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的儿童玩具包装设计原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靳桂芳  郎婷婷 《包装工程》2015,36(14):106-109
目的对设计心理学中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在儿童玩具包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提炼出设计原则。方法以决定购买行为的儿童与成人两者的不同视角出发,从色彩、文字与图形、造型与材质角度分析和总结了儿童玩具包装设计中应具备的儿童特色,为归纳儿童玩具包装设计原则提供了理论基础。结论通过对玩具包装设计的分析与定位,提出儿童玩具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为设计师把握儿童玩具包装的设计尺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感官体验的儿童玩具设计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纯  田飞 《包装学报》2012,4(3):83-87
基于感官体验视角,儿童玩具经历了从简单的单感官体验设计,到深层感官互动体验设计,再到多感官互动体验设计3个发展阶段。单感官体验儿童玩具设计大多围绕儿童的感官需求进行单个感官的开发设计,主要有触觉体验、视觉体验、听觉体验、嗅觉体验、味觉体验等5种感官体验,如基于视觉体验的芭比娃娃;深层感官体验玩具设计是在原有感官体验的基础上,对单个感官进行多方面刺激的开发设计,如QQ虚拟宠物;多感官体验玩具设计是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多重感官体验的开发设计,如长毛电子机器狗。多感官、深层次体验的儿童玩具设计将成为儿童玩具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触觉体验引导下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提升儿童玩具的交互体验。方法 首先,总结市场上儿童智能玩具的功能和交互方式。其次,对触觉体验及儿童触觉体验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研究触觉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分析玩具材质的触觉隐性特征、感知积累和行为暗示。结果 提出5个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策略:及时清晰的反馈响应、成长式的交互模式设计、隐喻行为的合理引导、触觉载体的技术性优化、全感知式的交互场景搭建。将设计策略应用于具体设计,从实践上挖掘触觉体验在智能玩具上的应用特点。结论 触觉体验是儿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形式。触觉体验视角下的交互设计策略提高了儿童智能玩具的用户体验,为未来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周娟 《包装世界》2014,(1):91-92
交互设计作为检验产品人性化的一道有力工具,为生产企业带来市场近竞争力,同时为使用者提供了轻松愉悦的人机互动方式。而对玩具来讲,产品的界面交互设计对儿童的成长教育,以及儿童使用产品的体验感受有着极其重要的责任。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玩具界面设计基本现状引发深思,并对玩具界面设计交互应用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和准则。旨在为交互式儿童玩具的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5.
研究STEAM教育理念下的学前儿童玩具设计,探寻其应用形式与设计方法,优化学前儿童的学习及游戏体验。以STEAM教育理念为基础,梳理STEAM教育理念融入学前儿童玩具的意义及现状,并结合现有案例,归纳STEAM学前儿童玩具的应用形式。从主题设定、游戏互动以及外观塑造3个维度构建STEAM学前儿童玩具设计模型,并细化其设计方法,为STEAM学前儿童玩具的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吴頔 《包装工程》2016,37(20):208-211
目的着眼于0—3岁交互体验式婴幼儿书籍设计的研究。方法对交互体验式婴幼儿书籍进行归纳,进而阐述了质感体验、场景体验、生活体验3种不同交互体验式书籍对婴幼儿成长的影响和作用。结论总结交互体验式书籍的艺术美感,提出开发交互体验式书籍设计对婴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  相似文献   

7.
陈朝杰  芦原  郑康杰  李疆豫  余宇 《包装工程》2021,42(10):130-137
目的 满足处于空间敏感期儿童的儿童玩具屋使用需求,探讨能够促进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发展的儿童玩具屋设计产品系统化策略.方法 基于空间认知理论,通过市场调研获取我国市场上现有儿童屋产品分类信息以及它们在设计方面表现出的不足;设计调查问卷和用户访谈来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基于此调查并分析处于空间敏感期的儿童对于市场现有玩具屋的使用感受以及潜在需求,运用Kano模型对儿童玩具屋的用户功能需求进行定量研究.结论 从儿童对玩具屋的认知需求出发,提出儿童玩具屋设计过程中的营造趣味氛围、益智空间设计、改变空间结构的设计策略,并将其整合为儿童空间认知体验需求下的儿童玩具屋系统化设计,以此来提高儿童的空间感知能力、空间表征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8.
