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湖水体的磷负荷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廖文根  彭静 《水利学报》1994,(11):77-81
通过现场监测和实验室试验对太湖底泥磷的时空分布规律和释放速率进行了研究,并对太湖水体的外源性磷负荷和总磷浓度进行了高校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控制主要入湖河道污染物的总量是治理太湖的关键;太湖度泥中的磷累积量尚不太大,宜尽早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区水体中有机物对水体影响及相互作用产生变化特性分析,说明湖区富营养化程度总氮构成的部分来源,为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保护水资源质量,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太湖水域氮、磷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锦旗  徐恒力 《人民长江》2008,39(18):29-31
通过对水生植物在太湖流域氮、磷净化功能中地位的研究,认为水生植物的生产量可以作为衡量湖泊自净能力大小的集总参数.对1986、1993、1998年太湖水生植物的净化效率的研究,发现每千克植物生物量可截流固定4.1 g的氮和0.33 g的磷,与高等植物体内氮、磷含量十分接近.基于太湖水体对氮、磷的自净能力主要与水生植物生物量有关的结论,以2007年以及后续若干年东太湖水质保持在Ⅲ类水标准为约束,计算出2007年太湖外源全氮负荷的总量控制应保持在1.83万t,外源全磷负荷的控制量为1143~2479 t.为保证东太湖水质全面达到Ⅲ类,必须严加保护东太湖现有的高等植物密集区.  相似文献   

4.
氮、磷循环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朱庄水库营养物质监测分析,氮含量比磷含量大几百倍.氮和磷都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和水体性质的影响,外界污染源调查,氮污染源远远大于磷污染.水库水体溶解氧较大,pH值呈碱性,硝化作用的结果使水体中硝酸盐氮累计;同样的条件,导致不溶性磷的积累,大部分沉积于库底.水体富营养化条件是氮磷达到适合的比例,才会导致水华的爆发.该水库水体磷含量低,是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此,该水库属于磷限制性水库.控制水库上游磷的排入量,可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白洋淀水体污染的变化特征和来源,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白洋淀湖水中离子、营养盐(氮、磷)和重金属(Cd、Cr、Cu、Ni、Pb及Zn)进行研究,分析其时空变化,并揭示其影响因素和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白洋淀湖水水化学类型包括HCO3-Ca·Mg和SO4·Cl-Ca·Mg,湖水总氮、Cd、Cr、Cu、Pb及Zn的平均值均高于V类水质限值。近20年来湖水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值均呈现波动性下降,而两者无明显相关性,主要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在空间上,淀内湖水营养盐和重金属表现出西部地区高、东南地区低的特征,多元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流域府河携带的污染物质是白洋淀水体氮、磷和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也是影响其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淀内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对湖水中N、P、Pb及Cr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太湖水体中实测的水质资料,揭示了三氮与电导率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通过验证,明确了关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氮、磷释放的太湖生态清淤时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态清淤的时间效应,对太湖生态清淤完成2个月、1年、3年、5年和未清淤区域底泥采样,在室内设置5℃、25℃和35℃三种环境温度,开展氮、磷释放模拟试验。结果显示,氮、磷释放量与试验温度和清淤完成时间呈正相关,且清淤5年区与未清淤区底泥氮、磷释放量非常接近,清淤效果已经不明显。所得成果可为湖泊清淤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瓦埠湖沉积物中氮与磷赋存形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瓦埠湖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和氮的组成特征。结果显示:瓦埠湖沉积物中总磷含量为293~874 mg/kg,平均为470 mg/kg,总磷主要由无机磷组成;在沉积物的提取磷中铁结合态磷为主要赋存形态;铁磷、钙磷、铝磷的相对百分含量指示出该湖泊的磷源自污染较少的区域。瓦埠湖沉积物中总氮的含量为208~464 mg/kg,平均为265 mg/kg,氮的主要组成为有机氮,有机氮、有机指数等显示该湖泊属于清洁类型,未遭受污染。瓦埠湖流域的社会与自然状况的调查结果、湖泊底泥的有机碳氮比等均表明湖泊营养物质来自面源,各指标含量在空间分布的特点与相关性的差异,说明了物质沉积存在重力分离与水动力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围绕太湖水体氮污染控制与管理的科学需求,利用15N、18O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氮源解析及优先控制源识别研究,分析不同生境特征下氮的形态转化与迁移特征,提出外源性氮源控制对象、生境调控途径与方法。通过西部入湖河流及梅梁湖、贡湖、五里湖、西部湖区与胥湖等五个不同营养水平湖区共44个监测点的上覆水、沉积物的取样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太湖上覆水中无机氮的赋存形态以硝酸盐氮为主,沉积物和孔隙水中以氨氮为主,太湖西部入湖河流无机氮主要形态为NO3--N与NH4+-N。重点对南河  相似文献   

10.
河道水体磷的存在形态及混凝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北京转河磷的形态分布及混凝对各形态磷的去除效果。试验表明,颗粒态总磷约占水体总磷的67.57%,可溶性总磷占32.43%。从季节分布看,总磷质量浓度在当年的7~9月份达到最高,接近270μg/L,在12月,次年1月达到最低,接近120μg/L。在混凝沉淀后各形态磷大部分得以去除,颗粒态磷去除率达88.8%,缩合态磷去除率相对最低,为61.72%,正磷酸盐几乎完全被去除。  相似文献   

