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吸附法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6,(9):6-10
以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脱除率为主要考察指标,以玉米油脱色效果为次要考察指标,研究吸附剂种类和吸附剂用量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和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WY1活性炭对玉米油中ZEN的脱除效果优于其他吸附剂。当吸附剂用量为油重1%时,活性白土、凹凸棒石、WY1活性炭、WY2活性炭、普通活性炭及NORIT活性炭对玉米毛油中ZEN的脱除率分别为5.57%、10.73%、38.50%、11.10%、14.45%和17.35%,ZEN含量由8 026.67μg/kg分别降至7 579.28、7 165.38、4 936.46、7 135.34、6 867.12、6 634.27μg/kg。WY1活性炭用量2%时,ZEN脱除率达到48.25%,ZEN含量降至4 153.77μg/kg,明显高于欧盟要求400μg/kg的限量。因此,对于ZEN含量很高的玉米毛油,必须结合优化的碱炼脱酸及水蒸气蒸馏脱臭的精炼过程才能对ZEN进行系统和高效的脱除,但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要严格控制待精炼玉米毛油的ZEN含量,即减少和控制玉米胚中ZEN含量,提高玉米胚质量。  相似文献   

2.
根据玉米赤霉烯酮(ZEN)易溶解于乙醇的原理,利用乙醇对玉米胚芽粕进行浸洗,脱除其中ZEN并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改善感官品质。以玉米胚芽粕为原料,研究乙醇体积分数、醇洗温度、料液比、醇洗时间、醇洗次数对ZEN脱除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确定醇洗法脱除玉米胚芽粕中ZEN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醇洗温度40℃,料液比1∶15,醇洗时间50 min,醇洗次数1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醇洗后玉米胚芽粕中ZEN含量从906.60μg/kg降低至179.21μg/kg,达到国标对饲料粕500μg/kg限量要求,ZEN脱除率达到80%以上,醇洗玉米胚芽粕中蛋白质含量从17.3%提高至21.8%,且色泽、风味等感官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玉米赤霉烯酮能够对人、动物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所以需要通过有效的检测方式完成对当前市场中粮食制品质量的分析。基于对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作用原理和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的了解,本文提出了这一检测体系的具体使用方法,并在这一基础上研究了这一方法的精确检测形式,提高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制备了磁性Fe3O4-SiO2-HPG-COOH复合载体作为固定化载体,共价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应用于玉米赤霉烯酮(ZEN)的降解。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等表征方法对固定化HRP进行表征,验证了HRP被成功固定在载体上。制备的纳米级载体Fe3O4-SiO2-HPG-COOH具有均匀的尺寸和形状,良好的分散性和较强的磁性,饱和磁化值为25.80 emu/g,平均粒径为103.15 nm。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HRP具有更高的耐酸碱性和热稳定性,最适pH值从6.5提高到7.0,最适温度从30 ℃提升到35 ℃。将磁性固定化HRP应用于ZEN降解,利用单因素实验,探究反应温度、过氧化氢浓度、溶液pH值和反应时间与ZEN降解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5 ℃,过氧化氢浓度26 mmol/L,溶液pH 7.0,反应时间480 min条件下,ZEN的脱除效率为68%,固定化HRP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循环5次后相对酶活力仍保持在79.85%以上。研究表明磁性固定化HRP对ZEN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毛油为原料、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及脱除率为考察指标,研究碱炼对玉米毛油中ZEN的脱除效果和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炼对玉米毛油中ZEN的脱除效果显著,碱炼条件对ZEN脱除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碱炼时间碱炼温度;碱液质量分数5.11%的脱除效果明显优于碱液质量分数11.06%的,脱除率分别为93.52%和70.84%;超量碱从0.1%增加至0.4%,ZEN脱除率由45.67%增加至78.57%;在碱液质量分数5.11%、超量碱0.4%、碱炼时间20 min、碱炼温度55℃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玉米油中ZEN脱除率为94.63%。  相似文献   

6.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由镰刀菌产生的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真菌毒素,是世界上污染范围最广的一种镰刀菌素.由于物理、化学脱毒法存在较大弊端,生物去毒方法因其特异性、高效性及环境友好而日益被科学界所关注.目前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主要是微生物降解作用,本文紧跟国内外玉米赤霉烯酮的生物降解情况,文章介绍了降解菌株的种类,降解能力和最佳降解条件,包括降解产物毒性,降解酶基因的发掘,以及降解菌株和酶的应用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碱炼脱酸玉米油为原料,考察了不同型号活性炭对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吸附脱除效果。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活性炭添加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为自变量,ZEN脱除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吸附条件。结果表明:H-1活性炭(油脂专用活性炭)对ZEN的吸附能力最强;最佳吸附条件为H-1活性炭添加量2.5%、吸附温度80℃、吸附时间20 min;在最佳吸附条件下,玉米油中ZEN脱除率为(87.11±0.64)%。  相似文献   

