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芝麻进行不同条件焙炒实验,榨取芝麻油,之后对不同焙炒条件下芝麻油中多环芳烃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焙炒时间的延长、焙炒温度的升高,芝麻油中B[a]P、PAH4、PAH16的含量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对照国标GB 2716—2005及欧盟No835/2011号法规关于B[a]P和PAH4的限量,芝麻籽的合理焙炒时间不宜超过30 min,焙炒温度不宜超过200℃;焙炒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焙炒温度在200~240℃之间时,有利于3环物的积累,而焙炒温度达到260℃时,则有利于4环物及重质多环芳烃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以花生仁和芝麻籽为原料,研究了炒籽温度和炒籽时间对其油脂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炒籽温度的提高及炒籽时间的延长,花生油和芝麻油中Bap、PAH4、PAH16的含量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对照GB2716及欧盟No 835/2011中对Bap、PAH4的限量规定,花生仁的合理炒籽温度为不超过160℃、炒籽时间不超过20 min,芝麻的合理炒籽温度为不超过180℃、炒籽时间不超过20 min。在优化的炒籽条件下,花生油中Bap、PAH4、PAH16含量(μg/kg)分别从原料中的0.31、4.60、16.69增加至1.07、11.98、48.86,芝麻油中Bap、PAH4、PAH16含量分别从原料中的0.63、5.23和21.84增加至0.93、8.28和47.95。  相似文献   

3.
焙炒条件对咖啡风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产的两种咖啡豆为分析对象.研究了焙烤过程中咖啡抽提液一些成分的变化以及对咖啡香气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在焙烤过程中葫芦巴碱、绿原酸、烟酸、咖啡因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绿原酸/咖啡因比率与色度值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焙炒条件对芝麻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白芝麻为原料,研究了焙炒温度和焙炒时间对芝麻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焙炒温度提高和焙炒时间延长,芝麻油色泽加深、过氧化值升高,而酸值有所降低;芝麻油中生育酚和芝麻素含量降低,芝麻酚含量略有增高,芝麻油的氧化稳定性提高;芝麻油香味增强。可见芝麻香油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焙炒对芝麻油香味和氧化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为了减轻芝麻香油的色泽和过氧化值,最好控制其焙炒条件不超过150℃和20~30min。即使要生产香味更浓的芝麻油,其焙炒条件也不要超过200℃和30min。  相似文献   

5.
张友峰 《中国油脂》2021,46(7):86-91
为了对油菜籽制油与饼粕加工过程中的危害因子与抗营养因子的控制提供基础数据与参考,研究了油菜籽皮仁中重金属、多环芳烃和硫苷含量的差异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油菜籽中镉(Cd)和砷(As)平均含量分别为33.75、29.10 μg/kg,主要分布于油菜籽皮中;油菜籽铅(Pb)含量为22.48~359.17 μg/kg,在油菜籽皮仁中的分布规律不明显;苯并(a)芘和4种多环芳烃(苯并(a)芘、苯并(a)蒽、和苯并(b)荧蒽)主要分布在油菜籽皮中,苯并(a)芘在所有的油菜籽样品中均有检出,平均含量为0.57 μg/kg,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27 μg/kg和0.98 μg/kg;所测油菜籽中主要的硫苷种类为2-羟基-3-丁烯基硫苷和3-丁烯基硫苷,油菜籽皮中的硫苷含量低于油菜籽仁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烘烤对肉制品中多环芳烃和杂环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烘烤是肉制品加工中重要的工艺之一,但经烘烤的肉制品中含有多环芳烃、杂环胺等有害物质,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介绍了多环芳烃、杂环胺及其对人体的危害,重点阐述了烘烤对肉制品中多环芳烃和杂环胺含量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愈创木酚对卤煮牛肉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愈创木酚可以显著降低卤煮牛肉中苯并[α]芘(benzo(a)pyrene,Ba P)含量和PAH4、PAH12的总含量(p0.05),且随着愈创木酚添加浓度的增加降低效果增强。在添加愈创木酚质量分数为0.05%时,Ba P含量、PAH4和PAH12的总含量分别从空白对照组的2.11,19.74,355.76 ng/g降低到1.30,10.49,29.49 ng/g。伴随牛肉中Ba P和PAHs含量的降低,牛肉中还原糖和肌酐含量明显增加,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卤煮牛肉中还原糖与Ba P含量显著相关(p0.05),肌酐与Ba P、崫、苯并[b]荧蒽含量显著相关(p0.01)。