儿童图画书中的多感官体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慧娟 《包装工程》2015,36(6):50-54
目的以儿童阅读图画书的行为特征为出发点,研究儿童图画书中的多感官体验营造方式。方法结合优秀的儿童图画书案例,从文字、图画、形态、材质这4个方面探讨多感官体验的营造方式。结论设计师可以利用文字和图画来营造时间体验、空间体验、五感体验和游戏体验,也能结合形态和材质营造空间体验、触觉体验和互动体验,使得儿童图画书更具趣味性和新奇性。  相似文献   

9.
叶玲红  左昕彤 《包装工程》2020,41(4):230-236
目的基于儿童的阅读体验,探究立体书的形态语言、多元化的结构形式、图文的空间表现。方法通过分析立体童书的翻拉式、弹跳式、多重感官体验式三种空间构造形式,研究形态语言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表现方法。结论基于立体书的多维度的构造形式研究,明确了儿童书籍“可动、互动、可玩”的特点。在翻拉式书籍的版面设计中,运用信息隐藏法使单向阅读变为交互阅读;在造型类书籍的版面设计中,运用弹跳式书籍设计呈现立体装置空间;在感官书籍的版式设计中,综合运用“视、听、触、味”的设计形式,达到多重感官参与体验的愉悦感,从而突出立体语言在儿童书籍中的视觉体验和阅读过程中的直观性与趣味性。在儿童书籍设计中结合“自由式”文本、“运动式”图像设计实现立体的空间表现。  相似文献   

10.
林妍 《包装工程》2020,41(6):300-302
目的探究新思维作用下的儿童书籍设计创新方向,分析其中的多样化设计思路及具体策略。方法以书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为牵引,以儿童对书籍的多元化需求为基础,从当前我国儿童书籍设计的现状着手,分析其中所凸显出来的缺乏本土文化、缺乏趣味性、插图老套、设计混乱、形式单一等问题,总结儿童需求视角下的书籍设计原则,强调愉悦、益智、审美、安全等方面的发展,从民族性、互动性、人性化以及感官体验中探寻具体的创新设计思路与方式方法,最后从整体视角审视未来的发展趋势。结论儿童书籍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除了积极面对与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与阻碍,还要探索与协调好设计思路及基本原则,获得适应国情和时代发展的儿童书籍设计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兴趣引导的交互式儿童玩教具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设计出符合儿童发展特征及兴趣爱好的玩教具产品。方法以交互设计为前提,从幼儿园教师和儿童双重视角进行综合分析,从儿童玩教具产品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需求状况以及儿童的兴趣爱好、注意特征、审美特征、行为特征入手,提取问题点,得出儿童玩教具产品交互体验的影响因素,进行激发儿童心智发展和增强互动体验。结论在兴趣引导下的互动体验的玩教具产品有利于儿童主动学习,从娱乐中探索新鲜事物,使教与学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基于阅读体验的儿童数字化读物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辉 《包装工程》2017,38(6):219-223
目的探求不同体验下儿童数字化读物设计的策略方法,提升儿童数字化读物的阅读价值。方法从理论层面梳理阅读体验概念与数字化读物的具体表现,结合儿童特有的认知特征来分析感官、情感、娱乐与教育、互动4大体验在儿童数字化读物设计中的应用。结论在新媒体时代下,儿童阅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必然是儿童读物的变革,如何满足小读者的体验需求将成为儿童数字化读物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张宗登  谭汝捷 《包装工程》2019,40(8):163-168
目的亲子玩具是满足儿童情感诉求的产物。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围绕亲子间爱与陪伴进行亲子玩具设计,旨在创新玩具产品及对现有的优秀亲子玩具产品进行分析评价的同时,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方法对亲子玩具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儿童与家长对亲子玩具的心理需求,运用情感化设计理念重点研究亲子玩具的材料、形态、色彩与交互,从中归纳出设计原则提出设计思路对现有的优秀的亲子玩具产品进行案例分析与设计实践。结论从材料、形态、颜色、交互4方面分析评价亲子互动玩具情感化设计方法,深化亲子玩具的感性功能。通过儿童与玩具、家长与玩具、家长与儿童3方相互影响,满足孩子与父母情感需求,促进双方的交流与互动。有助于家庭的和谐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面向健康成长需求的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雯 《包装工程》2016,37(24):242-247
