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用酵母细胞为微胶囊壁材,对制备薄荷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索芯壁比、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加水量等微胶囊化条件对薄荷油包埋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胶囊化条件,得到具有显著性的拟合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对薄荷油进行微胶囊化的最优条件为:包埋温度48℃,包埋时间6 h,加水量13 m L/g。在此条件下得到薄荷油的最优包埋率为57.33%,与预测值十分接近,薄荷油已被包入酵母壁材内。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作为复合壁材,单甘酯和蔗糖酯作为复合乳化剂,研究红瓜子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结果表明,微胶囊化红瓜子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剪切乳化时间5 min、壁材比(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1︰3、芯壁比3︰5、复合乳化剂用量0.5%(单甘酯与蔗糖酯质量比4︰6)、乳化温度70℃。在此工艺条件下乳化稳定性为96.5%。  相似文献   

3.
酵母细胞微胶囊化丁香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干啤酒酵母细胞为壁材制备丁香油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心材比等因素对微胶囊化丁香油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包埋温度70℃、包埋时间9h和心材比为1ml/g的条件比较适宜,微胶囊中丁香油包埋率可达41.26%。通过显微镜观察,微胶囊呈球形,大小均一,细胞质内充满亮亮的精油。通过馒头防腐实验,表明丁香油微胶囊具有一定的缓释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卢琪  曹少谦  吕思伊  周荧  高丽  潘思轶 《食品科学》2010,31(10):137-141
采用酿酒酵母的细胞壁包埋水溶性的绿原酸,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包埋温度、包埋时间、芯材比和加水量因素对绿原酸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包埋温度40℃、包埋时间6h、芯材比3:1(g/g),以6mL 蒸馏水为包埋介质的组合条件下,包埋率最大为18.9%。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绿原酸的特征官能团的振动消失;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微胶囊呈球形,微胶囊内的绿原酸自发明亮的荧光;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分析显示,绿原酸包埋前后保留时间及紫外扫描图谱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成功的包埋到酵母细胞壁内,且在包埋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建立了水包油(O/W)型沙棘油乳状液的乳化体系,即柠檬酸单甘酯、蔗糖酯170、1570体系,它们的配比是2:3:3,用量是2.2%-2.6%;沙棘油微胶囊化包埋率达98%以上;沙棘油微胶囊化适宜的乳化温度是65℃~75℃,适宜的均质压力30~40MPa。  相似文献   

6.
研究建立了水包油(O/W)型沙棘油乳状液的乳化体系,即柠檬酸单甘酯、蔗糖酯170、1570体系,它们的配比是2:3:3,用量是2.2%~2.6%;沙棘油微胶囊化包埋率达98%以上;沙棘油微胶囊化适宜的乳化温度是65℃~75℃,适宜的均质压力30~40 MPa.  相似文献   

7.
酵母胞壁微胶囊化姜油及其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酵母胞壁为包埋剂,探讨了姜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并通过评定香气指数分析其释放规律。实验表明:酵母胞壁微胶囊化姜油具有降低姜油香味释放速度,延长姜油的使用寿命且包埋率高,设备工艺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南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复合壁材配比、芯壁材配比及乳化剂的添加量,得到南瓜籽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5、乳化剂的添加量为3.5%,此时南瓜籽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1.05%。  相似文献   

9.
沙棘油微胶囊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含油量30%的微胶囊化沙棘油粉末配方中乳化剂的选择、配比及用量,同时对加工工艺参数如乳化温度、均质压力、喷雾干燥进风、出风温度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柠檬酸单甘酯、蔗糖酯170、蔗糖酯1570,按2:3:3配比,复合乳化剂用量2.2%~2.6%.此时适宜的乳化温度为65~75℃,均质压力为30~40 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低于210℃.出风温度100℃左右.  相似文献   

