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季铁  朱碧玉 《包装工程》2021,42(22):285-292, 329
目的 促进乡村振兴下的电商扶贫发展,探索以设计参与电商进而推动京东品牌扶贫3.0模式的发展路径.方法 以设计参与农村电商扶贫为研究路径,结合京东集团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方面深厚的技术积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融合,通过销售数据、交易数据、消费者行为、行业竞争等要素的分析,量化需求与市场指向,指导设计介入的方式.结论 在京东品牌扶贫3.0模式下,把握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设计、电商、品牌等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能盘活乡村文化资源、推进扶贫品牌培育、激活乡村内生市场、创新交易方式、帮助企业创收、助推农民增收,引导推动乡村新经济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熊巍  季铁 《包装工程》2021,42(16):251-257
目的 研究大数据驱动的新零售博弈中品牌价值创新的实践、策略与趋势.方法 通过对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的国际趋势、阿里与京腾生态系之间的新零售格局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体验经济时代的特征、品牌研究的理论与工具为线索,研究和分析我国大数据驱动下的品牌价值创新策略,以及变革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结论 品牌内涵发展至"品牌即体验"阶段,数据成为了重要的战略资源,新的工具不断被开发,用以支持大数据驱动的品牌价值创新.企业逐步完成数字化转型,通过数据洞察新的商业机会,构建新的品牌战略,推动组织变革,创造新的品牌体验,从而成为新时代的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3.
<正>在当前国家倡导的"质量强国"战略中,计量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计量技术的发展支撑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计量技术的创新引领了科技和产业的创新。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如何运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思维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发挥以计量数据为主的数据在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整合计量机构的数据资源,创新性地挖掘数据在应用方面的价值,为社会提供计量信息公共服务,为企业提供计量业务的增值服务,为行政单位提供计量业务的统计分析和预研预判服务,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且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杨杰  蔡子杰 《包装工程》2023,44(12):89-97
目的 聚焦当前信息时代下的大数据环境和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探究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为社会设计的思维与方法、演进与智能化带来怎样的影响。方法 首先厘清社会设计的概念及其内在的逻辑与模式,然后比较分析人工智能赋能设计产业所展现出的新特点,通过实践案例探究其对社会设计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 在万物数据化、智能化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步渗入到设计产业中,不仅丰富了设计创作的工具和流程,更是对传统的设计方法、设计思维和评价标准进行了全方位的语义升维。结论 基于量化数据的计算设计呈现出系统化、个性化及实时性等特征,由算法与大数据所衍生出的新思维模式将以往不确定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数据问题,能够与社会设计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互联网思维的主要内涵,包括用户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并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景观行业创新进行了思考和研究,提出了注重设计质量与体验,尝试小型项目在线设计,探索互联互助的设计模式,利用大数据进行设计决策,建立行业或企业内部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景观信息模型、在线交易平台,进行跨界合作等行业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智能时代的设计学研究正面临创新和转型,探索设计科学的研究方法、开拓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传播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赋能中国特色设计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智能时代设计学研究的新目标.方法 以文献研究为导向,实证研究为基础,运用计量、大数据挖掘、信息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对本体论进行定量研究;采用科学实验的生理信号识别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有效性,基于可用性测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以量化用户体验,获得有效精准的用户数据;设计科学方法是创造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系统设计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新零售业中,互联网时代大发展促进网络交易流量的营销时代变化,转向以"互联网+便利店"的用户体验、参与设计和大数据驱动新零售业的飞速成长,深入观察线上线下运营模式,对新零售业的发展提出升级策略。