目的从关爱儿童健康成长角度,提出适合儿童的玩具产品设计方法与应用。方法采用文献查阅、用户调研、实地观察等方法,基于儿童身心成长特点,分析中国玩具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实证案例分析。结论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具有安全性、功能性、时效性、趣味性、色彩性等特征的、适合儿童需要的玩具产品为儿童玩具设计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儿童绘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对儿童认知的研究,创新儿童绘本中的互动设计。结合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理论,以7~12岁儿童受众群体为主展开研究,分析该阶段儿童在自我意识、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层面出现的去自我中心性、守恒性与可逆性的特点,提出绘本设计中多符号融合的视觉设计、多模态应用的行为设计与多娱乐互动的衍生设计三个方面的应用效果与优势。通过《玩味二十四节气》设计实践,从视觉元素、行为元素和衍生元素三个方面出发,运用其设计方法,实现提高儿童认知、激发儿童探索与强化知行合一的阅读需求,以此为未来科普类互动式儿童绘本的设计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策略,同时也为设计师创造多元的互动设计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湉湉  邓嵘 《包装工程》2022,43(12):183-191, 198
目的 从设计事理学视角,探讨儿童情感陪伴玩具的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社会调研结合理论分析,提炼7~12岁城市留守儿童情感陪伴玩具中“事”的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建立合理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模型及评价体系。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案例与实践,验证设计事理学在实际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结论 探索儿童情感陪伴玩具的设计路径,以Combot——具有情感陪伴与寓教于乐功能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为实践案例,证明了基于设计事理学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可有效指导儿童玩具设计,满足父母与孩子的情感需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沉浸理论的儿童教育类APP交互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瑞 《包装工程》2018,39(10):177-181
目的分析儿童教育类APP的发展现状及交互设计现状,探寻其在交互体验上的不足之处。探讨沉浸理论对于儿童教育类APP交互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实用性,并针对该类APP的沉浸式交互体验设计提出一些设计策略和建议。方法通过对儿童的认知能力、视觉和听觉特征、能力限度等方面的行为特征分析,结合APP实际案例,并以沉浸理论为指导来探索虚拟学习环境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进而探寻儿童教育类APP的交互体验优化方案。结论在儿童教育类APP的交互逻辑架构设计和系统表象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认知能力和行为限度,强调以儿童体验为核心,尤其以沉浸理论为指导,进而从交互和表象两个方面去营造强烈的临场感、参与感和成就感,来提升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王军  明金芝  叶航 《包装工程》2023,44(2):298-303, 315
目的 通过对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探讨增强儿童互动家具体验感的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分析儿童的具身认知特征和行为发展规律,其次对儿童互动家具的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具身行为研究对互动体验的重要性,最后从具身认知的微观、中观、宏观等层次为儿童家具的互动性提供设计指导。结果 提出基于具身认知的儿童互动家具设计策略:微观层次顺应儿童感知觉认知偏好,关注感知觉体验;中观层次从儿童的肢体行为能力、行为偏好、行为状态等出发增强互动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宏观层次从物理环境和情境的角度为儿童与同伴的互动创造多空间体验,另外增加信息表达的区域,增进儿童与家具的情感交流,进一步深化互动体验。结论 将具身认知运用于儿童互动家具的设计中,对儿童来说,在心理层面拉近与家具的亲近感,互动体验层面更具人性化;对家具来说,人机互动过程愉悦舒适,家具的功能和价值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