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液力偶合器制动工况流场仿真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Realizable湍流模型与PISO算法,应用CFD软件对液力偶合器制动工况时流道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不同气相体积百分比条件下流场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直观地揭示了气液两相介质在液力偶合器内的运动情况,探讨了制动工况泵轮转矩的变化规律,为液力偶合器结构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内部存在着复杂的气液两相流动,为掌握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内部流场分布及转矩特性变化,分别采用VOF(Volume of fluid)与Mixture两相流模型对偶合器内部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并对其转矩特性进行监测。通过VOF模型获得的偶合器内部气液两相分布情况和通过Mixture模型得到的其内部压力速度分布图能够较好地反映偶合器内部流场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VOF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偶合器因流态转变而造成的转矩跌落情况,Mixture模型不能模拟出该效果,但在高、低转速比工况下模拟的转矩值仍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维多相流动理论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采用滑动网格理论对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额定工况气液两相瞬态流动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不同充液率下流场的速度与压力分布,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数值计算的结果基本反映了流道内部流动的基本规律与特征,有助于指导液力偶合器的设计,提高偶合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叶片数是泵作液力透平时的主要几何参数之一,为了明确叶片数对泵作液力透平时的性能影响,基于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应用FLUENT流场模拟软件对不同叶片数下的泵用作液力透平时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叶片数下液力透平的外特性曲线并分析内部流动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低比转速离心泵作液力透平,随着叶片数的增加,流量从最高效率点向小流量偏移时效率下降的梯度增大,而从最高效率点向大流量偏移时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另外液力透平的最高效率点随叶片数增加向小流量偏移;压头随叶片数的变化在小流量变化相对较小,而在大流量工况时,随着叶片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内流场分析表明,随着叶片数的逐渐增加,透平叶轮中漩涡区域逐渐减小,叶轮内部的流动有很大的改善。但结合外特性分析发现,叶片数过多的增加反而不利于透平性能的提升,因此,对于具体参数组合的液力透平,存在着最佳叶片数使得泵作液力透平的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内部气液两相分布规律和转矩特性,以YOX500型限矩型液力偶合器为分析模型,采用流体体积法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模型,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压力隐式算子分裂(Pressure-implicit with splitting of operators, PISO)压力耦合算法对不同充液率、不同工况下的偶合器内部流场进行瞬态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转速比的降低,偶合器内部环流逐渐由小环流变为大环流,80%充液率的条件下,泵轮叶片吸力面与压力面上的气液两相分布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高转速比时,转矩特性与试验一致,低转速比时误差较大,该方法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6.
为找出喷射器气液混合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创建了喷射器流场模型,采用CFX软件对喷射器流场进行了稳态和瞬态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气液混合效果、两进口的压差和两进口流量和压力的波动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此喷射器气-液混合效果受两进口压差的影响较大,只有在两进口压差较小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气液混合。  相似文献   

7.
变工况机械密封的抗变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变工况条件下机械密封端面运动的实验,运用流体膜相变理论,讨论了机械密封在变工况条件下的密封失效机理,提出了解决因相变半径的突变带来的机械密封不稳定的方法,依据变工况汽液两相密封理论,设计了抗变机械密封,并讨论了变工况机械密封的抗变机理。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离心泵作透平在最佳工况点下主要过流部件的瞬态流动特性,采用修正的PANS模型对一台比转速为90的离心泵作透平的瞬态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试验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根据叶片的进、出口速度三角形计算理论最佳工况点,并对最佳工况下叶栅内部的流动规律进行预测;对蜗壳、叶轮在最佳工况点下的内部瞬态流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列述了液化厂用LNG低温液力透平的应用现状、经济性分析及国产化情况,并对国内外LNG低温液力透平的技术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叶轮进口宽度对液力透平性能影响规律的认识不足问题,建设了一开式液力透平实验台,对一单级液力透平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该比转速液力透平的外特性曲线。采用结构化网格技术对液力透平进行了全流场数值计算与分析,数值与实验相结合,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对不同进口宽度透平叶轮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表明,随着透平叶轮进口宽度的增加最高效率点向大流量偏移,大流量时的效率逐渐增加;对于一定几何参数组合的液力透平,存在最佳叶轮进口宽度使液力透平最优工况点效率最高;透平的流量扬程曲线随叶轮进口宽度的增加变得更加平坦;透平的轴功率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液体的有效雾化是当前气液两相流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这其中雾化喷嘴的选择能很大程度影响雾化效果。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不同类型的气液两相流旋流喷嘴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影响雾化效果的各个因素(包括:喷嘴结构、压缩空气压力以及气液比)做出了论述。在实验中采用压缩空气作为雾化介质,利用lyc2000激光粒度仪测量了不同情况下的喷雾特性参数如油雾粒径、油雾浓度等。同时对气液两相流旋流喷嘴雾化特性进行分析,并做了图表分析和曲线拟合。  相似文献   

