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铜冶炼烟气制酸尾气深度净化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采用集脱硫、增湿、高速电除雾于一体的烟气深度净化装置对制酸尾气进行处理。经处理,排放气体中ρ(SO_2)小于100 mg/m~3、颗粒物质量浓度小于10 mg/m~3、酸雾质量浓度小于20mg/m~3。新型脱硫塔有效解决了传统氨法脱硫中SO_2排放浓度不稳定及酸雾、颗粒物排放浓度超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流程及改进优化措施。原钠碱法脱硫装置经改造,尾气脱硫后SO_2排放质量浓度不超过100 mg/m~3,尾气酸雾质量浓度不超过30 mg/m~3,硫酸日产量平均增长率5.56%,每年至少减排SO_2 638.25 t,回收浓度为100%的硫酸977.32 t。建议化肥企业或配套硫酸生产系统的其他行业尾气脱硫装置采用可资源化新型低温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荆门石化65 kt/a硫化氢干法制酸装置采用的氢氧化钠碱洗法脱硫工艺流程及运行情况。生产中控制循环碱液p H值6~7、w(Na OH)30%氢氧化钠溶液补充量1 t/h、废水排放密度950kg/m~3。经过5个多月运行,脱硫系统运行良好,外排尾气ρ(SO_2)持续控制在200 mg/m~3以下、酸雾质量浓度控制在20 mg/m~3以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电晕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在硫酸工业、燃煤电力行业、肥料行业湿气体净化方面的应用情况和各自的性能指标、结构特点等。硫酸装置进电除雾器气体酸雾质量浓度一般在0.1~2.5 g/m~3,经过一级电除雾器除雾后酸雾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30 mg/m~3,经过二级电除雾器除雾后酸雾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5 mg/m~3。燃煤电力行业脱硫脱硝装置后电晕装置深度净化烟气ρ(SO2)≤100 mg/m~3,ρ(NO_2)≤100 mg/m~3,烟尘(ρ)小于或等于30 mg/m~3;氨法脱硫电晕装置净化烟气排放ρ(NH3)≤20mg/m~3。复混肥行业电晕装置净化烟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30 mg/m~3。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干吸塔3种分酸器的结构特点以及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新型稳流型分酸器具有分酸均匀、耐腐蚀使用寿命长、操作弹性大、性能稳定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干燥塔、一吸塔及二吸塔出口酸雾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8,22及20 mg/m~3。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硫磺制酸装置配套HRS且单产发烟硫酸的酸浓度控制生产实践,酸浓度控制主要分为干燥酸浓度控制和发烟硫酸浓度控制两部分.重点介绍了夏季干燥塔循环酸浓度的2种控制方法和当HRS系统切出检修时发烟硫酸浓度的控制方法.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要平稳控制发烟硫酸吸收塔和HRS热回收塔进气阀开度值,保持烟气量在两塔之间的调配平衡,严格...  相似文献   

7.
