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故道     
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今兰考县东坝头以西)决口后,主流北徙而下,而原黄河在商丘境内留下的百里故道,称为黄河明清故道,也称为咸丰黄河故道。金代以前为古汴渠流路,元大定二十年(1180年)以后,黄河决溢南泛,多道分流入淮,流经襄邑(今睢县)、宁陵、归德(今睢阳区)、虞城诸县,这是黄河流经商丘的起源。至正十一年  相似文献   

2.
《山西水利》2012,(8):52-52
黄河由远古时代至北宋时期多次改道迁徙,大多与海河流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传说中的大禹时代至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下游河道西起太行山南麓地区,东北至今天津一带入海,基本上是向北偏东方向。据记载,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在宿胥口决口改道,为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此次改道,大致经河南滑县、浚县、内黄、清丰、南乐,河北大名、馆陶,山东冠县、高唐、平原、德州,  相似文献   

3.
4.
在以往的黄河故道整治工程中,边坡防护主要考虑的是保证河道的行洪排涝、交通航运安全,忽略了硬质化护坡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景观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兼具安全性和景观性的生态护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针对黄河故道地区河道存在防洪隐患、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景观生态退化4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提出了适宜的护坡模式,为今后黄河故道整治工程的生态护坡选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商丘市黄河故道湿地是黄河改道后在商丘境内留下的一段河道而形成的湿地。文章对黄河故道湿地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水利风景区规划将景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旅游功能开发区三大区域,运用生物技术手段修复水生态,保护水生态环境,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湿地水利风景资源,做大做强景区品牌,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共赢的建设与管理模式,为打造风景优美、人水和谐、生态和谐的商丘市黄河故道湿地水利风景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分析黄河刁口河故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故道生态综合整治的技术措施,建立了其综合生态整治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故道现状和生态整治后的河道安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整治具有较好的效应,整治后能够满足备用河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黄河故道地区涉及萧县和砀山两县,通过对当地水资源量和开发利用现状调研,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水源建设及水资源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阐述黄河故道单县段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对水土流失现状作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河故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综合治理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及综合治理投资的多元化,以期黄河故道的水土流失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9.
王飞  王金东 《治淮》2022,(1):57-58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灵魂.历史上,黄河改道后在宿迁留下了绵延百余公里的古黄河,滋养了生生不息的楚汉文明,也给宿迁人民带来了灌溉之利和鱼米之裕.近年来,在江苏省政府的支持下,宿迁开展了古黄河干河和后续工程治理,疏浚河道、扩建道路、建设桥涵闸站等水利基础设施,围绕涵养水源、污染防治、供水安全等重点,突出黄河故道防洪排涝、...  相似文献   

10.
以黄河故道盐城段为例,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研究;从河道行洪断面设计、围堰、排水沟、排水口、支河口、清淤疏浚及防洪墙工程方面进行河道治理;在河道复杂区域进行多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理是保证河道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分析,提出流域近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各项措施,预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完成后带来的各种效益,为开展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融入绿色化土地整治理念,基于生态学理论,分析了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研究了田—沟—塘协同控制灌排模式下土地生态整治田沟塘合理布局模式及山水田林湖综合治理模式,从区域、农田及工程技术3个层面总结了黄河故道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及绿色化土地综合整治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贺江流域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提出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目标,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出流域水土流失重点预防治理项目。以期实现全面预防保护,有效制止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现象,明显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游西柳沟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及水沙置换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柳沟流域属鄂尔多斯市,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进展缓慢.随着鄂尔多斯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屏障.受农业向工业实施水权转换的启发,由当地政府牵头、企业投资3.8亿元,在流域内修建淤地坝180座,拦截泥沙321万t.经数学模型计算和实测资料分析,工程实施后黄河干流河道减淤226万t;可置换下游河道输沙用水量2 573万m3.节省的输沙水量用于当地的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遥感是进行大范围水土流失调查的主要技术手段,在海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综合运用,不仅具有遥感技术信息丰富、宏观性强等特性,还充分发挥了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与管理功能,目前已成为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随着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土保持信息管理、动态监测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果评价等方面将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王新明 《中国水利》2006,(20):20-20,22
黄河故道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呈逐步增长的趋势,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水土流失防治要针对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对策,加强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以及“三荒”资源开发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1地理位置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河南省新乡市东部,地处卫辉市和延津县交界大沙河流域的黄河故道,位于东经114°07′-114°20°,北纬35°16′-35°25′之间。豫北黄河故道湿地属平原地带人口稠密区,涉及延津县、卫辉市的7个乡(镇)。湿地鸟类保护区为延津县、卫辉市交界地区,属于终年积水的黄河故道低洼湿地,西起延津县东屯乡贾堤村,穿越延津、卫辉2县(市)的胙城镇、班枣乡、后河镇、李元屯镇、宠寨乡,东至延  相似文献   

18.
应用3S技术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的关键工作是小流域数据库的建立,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资源2号卫星数据和地形地貌等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小流域基础数据并形成专题图层,各图层通过叠加计算获得流域基础数据,采用GPS进行现场实测,对所提取数据进行校正并形成小流域信息数据库。在哈尔滨市阿城区南平小流域初步设计中运用此项技术,不但省工省时同时又可获得精确的数据,提高了设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冠县黄河故道通过综合治理,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小流域,完善水保监督执法体系,制定惠民政策,逐步使风沙区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条件,发展了区域经济特色产业,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力仪  柏跃勤 《人民黄河》2002,24(8):5-6,25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科学试验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涉及到水土保持试验研究的长远总体规划和对科学试验系统在宏观布 局上的调整与完善,关系到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和“三条黄河”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针对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原型研究和模型研究两个基本方向上提出了建立中心实验室和完善原有试验基地的科学试验系统布局方案,中心实验室的重点是单元模型实验,小流域模型实验和植物组培实验,试验基地以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技术试验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