10.
罗汉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角鲨烯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为防止有效成分的氧化,扩大罗汉果籽油的用途,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制备罗汉果籽油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二次多元模型,探讨了喷雾压力、进料速度、进风速度和进风温度对的罗汉果籽油微胶囊包埋率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喷雾压力0.30 MPa,进料速度4.16 mL/min,进风速度733.60 L/h,进风温度189.00℃,在此条件下包埋率可达90.46%。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木瓜籽油作为原料,利用高活性干酵母作为壁材,包埋野木瓜籽油,并借助响应曲面法获得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包埋温度为46℃、包埋时间5.1h、芯材比0.96∶1时,包埋率可达39.56%。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微胶囊的观察显示:野木瓜籽油微胶囊表面光滑平整、无油滴,包埋后的酵母细胞质壁发生分离。微胶囊的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微胶囊可大大提高野木瓜籽油的抗氧化性,可有效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临潼酸石榴为试验原料,探讨利用干酵母细胞作为壁材包埋石榴籽油制备微胶囊的可行性。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芯材比、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对包埋率的影响并优化微囊化工艺,通过显微观察研究包有石榴籽油的酵母细胞的内外形态,通过理化分析研究微胶囊化前后石榴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区别和它们在60℃加速氧化条件下的稳定性差异。在芯材比1∶1、包埋温度70℃、包埋时间4 h的条件下,石榴籽油的包埋率达到53.35%。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包埋石榴籽油的酵母细胞更加饱满,表面光滑、平整、无油滴,细胞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质壁发生分离。GC-MS分析表明,包埋前后石榴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变化;在储藏过程中,微胶囊化的石榴籽油的稳定性比对照明显提高。总之,采用该工艺微胶囊化石榴籽油,可有效提高其储存稳定性,产品具有酵母外形、流动性良好、食用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苏子油的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优化确定壁材、心材配方及工艺条件,采用喷雾干燥法对苏子油进行了微胶囊包埋,并对包埋产品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产品中亚麻酸没有损失。在此基础上用DSC测定出该壁材的玻璃化温度为65.9℃,从而为该产品的常温储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籽油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并对其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芯材与壁材配比>壁材配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料液浓度;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最佳配比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质量比为2∶1,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为1∶3,料液质量分数为25%;所得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70%,微胶囊化处理后氧化稳定性显著增强。经最佳配比和工艺制成的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外形颗粒较圆整,大小分布均匀,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5.
姜油树脂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作调味料的速释型姜油树脂微胶囊的生产工艺。以姜油树脂为心材,大豆蛋白和麦芽糊精(DE=14)为壁材,经喷雾干燥制得姜油树脂微胶囊。较优的工艺参数为大豆蛋白与麦芽糊精的比例1:2,心格添加量为2.11%,原料液固形物含量为20%,均质压力为30MPa(常温,均质4次),喷雾干燥塔进风口风温100℃,出风口风温70-80℃。在此基础上制得的微胶囊产品的溶解性和释放性能满足调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姜油树脂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生姜为原料、经超临界CO2萃取而得的姜油树脂为心材,以β-环状糊精为壁材,经乳化、均质、干燥制成姜油树脂微胶囊,着重研究了姜油树脂微胶囊化的工艺因素。  相似文献   

17.
姜油树脂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用作调味料的速释型姜油树脂微胶囊的生产工艺。以姜油树脂为心材 ,大豆蛋白和麦芽糊精 (DE =14 )为壁材 ,经喷雾干燥制得姜油树脂微胶囊。较优的工艺参数为大豆蛋白与麦芽糊精的比例 1∶2 ,心材添加量为 2 11% ,原料液固形物含量为2 0 % ,均质压力为 30MPa (常温 ,均质 4次 ) ,喷雾干燥塔进风口风温 10 0℃ ,出风口风温 70~ 80℃。在此基础上制得的微胶囊产品的溶解性和释放性能满足调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枳椇籽油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富含亚麻酸枳棋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组分:M明胶:Mβ-环糊精1:6,M壁材:M水15:85,M芯材:M壁材1:3.5、复合剂加入量10%;最佳微胶囊化加工参数为:超声乳化10min、均质压力30MPa、进口温度160℃、出口温度80℃。所得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8.89%,微胶囊化效率为90.83%。经优化配比和工艺制成的枳棋籽油的微胶囊产品颗粒为球形,大小在8-10μm之间,颗粒表面平整光滑、层次清晰,大小分布均匀,包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一种全新概念的酵母利用法———酵母微胶囊化技术在日本开发应用。酵母的细胞壁是以葡聚糖为主的内层及以甘露聚糖为主的外层构成 ,是以多糖为主的球壳状 ,可视为一种小型容器 ,可封入各种物质(称之为芯物质)。酵母(啤酒酵母或面包酵母)微胶囊制法 :酵母→自己消化或酶法消化除去细胞内可溶成分 ,使细胞内空洞化→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酵母细胞壁高频度接触进入细胞壁内→离心分离除去未封入的芯物质→酵母微胶囊 ,大小直径为5~8μm的极微小蛋形(球形) ,与水比重相近 ,在水中有优良分散性 ,细胞壁有很强的韧度与柔软度 ,高压加压…  相似文献   

20.
酵母味素微胶囊化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了复凝聚法和包结络合法形成微胶襄的工艺条件,对微胶囊壁材进行了选择,并对喷雾干燥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