不如常规储层完善,因此需要明确油砂储层的评价参数和方法.以加拿大长湖油田西南区块开发优化项目为例,通过动静结合分析,确定影响SAGD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为可动用储层有效厚度、储量丰度、纯砂岩比例等,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油砂储层进行多因素综合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12.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藏精细描述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油气储层评价方面一个研究难度大且重要的课题。一般试井技术动态结合历史拟合方法只能求得单井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有效渗透率,并不能描述井网或区块的油藏参数区域性非均质分布特点。针对长庆A油田长8低渗透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问题,通过渗流理论与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结合,利用试井测试和测井资料建立低渗透油藏压裂井试井解释数值模型。通过调整渗透率等主要物性参数的分布,在单井基础上,以井组为对象建立井组数值模型,进行井组数值模型的修正及数值模型可靠性验证和应用,结合生产历史,开展试井精细解释,进而反演出井筒、储层物性等参数。综合数值试井解释结果,可对井组范围内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渗透率分布特征、地层压力分布特征等规律进行评价,为油藏精细描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元坝气田是目前世界上气藏埋藏最深、开发风险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的酸性大气田,国内外没有成功先例,缺乏相应理论、技术、方法。针对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超深、高温、高压、高含硫、礁体储层复杂、气水关系复杂、天然气组分复杂、压力系统复杂、地形地貌复杂等"一超、三高、五复杂"的特点,以及面临的地质规律不清、气藏描述太难、有效开发不易、钻完井瓶颈多、安全环保压力大等五大开发难题,创新了生物礁发育与储层分布开发地质理论,提出了超深条带状小礁体气藏有效开发模式,形成了超深层小礁体气藏精细描述技术、超深高含硫水平井钻完井技术、高含硫天然气深度净化技术、复杂山区高含硫气田安全集输技术等开发关键技术体系,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7000m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突破了7000m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藏开发禁区,突破了7000m超深高含硫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瓶颈,实现了高含硫天然气深度净化技术国产化,实现了复杂山区高含硫气田安全集输技术智能化,确保了大型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田安全环保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4.
以新老井测井资料、地质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以油藏精细描述、油藏动态分析、剩余油饱和度和剩余油储量丰度联合评价为手段,对Ⅱ砂层组开展地质再认识以及剩余油分析研究,认为Ⅱ砂层组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构造高部位及井间滞留区。在此基础上编制挖潜方案,计划实施油井9口,预计提高采收率3.2%,目前已成功实施了侧AF18A和AF平2井,进一步指导该块下一步挖潜工作的开展,AF油田Ⅱ砂层组初步挖潜成果也为同类老油田的调整和挖潜提供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苏里格气田苏49-01加密实验区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的盒8段及山西组的山1段为河流相沉积,有效储层几何形态、规模大小、井间连通性、垂向叠置关系及物性条件认识难度大,单井控制储量和产量低。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以沉积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地质统计学为指导,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开展了有效储层横向预测研究,解决了有效储层空间分布及连通性等问题。同时,在有效储层预测结果基础之上,讨论了5种矩形井网对有效储层的控制程度,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合理的开发井距。分析表明:研究区目的层砂体数目多,规模小,宽度多为400~600m,单砂体有效厚度多为3~6m,有效砂砂体连通性较差;合理开发井网井距600~800m之间,结合有效砂体的分布情况,应采用不规则井网部署开发。该研究结果对油田下一步井网部署及调整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海深水某气田是由一系列线状的水道复合砂体组成,储层非均质性强,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比较分散,若给定岩石的任一孔隙度后,渗透率变化范围很大,孔隙度相近的不同地层,渗透率可以相差1~2个数量级,用传统的岩心样品孔隙度和渗透率建立关系式来估算储层渗透率很难得到理想的结果。采用取心井岩心,实验室分析孔隙度、渗透率、毛管压力等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和Winland孔喉半径(r35)分类法,将储层分为四级流动单元,将流动单元指数分类法推广到无取心井和储层段,计算出的储层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比较接近,取得较满意的结果。同时,通过流动单元分类,搭建起储层岩性、物性与孔隙喉道半径之间的关系,为储层评价提供了一种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储层参数的解释精度。利用流动单元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为地质建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2013,(8):75-81
糠醛由玉米芯等生物质经水解、脱水后得到,在合成树脂、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以可再生的糠醛作为原料替代化石资源,生产精细化学品和运输燃料对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几年以糠醛为原料生产精细化学品和运输燃料(生物汽油、生物柴油和航空燃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潜山内幕油气藏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盆地具有形成潜山的有利地质条件。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潜山内幕油气藏逐渐取代潜山顶部风化壳油气藏,成为主要勘探目标,但受成藏机理认识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渤海湾盆地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和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潜山内幕油气藏的概念、分类及成藏主控因素角度出发,评述了渤海湾盆地潜山内幕油气藏的主要研究进展,探讨了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建议分类,指出深部油源、储层、内幕隔层有效配置的综合作用是控制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并阐述相关认识。随着成藏机理认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未来应该积极拓展阿尔奇公式在复杂储层的应用,大力发展潜山内幕储层非均质性预测技术。鉴于潜山内幕速度差异小、波阻抗界面不明显,以及储层埋藏较大、地震波能量吸收衰减严重、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特点,大力实施高精度二次三维地震采集以及大面积连片、精细处理技术,并结合欠平衡钻井与高效测试等技术,减少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9.
老井复查评价技术在老区增储增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井复查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各项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对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被误判为“水层、干层”的“薄、差”低效储层进行重新评价认识,以达到滚动增储和挖潜增效的双重目的。近两年对老井进行了挖潜增效、精细构造研究、滚动评价和滚动增储技术的研究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油田小断块油藏剩余油成因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地质综合分析法、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法、油藏工程动态综合分析法、剩余油监测法。剩余油的成因有4种,即储层非均质性(如沉积微相)的控制、构造(如断层)的控制、注采系统完善程度的影响、复合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油藏类型、储层特征及开发条件下形成的剩余油的不同。实施不同的调整挖潜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