通过与一团火集团合作的成功案例,分析中国连锁便利店开展的服务设计创新及用户购物体验感,结合服务设计理念和用户大数据研究方法,总结出在新零售业中有效改进用户体验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提出新零售视野下中国连锁便利店服务设计升级的3点建议:建立城市为中心辐射城郊、乡镇的零售业线上、线下便利店购物体验的运营模式;建立大数据驱动下零售业服务中面向用户体验购物的运营模式;建立多学科融合为零售业设计更全面便捷的服务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包豪斯设计发展百年之际,创新设计面临着大数据、万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力量的倒逼,设计方法亟需进行转型,创新设计充满机遇及挑战,基于新材料、新信息、新能源、新生产方式的创新设计思维陷入发展瓶颈期。本文通过剖析量子创新的内涵,提出量子创新指导人工智能元设计的方法,探讨量子思维在创新设计方法的战略指导作用。从武器容器二元多重创新的量子波粒二象性、活数据活产品活生态的量子亦生亦死设计评价、六感感知认知量子全息交感系统设计大交互设计的角度,探讨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生产工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下的元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春雷  苏莲莲 《包装工程》2016,37(20):127-130
目的对大数据时代的设计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大数据背景下设计发展的方向。方法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从设计思维方法、设计思路、设计范畴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大数据时代设计特征,探讨和传统设计的差异。结论大数据时代设计思维已经由传统注重因果关系转变为注重相关关系;设计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经验,而更注重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大数据时代正在打破传统设计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篱笆,出现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特点,这种趋势将会成为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大约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一词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在之后的几年里"大数据"应用所需的技术获得了极速发展,逐步应用于各行各业。为了进一步发挥大数据的积极作用,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并建立标准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1.
罗建平  蔡军  李潭秋 《包装工程》2021,42(14):132-138
目的 提出一种视角来梳理设计问题的复杂性的理论来源和设计思维的内涵与外延,以此为基础来诠释复杂设计问题与设计思维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类比分析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从历史语境梳理了复杂设计问题和设计思维的理论发展脉络;然后通过案例研究来解释了面对超出任何单一学科认知和资源限制的复杂问题时,设计思维的整合特性和创新特性可以提供更多可能性的解决方案,而这种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不是某些局部的技术突破所能取代的;最后,通过类比分析,在现实语境中辨析作为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构成形式的科学思维、艺术思维、工程思维和设计思维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以多维的视角阐述设计思维的跨学科整合和创新特性.结论 综合多视角的观点证明:设计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多学科交叉性和人的行为和感性因素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面对设计问题的复杂性,设计创新实践是一个运用设计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系统过程;设计思维的整合特性为消除学科之间的鸿沟、促进跨学科融合以及定义人的因素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韩亮  谭明 《包装工程》2020,41(16):98-104
目的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万物互联的技术语境下,金融科技面临着创新思维与人机交互的双重挑战及机遇。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创造出一系列的新模式、新应用、新产品,对金融服务与体验质量的影响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服务设计思维视角研究金融科技的关键性因素,洞察用户体验价值,进行更为深层次的交互体验式创新与思考。方法通过服务设计方法与工具,可视化的服务蓝图、体验地图等,呈现金融产品整体服务链中的接触点及痛点,研究分析金融科技产品与服务的体验价值创新优化策略。结论提出金融科技体验价值创新的几个维度,构建出产品场景化、信息可视化、文案通俗化、体验定制化、服务全局化的优化策略,为未来精细用户分群降低物理障碍的壁垒,提供设计学层面的思考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黎颖  胡莹  杜星 《包装工程》2020,41(4):182-188
目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驱动着设计的转型,服务设计是当今服务型经济驱动下,设计发展的新趋势。基于此背景,探讨服务设计理念下产品设计创新的策略。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P+S、P+E、P+B三种融合服务设计理念的产品设计创新策略。通过实验观察法,观察十二名参与者对三个策略的使用情况,并结合“Mirror Mirror”智能镜子与“Open Sesame”无人商店身份识别系统的设计实践,讨论该策略的可行性。结论服务设计理念的引入能驱动思维模式的转换,借助三种设计策略,将“服务”、“用户体验”、“商业模式”融入到产品设计过程中,推动由单一产品向“产品+服务”的整合性解决方案的转变,给当代产品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不仅是未来产品设计创新的重要方向,而且符合服务型经济下设计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4.
