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文军  瞿军  周昊 《无损检测》2010,(5):373-375,384
研究了激光错位散斑技术在自由装填药柱包覆层脱粘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检测的基本原理和过程,通过试验和对各型药柱的检测,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改进后的系统能检测出直径3 mm的脱粘缺陷,可作为装填药柱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要的质量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利用卤素灯作为热激励源研发出了一套经济、便携的红外无损检测系统,并提出了相应的图像处理方法,可实现缺陷和缺陷边缘的高清晰显示,以便于缺陷的判定和测量。利用该系统对典型复合材料和药柱包覆层中的缺陷进行了检测,获得了高信噪比的图像,可检测出直径为3~5 mm的脱黏缺陷。  相似文献   

3.
以自由装填式药柱常用的丁腈橡胶(NBR)、三元乙丙橡胶(EPDM)包覆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厚度、不同尺寸缺陷离面位移和真空加载压差的关系。对影响检测灵敏度的错位距离进行分析,介绍了错位散斑图像上缺陷大小的测量方法以及药柱表面的处理方法。研究内容对自由装填式药柱包覆层黏接质量的激光错位散斑检测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轮胎内部缺陷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激光散斑检测系统是检测轮胎内部缺陷的主要方法。本文介绍了基于激光散斑干涉理论基础上开发的新型激光散斑轮胎无损检测仪,内容主要包括激光散斑无损检测的原理,新型轮胎无损检测仪的图像处理过程、各项功能及其特点,并且对检测中得到的各类缺陷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线缆生产中,铝包钢母线常出现露钢、包覆不圆、包覆外径波动大、氧化铝毛刺等缺陷,目前通常采用目测、触检、标记等方法检测这些缺陷,但准确度低。为此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铝包钢母线表面缺陷检测系统。该系统由机械传动、电气控制、图像智能采集、标识及外观缺陷软件算法组成。为实现铝包钢母线的无死角测量,以铝包钢线缆为圆心,将3台相机沿距圆心一定半径的圆周均匀布置;为解决因铝包钢表面缺陷多、难以检测和统一管理的难题,将母线缺陷分为边缘和非边缘缺陷;通过先确定母线上下边界区域,再采取四步图像测量来确保母线区域提取的完整性。该检测系统的在线检测准确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6.
通过基于激光散斑检测技术的缺陷信息提取方法,可快速判断缺陷的位置及大小。基于散斑干涉原理,对图像降噪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傅里叶滤波、图像线性趋势处理、灰度处理、分步解包等图像综合处理技术可有效提取散斑干涉信息,缺陷信号比较清晰。针对该研究结果,对飞机雷达罩进行检测时,运用图像综合处理技术获得缺陷的相关信息,验证了采用该方法提取层压结构和纸蜂窝结构缺陷信息的可行性,有效提高了激光散斑检测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火箭发动机某型号药柱,利用超声反射法分别对人工标准缺陷和自然缺陷进行了试验检测,并根据超声缺陷特征和信号幅值信息进行了成像处理,通过X射线CT对自然缺陷的扫描结果对比表明,该检测方法能较好地实现该型号药柱的线性定量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8.
余拱信  彭刚 《无损检测》1995,17(3):72-73,80
提出了分体式减振和双物光光路的全息干涉法,解决了大型火药柱包覆层粘接质量的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带包覆层输油管道等储油设备的腐蚀缺陷位置及缺陷性质不易确定等问题,根据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的频谱宽、信号穿透能力强的优点,开发设计了一套基于脉冲涡流的铁磁性材料缺陷检测系统。设计的新型检测传感器可实现缺陷位置的精确测定,通过对检测电压信号时域及频域特征值与铁磁性材料试件厚度变化产生的定量关系,确定试件的缺陷程度。在实验室以及现场试验得到检测信号与被测试件厚度的数学关系式,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精确在线检测20mm厚的包覆层下的铁磁性材料厚度及缺陷程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针对带包覆层管道局部壁厚减薄的脉冲涡流检测系统,在实验室及现场条件下进行了带包覆层管道弯头局部壁厚减薄的脉冲涡流检测,提出了根据检测电压是否具有左右对称性来判断带包覆层管道弯头部位是否存在壁厚减薄缺陷的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现场带包覆层管道弯头局部壁厚减薄缺陷检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带包覆层管道脉冲涡流检测系统,并加工了相关管道试件,采用非聚焦型与聚焦型两种经典型式的传感器进行试验;通过研究检测电压幅值信号与被检管道壁厚之间对应关系,实现了对带包覆层管道壁厚减薄缺陷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桥梁缆索断丝导波无损检测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江  汤欢  武新军 《无损探伤》2010,34(3):19-21
针对桥梁缆索带包覆层、检测效率低的问题,结合缆索的结构特点和导波检测技术的优点,研制了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缆索断丝导波无损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检测传感器、主机和软件等。样索断丝检测实验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断丝的有效检测和定位,能检测出截面积损失3.2%的断丝。该系统可应用于现场桥梁的检测,为桥梁的安全运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应用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在包覆层的外部铝皮金属保护层厚度逐渐超过1mm的条件下,对含有内部壁厚局部减薄缺陷的带包覆层设备进行了检测试验;并对采集得到的检测电压幅值曲线及检测灵敏度曲线同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包覆层厚度一定,采用铝皮金属保护层时,即使铝皮金属保护层厚度超过1mm厚度条件下,仍可对带包覆层设备存在的部分局部腐蚀缺陷开展脉冲涡流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14.