8.
以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毛玉米油为原料,研究了γ-环糊精在不同条件下对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一定油重质量分数的γ-环糊精加入到常规碱炼的碱液中,发现其γ-环糊精的碱性溶液,对ZEN的脱除率效果明显优于同等条件下其它物质和空白常规碱炼的脱除率。最优工艺条件为:γ-环糊精添加量为5%,反应温度为35℃,时间为45 min,碱液浓度为15%,玉米赤霉烯酮脱除率可达96.02%。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玉米赤霉酮含量的方法.玉米样品粉碎后经体积分数为90%的乙腈深溶液超声提取,过滤,旋转蒸发浓缩,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对添加玉米赤霉酮赏月有度为120μg/kg的玉米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7.0%~96.4%,日内相对标准偏左为5.8%,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0%该方法检出限为10μg/kg.表明该方法回收率较高,重现性较好,适合大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谷物及其副产物当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作为镰刀霉毒素的代表,是影响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毒素清除方法包物理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能部分清除毒素,但易破坏食物的营养物质,化学方法随着化学试剂的添加会引入不确定的危害因素.生物降解作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可在温和条件下微生物将毒素转化为无毒产物.报道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清除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进展,重点对生物降解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具有雌激素作用真菌毒素,主要污染玉米、麦类、谷物等,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及人类健康,因此有必要研究能准确、灵敏检测玉米赤霉烯酮方法。该文对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对3种玉米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残留进行了测定,以评价试剂盒的性能。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方程y=-2.2x+0.66,相关系数r为0.9974,IC50为0.29 μg/kg,线性范围为0.05~4.05 μg/kg,灵敏度为0.05 μg/kg,添加回收率均大于85%。该法测定玉米赤霉烯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高,适合用于检测各种玉米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残留。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蜜环菌Am-07-22为试验菌株,采用真菌生物发酵的方式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对蜜环菌降解ZEN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包括菌株对不同浓度ZEN的降解效果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对菌株降解ZEN的影响。然后对降解机理进行初探,分析了菌丝体、发酵上清液、细胞内容物对ZEN的降解作用,并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pH、金属离子对发酵上清液降解ZEN的影响,以及降解效果与菌株产漆酶活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蜜环菌Am-07-22对ZEN的降解效果良好,当ZEN浓度为5 μg/mL时,最适降解条件为培养时间8 d,培养温度27 ℃,初始pH7.0,接种量10%,此时对ZEN的降解率为78.72%。菌丝体、发酵上清液和细胞内容物对ZEN的降解率分别为47.42%、37.05%和13.08%,蜜环菌Am-07-22分泌的胞外酶是降解ZEN的主要方式,而且菌体细胞对ZEN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另外,发酵上清液对ZEN的降解率与漆酶酶活的相关性较高为0.973,且Cu2+对发酵上清液降解ZEN具有最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以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高特异性的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法用于检测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所建立的方法分析灵敏度为0.09 ng/mL,批内变异系数小于9.1﹪,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4.7﹪,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9.6﹪~97.6﹪,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884,检测线性范围为0.104~1.69 ng/mL,检测时间为60 min。  相似文献   

15.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ZEA,主要会污染玉米、小麦、大麦、小米、大米和燕麦等谷物。本文主要通过对国标检测方法的优化,对浓缩重溶等方式建立分析方法,保证了上机检测浓度,提高了检测效率,使回收率和精密度均满足国标GB/T 27404-2008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类雌激素样真菌毒素,具有流产和雌激素作用、致畸、致癌性以及神经毒性等,其污染严重影响动物源和植物源性食品及原料的安全。高灵敏、强特异性的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是近年来新兴的有效检测手段。结合近4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荧光生物传感器、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等各种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分析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等特性,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玉米赤霉烯酮及其类似物是一种有害物质,它们会对动物的生殖功能和免疫机能产生抑制作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健康,对畜牧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开展玉米赤霉烯酮及其类似物的检测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对目前玉米赤霉烯酮及其类似物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为未来研究玉米赤霉烯酮及其类似物多残留检测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玉米赤霉烯酮对生物体具有很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高粱、小麦等谷类作物中,家畜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会导致中毒,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生产性能降低,给畜牧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霉菌毒素的污染不仅给动物带来危害,而且会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传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的理化性质,动物中毒表现和检测防控办法,以期为饲料业和畜牧业工作者提供借鉴,最大可能的降低玉米赤霉烯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而降低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粮油作物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非甾体类真菌毒素,主要通过被污染的谷物、肉及奶制品等进入人体,危害人体生殖系统的发育.快速、灵敏、准确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是近年来新兴的检测手段.就目前国内外玉米赤酶烯酮的常用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和比较,重点阐述相关方法的检测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玉米赤酶烯酮检测技术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样品借鉴了GB/T 19540-2004中提取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通过Oasis HLB净化柱对提取液净化,以agilent extent 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乙腈-水(V水:V乙腈=55:45)为流动相进行荧光检测(λex=235 nm,λem=460 nm).玉米赤霉烯酮的质量浓度在12~2 400μ/k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对添加高、中、低3个浓度玉米赤霉烯酮的玉米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736%、93.839%、86.240%,变异系数在1%~10%之间,最低检测限为10μ/kg.此方法对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是可行的,且可给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