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汽车乘员舱制冷工况下的热环境和人体局部热感觉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工况为制冷、自动模式内循环2种空调模式,温度设定为26 ℃;行驶状态为怠速、行驶2种.试验结果表明:乘员舱气温、相对湿度分布受空间位置及行驶状态影响,舱内风速变化受行驶状态影响较小;局部热感觉呈现短暂迅速升高,然后缓慢下降并最终保持稳定的趋势,不同部位的...  相似文献   

2.
《流体机械》2013,(3):74-77
以人体周围的环境温度、风速和PMV值为指标,对顶棚辐射条件下的桌面送风热舒适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以某一会议室为例,通过模拟确定了满足人体舒适性的桌面送风温度与速度参数。结果表明,顶棚辐射桌面送风时,在合理的送风参数下均能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某起重机操作室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Berkeley热舒适评价模型,考察了操作室内气流速度对人体表面温度的影响,并对假人的整体、局部热感觉和人体舒适性进行评价。根据分析结果,本文对空调中排管路和系统风量进行优化设计,人体热舒适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整体热感觉由-2.23提升到-0.27,PPD从56.21%降低到17.65%。  相似文献   

4.
《流体机械》2015,(11):72-77
通过对夏季建筑环境中人体能量平衡和熵平衡分析建立了人体平衡模型,以理论分析为手段,对不同年龄段人的输入率、输出率、储存率和耗散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人体的耗散率和PMV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耗散率指标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热舒适性,并且在某些场合比PMV指标更符合人的热舒适性感觉;通过理论计算与调研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在夏季,针对51岁以上老人群体空调房间的设定温度在27℃左右,老人舒适感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空调设计在人员舒适性方面考虑不足。从热舒适角度出发,结合电厂实际情况,采用PMV-PPD评价指标探讨温度、湿度及工作区风速3个因素对集控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发现现行电力行业标准DL/T 5035—2004中关于集控室室内冬、夏季空调系统设计参数的规定未能充分考虑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性,并给出合理建议,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热舒适性指标PMV,结合PMV和地铁AHU的特点,采用先进的双闭环控制算法对风机风量与风压进行优化,设计了地铁AHU串级控制系统,通过变频器控制实现,其输出PMV达到了系统舒适性的要求,达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7.
辐射吊顶+置换通风系统冬季室内环境舒适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地源热泵机组作为冷热源,同时处理送入末端毛细管天棚辐射系统的供水(经板式换热器换成低温热水)与送入室内的新风,实现了辐射吊顶+置换通风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并对该系统在冬季供暖工况下的室内环境舒适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在冬季可以得到较为舒适的室内热环境,同时也发现了空调系统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隋学敏  张旭  韩光辉 《流体机械》2013,(3):68-73,45
对辐射供冷系统空调末端与室内热湿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进行分析,分析了辐射供冷空调室内热环境参数特点。基于热舒适理论,分析了辐射供冷环境低平均辐射温度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根据辐射供冷空调的特点,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选择适合辐射供冷空调的室内热环境控制变量。通过分析提出辐射供冷室内热环境控制变量应综合考虑平均辐射温度和空气温度两个指标,可将操作温度作为室内热环境控制的反馈变量。  相似文献   