罗仕鉴 《包装工程》2020,41(6):50-56
目的在人工智能2.0时代提出了群智创新新范式。方法从人类社会文明进化史出发,按照农耕时代、工业时代、知识网络时代、数据智能时代对创新范式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开放式创新、群体创新、众包、全面创新和整合创新等几种典型的创新范式。结论提出了群智创新的概念、研究内容,分析了群智创新的特点、创新过程、关键技术以及未来的研究思考。提出和发展群智创新这一新的创新范式,建立研究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对于推动中国创造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媛  宋端树  辜俊丽 《包装工程》2017,38(20):150-155
目的研究基于QFD、TRIZ和AHP理论的集成创新设计模式,并将这种集成设计模式应用到产品创新设计中。方法使用AHP确定QFD的客户需求权重,通过QFD发掘客户核心需求,运用TRIZ的发明原理寻找解决办法。结论以通用智能卫浴产品的概念设计为例,演示了集成设计模式使用的详细步骤,并验证了这一设计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其他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慧  张书涛  邹建强  贺成柱 《包装工程》2022,43(24):144-152
目的 针对以AHP为核心的集成设计方法不适用于目标用户为动物的情况,研究基于动物行为理论的B/AHP/FAST创新设计方法。方法 将动物行为理论融入用户行为地图Behavior Map中并提取设计需求,再通过AHP/FAST集成方法将设计需求排序后转化为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最后以奶牛饲喂机器人为例详细解释整个创新设计方法的总体框架。结果 得到一种以满足动物基本需求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方法与思考模式。结论 这种全新的设计方法与模式为同类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角度,使设计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可为类似设计案例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产品设计集成创新程序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苟锐  王静  徐霖  石美玲  李薁 《包装工程》2017,38(16):119-122
目的通过对一个具体产品集成创新设计流程的分析,就产品设计集成创新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的核心与关系进行研究,从而试图阐明集成创新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与流程。方法通过对城市扬尘处理设备创新设计过程的分析,对产品设计集成创新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索创新设计的方法。结论厘清产品设计创新的特点,阐述提升产品设计创新能力的重点是提升其集成创新的能力,提出了产品设计集成创新主要围绕技术、方法、思维与程序4个环节形成迭代循环的产品设计集成创新技术程序,并指出技术集成水平的高低是制约产品设计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代蕾 《包装工程》2023,44(10):320-323
目的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发展策略。方法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创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这与当前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不无关系。面对新时代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成为研究热点。以宏观视角审视近年来的时代变迁,以及受大环境影响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从具体层面,针对文创产品设计当下的发展及其成功之处与不足的各种表现进行研究;从文化、品牌和时代三个层面,就文创产品在新时期所表现出的发展趋势展开探讨,深入探索创新路径,总结发展的价值和有效的方法。结论 新时代的文创产品设计应规避曾经的低标准和低层次方式,摆脱固化的设计思维,精准地把握当下的市场定位和消费者需求,从实用性、审美性、文化性、时代性层面进行探索,不断推陈出新,实现更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为该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发展方向,找到科学合理且长久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对推动创新创业、转型升级,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作用日益显著.本文结合大数据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各标准组织开展的大数据标准化工作的情况和进展,在对比分析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大数据标准化研究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上述问题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未来我国大数据标准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乡村正在对乡村的产业升级、文化振兴、社区治理等发挥驱动引领作用。在艺术振兴乡村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的基础之上,数字化的入场融合为艺术乡建和乡村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数据支撑和全新的思考路径。以浙江宁海县数字化改革“浙里艺术村”的探索实践为例,通过数字化在艺术乡村建设中多跨场景的应用,指出数字技术要素、艺术元素与乡村资源的有效融合,对乡村文化艺术、人才、产业、服务、帮扶等数字化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以期将数字乡村建设与艺术振兴乡村、乡村设计进行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