12.
王艳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4):104-106
以ZP4000型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工程图纸建立液压支架三维模型,设置好液压支架的材料属性,选择两种典型工况分析该型液压支架顶梁的强度分析结果.经计算分析得出,偏载工况最大应力为553.8 MPa,扭转工况最大应力值为509.9 MPa.并结合分析计算结果提出顶梁优化改进意见,以期对液压支架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森茂 《机械研究与应用》2021,34(3):169-170,173
液压支架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对其承载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液压支架的应力存在不均性,对于液压支架使用性能影响较大.选取液压支架三种典型的工况,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式对其应力分布进行分析,采用SolidWorks对支架的主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液压支架最大应力有所降低,应力分布不均性有所减少,总体提升了液压支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抽水蓄能电站稳定性的要求,利用可逆式水轮机水泵工况断电过程中蜗壳出水边的压力始终保持恒定(水轮机工况的水头),机组转速连续变化这一规律,根据转速的不同来选取不同的工况点。在Fluent软件中,通过变换转轮的边界条件设置,可模拟可逆式水轮机水泵断电过程不同工况点水力变化,计算时采用雷诺时均方程和RNG肛£湍流模型,压力和速度耦合采用半隐式(SIMPLEC)算法。对可逆式水轮机不同工况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数值试验结果直观地反映了可逆式水轮机水泵工况断电的不同工况点、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蜗壳内部的流场漩涡分布、水力损失等,对可逆式水轮机的转轮设计和结构优化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气液两相流动态差压信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建  徐立军  董峰  张涛 《仪器仪表学报》2002,23(Z2):509-510
对垂直上升管道气液两相流动态差压信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管道差压信号均方差与气液两相流其他参数(总质量流量,干度,气液密度等)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
滚动轴承高速运转时,轴承腔内润滑油与空气相互作用形成涡旋,影响油气运输及整体润滑性能.针对角接触球轴承腔内油气两相流的流动状态,运用VOF方法和滑移网格,建立油气两相流三维瞬态仿真模型,分析了在保持架不同引导方式下角接触球轴承腔内油相流型、轴承腔内周向流型以及涡旋等变化规律.该研究对高速轴承结构设计、润滑结构及润滑参数...  相似文献   

17.
水平矩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流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氮气和水为工质,在水平矩形小通道(dh=0.99mm)中对两相流摩擦压降和流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大气压力下进行,氮气的折算流速的范围为0.017~33.3m/s,水的折算流速的范围为0.1~5m/s。对实验所得的219个数据点进行分析,并与L&M关系式、H&S关系式(修正了C值的L&M关系式)、均相流模型以及均相流修正模型进行了比较。得出:(1)L&M关系式比均相流模型、均相流修正模型以及H&S关系式的偏差都小,能更好地预测两相流压降变化。(2)L&M关系式中的C在不同的流型(流型是由UGS、ULS以及dh决定)具有不同的值,在同一ULS下,C随X(UGS)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X=7左右,C出现最大值,而此处恰好是块状流最激烈区域。但是C随ULS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通过可视化方法(高速摄像仪)和压差波动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确定了各个流型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操作压力下的激波特性,采用试验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得不同出口压力下(0.105,0.110,0.115,0.120,0.125,0.130,0.135 MPa)的喷射系数;采用FLUENT赫数分布;对试验值与仿真值进行对比分析,平均误差率为12.5%,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受操作工况的影响,压缩器喷嘴出口处和扩散器内出现了激波,且在工作压力和引射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喷嘴出口处的激波是不随出口压力的变化而改变的;压缩器出口压力为0.105~0.12 MPa激波,双激波使得流体由超音速减至亚音速时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而单激波时消耗能量则较少;压力为0.135 MPa时,喷射器出现回流,不能正常工作;在出口压力为0.125 MPa,吸入口压力为0.074 MPa,当工作压力为0.4 MPa时,压缩器内部出现微弱激波,且工作压力越大,激波现象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以ZF13000型矿用液压支架中顶梁为分析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顶梁在不同工况下的结构性能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分析认为:在两种工况下,顶梁的中部及柱窝等区域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应力集中及结构变形,是整个结构的薄弱部位.基于此,提出了顶梁结构优化改进的措施,这对提高顶梁及延长其液压支架的结构性能及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采煤机传动系统在变负载工况下的截割响应特性,建立了截割电动机、齿轮传动系统和采煤机截割滚筒截割部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并且以电动机输出转速作为驱动,以截割滚筒所受的转矩为负载,研究了采煤机传动系统在遇到比如截割负载突变、稳定工况负载、牵引速度变化工况下截割部的响应特性.研究表明:传动系统负载突变或者是牵引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