9.
《流体机械》2016,(7):70-76
太阳辐射是夏季炎热环境下汽车停放在户外汽车舱内热环境最大的热负荷,严重影响车内热环境及乘员热舒适性。运用商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太阳辐射对汽车舱内热环境舒适性的影响,仿真分析研究在没有太阳辐射及不同太阳辐射强度情况下车内热环境的变化,确定太阳辐射对车内热环境舒适性影响大。最后通过降低车窗玻璃的透射率来减少太阳辐射进入车内,达到了改善车内热环境舒适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汽车乘坐热舒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乘员舱热环境方面,特别是车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规律的研究,直接针对乘员热舒适性或主观热感觉、客观热环境与主观热感觉关系的研究还较少。为探索我国南方冬季典型使用环境下汽车乘员舱升温过程中乘员的热响应,通过试验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通过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网络获得汽车冷启动后空调升温过程中车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和瞬态变化过程。同时对车内乘员身体9个不同部位的皮肤温度变化进行动态测量,采用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提出的7点热感觉评价标尺对乘员头部、躯干、上肢和下肢的瞬时局部主观热感觉进行评价。最后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局部皮肤温度和局部热感觉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此升温过程中车内热环境是高度瞬态非均匀的变化过程,乘员的乘坐位置对其局部皮肤温度和局部热感觉等热响应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同一乘员的局部皮肤温度和局部热感觉,在瞬态非均匀热环境、衣服电阻和人体热调节系统的影响下,不同身体部位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研究表明乘员皮肤温度客观参数是评价乘员主观热感觉的有效指标,并通过分析得到实际交通环境下的乘员局部热感觉和局部皮肤温度之间的定量数值关系。应用乘员局部皮肤温度对车内通风和空调系统(Heating,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HVAC)参数进行了设计和控制,有利于提高乘员热舒适性和降低HVAC系统的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1.
《流体机械》2015,(8):59-63
对干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进行了连续供暖和变供水工况测试,分析和评价了干式系统的供暖性能和热舒适性,并与湿式系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式系统稳定运行时,室内空气温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分布均匀,热稳定性和热舒适性好。辐射换热量约占总换热量的65.6%,总换热量能够满足大部分建筑冬季供暖需求。干式系统在35~40℃区间内调节供水温度,可明显改变室内温度,而调节供水流量对室内温度影响不大。与湿式系统相比,干式系统预热时间短,对供水温度要求低,供暖能力强,更适用于需要间歇供暖的场所,但其蓄热能力差。结果将为干式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提供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结合建筑物采暖的工程实例,说明了采用PEX管交联聚乙烯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是一种既节能舒适、又便于施工的新型采暖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太阳能毛细管低温供暖系统在我国中部地区的运行特性,在淮南地区冬季气象条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太阳集热器具有良好的集热性能,典型日全天平均集热功率为3.49 kW,平均集热效率为32.36%。毛细管供暖系统在多数时间具有较好的运行条件,且供热性能良好,在典型日平均供热功率为1.54 kW,单位面积的供热功率为50.91 W/m~2。毛细管供暖房间的温度较高,室内温度分布较均匀,全天室内平均温度为16.95℃,较室外和未供暖房间的平均温度分别提高10.72℃和10.52℃,室内具有较好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地板辐射采暖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毛细管地板辐射采暖试验系统、毛细管辐射板铺设形式、地板构造以及具体试验方法;通过试验分析了毛细管辐射板供热能力、辐射板加热层温度、地板表面温度以及室内温度的变化特性.研究得出了毛细管辐射板供热能力较强,毛细管辐射采暖时室内温度响应较快,室内温度场分布均匀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热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设计建立了以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和水源热泵机组为热源,以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为末端装置的太阳能热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实验台。通过对实验台冬季供暖工况的实验研究,考察了采暖房间的热力过程以及太阳能集热器、热泵机组等主要设备的工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台设计方案可行,主要设备的工作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刀具夹头感应加热的温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透入式感应加热原理,论述了加热温度与线圈电流、频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45钢型热装刀具夹头加热的温度模型,给出了工频加热的理论依据,为刀柄热缩机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变速箱为对象,对实际激励条件下箱形结构的声辐射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这种结构在实际激励下的声辐射效率同己知的简单结构声辐射效率的异同以及激励的改变对辐射效率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总体上变速箱辐射效率随频率的变化规律同简单构件的辐射效率是一致的,但在250 H z以下的低频区域,变速箱的辐射效率大大高于任何一个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通过换档试验发现,激励的改变对辐射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工程计算可以不予考虑。由于变速箱在3个方向尺寸差别不大,其辐射性质具有平板和球源的双重特征,辐射效率介于平板和脉动球源之间,因此在工程应用时可以取平板和脉动球源辐射效率的平均作为此类结构的辐射效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CFD数值模拟法对多块金属辐射板在串联结构下的换热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分别研究了金属辐射板进水温度、环境温度对多块金属辐射板串联结构下的平均供热量以及串联结构下每块金属辐射板供热量的变化。采用试验的方法,进行了实际测试,并与模拟结果进行比对。最后研究得出金属辐射板进水温度、环境温度对多块金属辐射板串联结构下的平均供热量和每块辐射板供热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