11.
水体中硝酸盐氮含量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文章通过对2组不同浓度统一标样的对比测试结果,运用准确度与精密度、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及t检验法计算,分析得出:测定硝酸盐氮时紫外分光光度法要比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的准确度、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选取合肥市周边代表性的地表水体董铺水库、天鹅湖、翡翠湖为研究对象,运用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标准方法,对3个水体的TP、DTP、PP、DIP、DOP进行监测,并做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天鹅湖水体中总磷的平均浓度为O,102mg/L,符合V类标准要求,水体中磷主要以DTP和DOP的形式存在,TP—DIP显著正相关;董铺水库总磷的平均浓度为0.031mg/L,达到Ⅲ类标准,磷主要以DTP和DIP的形式存在,其中TP与DTP之间高度显著正相关;翡翠湖水体中总磷的平均浓度为0.060meCL,达到IV类标准,水体中磷主要以ADTP的形式存在,其@TP与PP之间显著正相关,PP在该湖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选取合肥市周边代表性的地表水体董铺水库、天鹅湖、翡翠湖为研究对象,运用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标准方法,对3个水体的TP、DTP、PP、DIP、DOP进行监测,并做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天鹅湖水体中总磷的平均浓度为0.102mg/L,符合V类标准要求,水体中磷主要以DTP和DOP的形式存在,TP-DIP显著正...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上种植技术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提高作物产量一直是阻碍该技术普及的一个难点。利用膨胀蛭石具有的强吸附性和阳离子交换能力,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膨胀蛭石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物质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当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磷和总氮浓度分别为0.5mg/L和5mg/L时,经过蛭石8h的富集后,吸附基本达到平衡,水体中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可达78%和30%,而蛭石压滤液中总磷和总氮的浓度分别约是水体中总磷和总氮浓度的4和3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退圩还湖后的白马湖典型湖区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形态赋存特征及污染程度,于2019年1月采集了白马湖西北湖区9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利用化学提取法和SMT法分别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的氮、磷形态。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总氮含量为466. 70~547. 01 mg/kg,以有机氮为主;总磷含量为325. 59~841. 24 mg/kg,以无机磷为主。不同氮形态与总氮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关系,不同磷形态与总磷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关系。总体上各河流入湖口的无机氮、总磷和不同磷形态含量均高于湖区开阔水域,各河流入湖口沉积物污染程度也高于开阔水域。其中,水生植物种植区周围(5号取样点)表层沉积物综合污染程度最轻,浔河口(9号取样点)表层沉积物综合污染程度最严重。因此,白马湖的水污染问题主要由外源污染引起,其治理与修复仍需加强控源截污工作,同时,合适的生态净化工程实施对缓解白马湖的水污染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河道溢流堰对水体DO及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溢流堰后,水体DO平均增加1.75 mg/L。当水温超过15℃,堰下DO低于4.00 mg/L时,堰下TN低于堰上,堰下DO高于4.00 mg/L时,堰下TN低于堰上。当水温低于15℃,堰下DO高于4.00 mg/L时,堰下TN高于堰上,TN升高。当DO增加较少时,堰下TP高于堰上,DO增加较多时,堰下TP低于堰上,TP得到一定降低。  相似文献   

17.
水体沉积物磷释放及控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分类介绍了影响水体沉积物磷释放的各种因素,其中主要分析了温度、pH值、溶解氧、沉积物磷形态、水体扰动的影响,认为影响释放的主导因素因地而异。评述了目前较多采用的控制磷释放的措施,包括自然净化、原位固定、底泥疏浚、生态修复、稀释冲刷等,着重分析了前四者的优缺点,认为目前综合利用这些控制技术会取得较好效果,提出最终要以生态学方法来控制磷释放和解决富营养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太湖蓝藻暴发风险依然较高和未来规划引水量增加的背景下,摸清多年来望虞河出入太湖磷通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引江济太工程的望虞河-太湖为研究对象,计算2007年以来望虞河出入湖磷通量,以期为研究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磷循环及水质长期影响提供关键数据。基于2007—2021年望虞河出入太湖水量数据和入湖断面水质数据计算了望虞河出入湖磷通量。结果表明,望虞河年入湖磷通量17.97~199.36 t,年均87.09 t,净入湖磷通量累计237.46 t,对受水区贡湖湾造成高磷素负荷冲击。  相似文献   

19.
李霞  张建华  殷鹏  陆隽  华萍  刘茗 《江苏水利》2023,(3):22-24+29
根据太湖水量、水质、底泥和蓝藻监测资料,从外源总磷(TP)输入和内源磷循环2个角度,系统分析太湖水量、水质、底泥、蓝藻等要素与湖体TP质量浓度的关系,揭示了影响太湖TP升高的主要因素,为新一轮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东太湖综合整治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项目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工程实施的必要性,介绍了工程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总体进展情况,分析了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