抗氧化性分析显示,愈创木酚具有良好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ABST+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表明,愈创木酚能够有效抑制卤煮牛肉中多环芳烃的形成,可能与其抑制还原糖和肌酐等前体物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咖啡豆在焙炒加工过程中产生丙烯酰胺的途径,分析影响咖啡中丙烯酰胺形成的焙炒时间、焙炒温度及咖啡豆类型等因素,进而研究降低焙炒咖啡中丙烯酰胺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探索葛根素和大蒜素对香肠烟熏加工过程中多环芳烃形成的影响,并分析比较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以下简称: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结合高相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烟熏香肠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葛根素和大蒜素都能够减少烟熏香肠过程中多环芳烃的形成,并且随着葛根素和大蒜素添加量的增加,多环芳烃的总量呈明显降低(p0.05),当大蒜素的添加浓度量达0.15%时,多环芳烃总量减少99%以上。大蒜素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比葛根素好;当浓度增大到0.5mg/mL时,大蒜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高达99.2%,而葛根素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却只有60%左右;当大蒜素添加浓度为0.5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最高,高达94%左右,而葛根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只达60%左右。综上所述:大蒜素和葛根素均可减少烟熏香肠中多环芳烃的生成,但是大蒜素的效果要比葛根素好。  相似文献   

10.
茶油是中国特有木本油料,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但加工过程产生的多环芳烃(PAHs)会影响茶油质量。分别对采用低温压榨、高温压榨、溶剂浸出、超临界CO2萃取和水酶法5种制备工艺生产的毛油中15种PAHs组成与含量进行研究,并对无PAHs的茶油(0.1μg/kg)进行不同温度的模拟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压榨、超临界CO2萃取和水酶法生产的茶油中PAHs含量甚微,高温压榨和溶剂浸出法生产的茶油中有部分PAHs检出,并超出相关中国或国际标准限量要求;随着模拟处理温度的升高,茶油中PAHs检出种类、含量呈上升趋势。茶油加工工艺与PAHs组成、含量之间具有相关性,高温是导致茶油中PAHs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肉类研究》2015,(7):6-10
采用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法,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烟熏液(0.05%~1.0%)对卤煮牛肉中12种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多环芳烃中10种在卤煮牛肉中被检测出,总量为355.76 ng/g,其中萘(naphthalene,NA)含量最多,达到302.14 ng/g。添加烟熏液后,多环芳烃的总量显著降低(P<0.01),并随着烟熏液质量分数的增加,总量呈现明显降低趋势。在添加烟熏液质量分数为1%时,多环芳烃的总量由对照组355.76 ng/g降低到12.17 ng/g,其中苊(acenaphthene,AC)、苯并[k]荧蒽(benzo(k)fluoranthene,Bk FA)和苯并[a]芘(benzo(a)pyrene,Ba P)甚至检测不到。因此,烟熏液对卤煮牛肉中多环芳烃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花生仁、芝麻、油菜籽为原料,采用不同工艺分别制取毛油,并对毛油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探究制油工艺对毛油中PAH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浸出毛油样品中Ba P、PAH4、PAH16平均含量分别是6个压榨毛油样品的1.53、1.45、1.08倍,说明PAHs在浸出溶剂正己烷中有很好的溶解度,因此油籽无论脱皮与否所制取浸出毛油中PAHs含量均高于压榨毛油;6个脱皮油籽所制取毛油中Ba P、PAH4、PAH16平均含量分别是未脱皮油籽毛油的1.51、1.61、1.53倍,即无论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脱皮油籽所制取毛油中PAHs含量均高于未脱皮油籽毛油。这可能是因为种皮主要成分为粗纤维,而PAHs的亲脂性使其更容易富集在种仁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焙炒时间对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及芝麻中氨基酸含量(以芝麻脱脂粕中氨基酸含量为依据)的影响。经过不同时间焙炒的芝麻,用水代法提油,然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GC/MS技术,检测芝麻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随着焙炒时间的延长,吡嗪类、吡咯类、吡啶和嘧啶类、含硫类、呋喃类、酚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多,醛类、醇类、烃类和环氧烃类等物质的含量逐渐减少。