应用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对带包覆层的铁磁性管道腐蚀进行了检测。对不同厚度的包覆层、不同面积和深度的腐蚀缺陷进行了试验,分析检测灵敏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较大面积的腐蚀缺陷,即使包覆层较厚,在合适的检测参数下,脉冲涡流也具有很好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建立小口径管X射线远程实时监控检测系统,能够直观地检测出焊缝中的气孔、夹渣、未熔合、未焊透、裂纹等缺陷,并对检出的缺陷报警提示,克服传统人工评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主观经验的影响,以及检测效率低、操作复杂、检测过程不易实现自动化等特点。采用神经网络技术与模糊推理原则建立专家系统,实现小口径管焊缝缺陷自动识别,缺陷统计,出具相关无损检测记录及报告,并对检测过程实现远程监控,实时查看产品质量,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机动式高能X射线照相系统通过对9MeV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小型化设计,能够机动至贮存场所,实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靠前检测。开放工房防护条件较差,但可以利用地势或专门构筑屏蔽墙有效减小射线强度,同时采取距离防护,确保人员与环境的辐射安全。为保证变换场地后检测结果的质量与一致性,制定了配套的检测规范与质量控制措施。经过几年的使用,机动系统检测出了大量药柱气孔、界面脱粘、夹杂等缺陷,为分析贮存和使用过程的发动机质量,指导发动机设计、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微磁无损检测技术,以预制腐蚀缺陷的带包覆层管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微磁无损检测技术对于带包覆层管道检测的可行性。首先验证了缺陷大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然后建立了包覆层厚度对磁场强度衰减的影响模型,并利用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证明了微磁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管道检测的优势,为带包覆层管道腐蚀缺陷的微磁检测技术工程实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前普遍使用的超声检测方法主要依据超声脉冲信号判断结构内部有无缺陷,难以对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开发了高频超声成像技术,可进行超声A信号、B扫描和C扫描图像联动显示,缺陷标识和定量分析;研发建立了高频超声扫查系统平台,实现了高精度机械扫查、高频超声收发、全波数据高速采集和成像。用该系统对弧焊、激光焊、搅拌摩擦焊等焊接构件进行检测试验,与射线检测、金相检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直观发现焊缝气孔等微小缺陷,能够发现射线难以检测的未熔合缺陷,也可对缺陷埋藏深度进行准确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火箭发动机装药包覆层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伟  韦江利  路宏年 《无损检测》2008,30(11):820-822
了检测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包覆层胶接状态,提出了板波诱发纵波的超声检测技术。研制了一套超声C扫描自动检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软硬件设计。该系统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在Parker四轴运动控制卡和自主开发的单片机延时板的协助下,实现了自动检测、胶接状态图像显示和胶接质量评估。实践证明,该系统性能稳定、检测精度高,可用于外壳有不规则凸起物的发动机装药包覆层胶接状态检测。  相似文献   

20.
张家骏 《无损检测》1994,16(3):79-84
国际焊接学会(IIW)第五委员会奥氏体焊缝超声检测工作组在完成奥氏体焊缝超声检测手册的基础上,从1989年起集中力量解决奥氏体包覆层钢件的超声检测问题,现已完成第四稿,预计1994年正式出版,现把部分内容摘要介绍如下。 采用奥氏体包覆层是为了提高一般碳钢件的耐蚀性,有效降低耐蚀零部件的制造成本,但也会影响工件的超声检测。与无包覆层工件相比,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需提高检测灵敏度,以克服奥氏体包覆层所增加的衰减;横波通过奥氏体包覆层时波幅变化大;用横波探头检测时难于发现包覆层下的小缺陷,并难于定位;粗糙的包覆层表面增加耦合损失;噪声大、信噪比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