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大型超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区之中,成为人们购物,休闲,度假,交往的中心,它的产生既方便了社区人群,也带来了全新的购物观念,因此对建筑空间及其风格提出新的要求,本以金田广场为例,浅析大型超市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广州,远离中原,面临海外,毗邻港澳,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以商贸为中心的城市地位。早在西汉初期,我国就从广州开始了“南海丝绸之路”,到了明、清时期,全国曾出现过长期由广州一口垄断海外贸易的局面。商业的发达,使同类的生意相对集中,出现了成行成市,贸易一条街的现象。人们为了方便卖买,吸引客户,纷纷把临街的房间改为店铺,于是近代岭南建筑出现了一种上室下铺的骑楼式建筑,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及各中小城镇修筑马路的同时,大量兴建此类建筑,形成了岭南建筑的一大特色。广州市中山路、上下九路堪称这类建筑…  相似文献   

3.
威尼斯城的形状像一条在海水中酣游的鱼,而她腹部鱼脐处有一颗光彩的明珠,那便是圣马可广场。广场位于大运河入圣马可湖河口的左岸,东西长170m,南北宽57m,它是由教堂、钟塔、总督府、图书馆、法官官邸和铸币厂等围合而成的一个锲形空间。东南侧另  相似文献   

4.
赵淑红 《华中建筑》2003,21(6):41-42
从物质环境,人的行为两方面入手,剖析建筑作为要素在广场这一特定城市环境中扮演的角色及肩负的使命,希冀以此为例,在城市设计领域呼唤一种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5.
文章叙述了在海南广场会议中心的设计中,明确对地域文化和时代建筑追求的理念,在总体布局,广场设计及建筑形象上以地域建筑为切入点,由建筑的实用性、形象性和文化性层层深入,从而把握建筑创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一个优秀的入口广场已成为商业建筑发展的一种必然.入口广场服务于商业建筑,但更重要的是应立足于人的关怀,体现特有的商业文化氛围,使商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从效益方面、心理方面、交通要求方面阐述了入口广场对于商业建筑的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入口广场的现状,提出商业建筑入口广场在设计定位时应注意的几点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一 《华中建筑》2000,18(2):57-58
商业建筑前广场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中的一种公共活动空间。该文力图通过比较广州市几个典型实例,说明只有经过精心设计,才会为广大市民所接受,才是一个有意义的广场。  相似文献   

8.
郑光复 《华中建筑》1995,13(2):42-44,63
本文以东阳文化立体广场为例谈到目前建筑界的热门话题。诸如建筑文化的内涵,建筑文化与文学艺术的区别,文化与建筑环境的结合,文化与技术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亚洲金融风暴过后,广州的皮革工业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就是在整个东南亚、甚至是在世界皮革工业中,其行业地位也显得举足轻重。但是,行业形象却与行业地位形成极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与其产品的质量、皮革制品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设计对象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本文正从这一点出发,在对广场地段的概念、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广场及周围建筑和环境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广场与环境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筑设计教育中视觉笔记训练的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伟  马兰 《华中建筑》2010,28(10):180-181
该文首先阐述视觉笔记对建筑设计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进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视觉笔记在心理学层面如何改变学生对建筑设计的认知,最后论述教学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蓉蓉 《新建筑》2000,(3):58-59
从国内建筑评论的现状出发,指出建筑评论与建筑创作相辅相成的作用。分析了建筑评价与建筑评论两个概念,并就如何建立一个健康的评论氛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的建筑声学教学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培生  路晓东  王季卿 《华中建筑》2008,26(10):237-240
该文通过分析建筑学在各工科类专业中比较特殊,提出在课程设置中,建筑设计是主线,学生的艺术修养、创作以及形象思维的培养占着相当重要地位,学生对此的兴趣最大,投入多,但不免带来一些忽视建筑技术知识的倾向,如果这些建筑技术课程的内容安排得不合适,更会影响教学效果。对这一现实问题,可以通过强化建筑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加强建筑技术课程教学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邹敏  王晟 《建筑与环境》2010,(5):110-11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建筑评论呈现的几个特征:多元性、互动性和视觉性,分析了现阶段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筑评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邹德依 《华中建筑》1998,16(3):16-19
该文在回顾了中国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史,并分析了当代中国建筑理论界的现状后,指出:应当把对建筑的引进和研究从外学科和边缘学科拉回建筑本身,以确立建筑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为解决现代社会 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符别 《新建筑》1992,(2):17-19
建筑艺术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在为创造崭新的建筑进行着艰苦探索。瞑目反思,究竟是什么东西使人们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追寻新的建筑感受呢?难道是功能的要求使建筑师苦心经营他们的空间组合,那么为何一切从功能出发的现代主义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而无法立于不败之地?难道是技术的要求使建筑师不断追赶新的技术浪潮,那么为何复古主义在建筑发展史中不断回潮?难道是社会审美观的要求使建筑师忙于迎合大众的欣赏情趣,那  相似文献   

17.
建筑细部对创作形态和建筑审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建筑细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地位以及对创作形态和审美取向的影响,指出细部设计是建筑建造过程中对形态营造与技术构成的最真实体验,出色的细部设计能够充分体现材料与构造的工艺水平,有效提高建筑设计质量,更有助于创造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建筑作品,丰富与发展当代建筑文化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意识观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曙光 《新建筑》1997,(3):10-11
从建筑创作和建筑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意识观的四种发展趋势,传统意识趋向平静,个性意识走向成熟,精品意识开始觉醒,崇洋意识依然不衰。  相似文献   

19.
关于当代建筑审美与建筑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建筑艺术的两个主要属性——建筑审美与建筑技术的发展演变,以及它们对当代设计实践的影响,提出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应该是高度的理性技术支持和强烈表现力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试论文化的负面性及其在建筑领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文化是人与动物界别的水岭,它带给我们文明和进步,同时文化对人类也有消极和负面的影响,建筑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不例外,我们应时刻审慎地注视看建筑文化所迈向的方向,使得任何建筑文化都在形貌上繁华多样而不丧失其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