对芝麻脱脂粕中18种氨基酸含量的检测数据显示,随着焙炒程度加深,氨基酸含量呈总体下降趋势,其中精氨酸、丝氨酸、赖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减少明显,这4种氨基酸对芝麻油香味的形成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烤鱼的质构特性等食用品质,减少多环芳烃的形成,以草鱼为对象,研究传统炭烤和远红外烤制方式对烤鱼质构特性及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炭烤和远红外烤制对烤鱼的食用品质有不同影响,与传统炭烤鱼肉相比,远红外烤制鱼肉硬度显著降低(P<0.05),且剪切力均显著低于传统炭烤组(P<0.05),能够显著改善烤制鱼肉的嫩度;相对而言,远红外烤制鱼肉具有更优的质构特性;远红外烤制能显著降低烤鱼肉中PAH4(苯并(a)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PAH16(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苯(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芘)的生成量(P<0.05),与传统炭烤鱼肉相比,PAH4和PAH16总生成量分别下降39.07%和44.07%。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在不同贮藏温度(25、15和4 ℃)和保鲜措施(H2O2处理、草酸处理、保鲜袋处理、未处理)下蔬菜体内多环芳烃(PAHs)含量变化规律。以呼吸旺盛、贮藏期较短的油麦菜为试验样品,通过8种贮藏方式处理,分析油麦菜体内PAHs含量变化规律,比较不同处理下PAHs含量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未处理的油麦菜分别在25、15和4 ℃条件下贮藏,PAHs含量变化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和贮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以15 ℃冷藏处理组下降幅度最大;经保鲜袋包装的油麦菜,在25、15、4 ℃的贮藏条件下,由于蒸腾作用油麦菜失水,均表现在贮藏第一天时PAHs含量增加,增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其中PAHs含量变化以低环PAHs为主;在15 ℃冷藏下,不同保鲜处理后油麦菜体内最终PAHs含量与开始时PAHs含量相比下降比率大小顺序为:H2O2处理>无处理>草酸处理>保鲜袋处理;不同贮藏条件下,PAHs含量均表现为2、3环PAHs变化最显著(P<0.05),4环次之,5、6环幅度最低。本研究对系统分析蔬菜在贮藏过程中PAHs的残留动态变化,对完善蔬菜食用的安全健康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大豆油、米糠油和棕榈油进行油条煎炸试验,之后对不同煎炸时间油脂中多环芳烃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煎炸时间对油脂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3种油脂中Bap、PAH4、PAH16的含量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在32 h的煎炸过程中,大豆油Bap、PAH4、PAH16的含量(μg/kg)分别从原油的1.58、6.88、18.73增加至3.93、10.35;56.10,米糠油Bap、PAH4、PAH16的含量分别从原油的2.52、6.50、25.53增加至3.10、10.34、100.71;棕榈油Bap、PAH4、PAH16的含量分别从原油的1.67、8.60、25.23增加至2.26、10.95、59.98。在高温煎炸过程中,多环芳烃各组分含量的增幅是不同的。大豆油中增幅最大的组分是苊,增幅最小的是苯并(b)荧蒽;米糠油中增幅最大的也是苊,增幅最小的是苯并(g,h,i)苝;棕榈油中增幅最大的是芴,增幅最小的是苯并(a)蒽;3种油脂中轻质多环芳烃含量及增幅都要远多于重质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18.
以焙炒芝麻(食品用)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焙炒温度、扬烟温度下焙炒芝麻的感观指标如口感、滋味及质量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对长期储存时间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最佳焙炒温度和扬烟温度分别为200℃和150℃,在此最佳条件下所得焙炒芝麻密闭存放的保质期为6个月。  相似文献   

19.
咖啡在高温(200~250℃)焙炒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潜在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实验研究表明,短期接触大量丙烯酰胺会对人和动物的中枢神经造成损伤,人体长期小剂量接触丙烯酰胺会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无力。咖啡焙炒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酰胺除了通过天门冬酰胺途径生成以外,还可以由丙烯醛途径生成。其中影响咖啡中丙烯酰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咖啡类型、咖啡的焙炒温度和时间。本文对控制丙烯酰胺形成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阐述,并对焙炒咖啡中丙烯酰胺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中多环芳烃及卤代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金芬  张雪莲  焦必宁  邵华  金茂俊  王静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369-373,377
综述了多环芳烃及卤代多环芳烃的性质、毒性及国内外食品中的污染情况和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的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为我国开展食品领域内多环芳烃和卤代多环芳烃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