二转二吸制酸装置SO_3吸收率取决于最终吸收塔,SO_3总未吸收率为最终吸收塔未吸收率的1/20。SO_3吸收率达到设计值容易,但控制酸雾较难。控制水分、酸分布均匀性、气体分布是填料塔设计三要素,控制水分最重要,极限是不结露;酸分布均匀性在于分酸器;分酸、填料及填料支撑均影响气体分布,填料支撑对气体分布的影响随气速增大而增大。高温吸收的关键在于出塔硫酸温度高、低液气比,唯有提高气速才能兼顾两者,提高气速还有利于除去酸雾。泛点气速随喷淋密度降低而减小,随硫酸温度升高而增大,最佳操作气速为泛点气速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某铅冶炼企业制酸尾气处理装置的运行情况和特点。该尾气处理装置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脱硫后气体经湿式电除雾器除雾后达标排放。该尾气处理装置排放气体中ρ(SO_2)50 mg/m~3,酸雾质量浓度小于20 mg/m~3,ρ(H_2O)为0.1 g/m~3。该装置运行成本较低,环保效果显著,为铅冶炼正常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吸收工序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一个重要工序。它操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尾气中的三氧化硫含量。 对两转两吸的硫酸工厂而言,第一吸收塔出口的烟气温度又是直接影响转化装置热平衡的因素之一。第一吸收塔出口气体温度的高低决定转化换热器的面积。近年来,随着两转两吸流程的应用,吸收工序有提高酸温和气温的趋势,即所谓高温吸收。 高温吸收有利于吸收含水汽较高的烟气。这是因为气体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酸雾的形成,高温吸收可以减少细微颗粒酸雾的生成,从而达到提高吸收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小氮肥》2019,(9)
介绍了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壁煤化工有限公司脱硫除尘工艺,对3台220 t/h高压煤粉锅炉烟气氨法脱硫装置进行优化改造,改造后装置出口SO_2质量浓度≤35 mg/m~3,出口粉尘质量浓度≤5 mg/m~3,保证了烟气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间吸收塔出口烟气雾沫夹带严重的现象,从工艺设计、设备选型、运行操作等方面逐一分析,并通过类似冶炼烟气制酸系统中的中间吸收塔工艺参数对比,确定分酸器分酸点及分酸量不均匀是导致中间吸收塔出口烟气雾沫夹带的主要原因。在对分酸器进行整体更换后,其出口烟气雾沫夹带现象逐渐消失,酸雾含量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800 kt/a硫磺制酸热回收塔采用碟式分酸器的设计、制造、安装及运行状况。热回收塔内径7.2 m,第1级碟式分酸器由1根进酸总管和12根进酸支管组成,共有120个分酸碟;落酸管外径25 mm、壁厚2 mm,所有分酸碟都无延长管,落酸点密度46.4个/m~2,喷淋密度33.7 m~3/(h·m~2)。使用后分酸效果良好,塔运行指标优良,酸雾和SO_3都达到了预期要求,还极大减轻了塔出口管道设备的腐蚀及对催化剂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朴勇  刘忠生  郭兵兵  任龙 《当代化工》2010,39(3):268-270
采用流程模拟软件proⅡ软件对酸性水罐区油气回收工艺进行了优化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吸收工艺,在2个吸收塔理论板,吸收温度20℃,液气比50 L/m^3时,油气净化率97.2%,吸收塔出口油气浓度为14 756 mg/m^3,达到了油气排放的国家标准。实验室实验吸收效率95.6%,出口质量浓度18 374mg/m^3,模拟结果与其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陕西锌业有限公司氧化锌高效脱硫技术的工艺流程及改进措施。改造后,尾气酸雾质量浓度低于30 mg/m3,尾气脱硫后SO2排放浓度不超过200 mg/m3,硫酸日产量平均增长率6.46%,每年至少减排二氧化硫505 t,回收硫酸锌1143 t。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新疆阿拉尔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100 kt/a酸性气配烧硫磺制酸装置的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制酸装置以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S_2和H_2S等酸性气为原料配烧硫磺,采用"3+1"二转二吸工艺流程制取浓硫酸。制酸尾气经w(NaOH)30%循环脱硫液除去SO_2和酸雾后,排放气体ρ(SO_2)≤400 mg/m~3,酸雾(ρ)≤30 mg/m~3。  相似文献   

16.
竖罐炼锌烟气制酸除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葫芦岛锌厂氯络合法除汞的探索性试验、条件试验和工业性试验的情况,当烟气平均含汞51.52mg/m~3时,出除汞吸收塔烟气平均含汞为0.36mg/m~3,可保证酸中含汞在1.2ppm以下。有机玻璃材质的汞吸收塔安装于电除雾器和干燥塔之间,空塔气速0.55~0.65m/s,喷淋密度18~20m~3/(m~2·h),HgCl_2溶液浓度3.0~3.5g/L,循环液温度15~35℃,氯气消耗定额1.4tCl_2/tHg。与碘络合法比较,本法的原料氯费用420元/tHg,而碘法的为50000元/tHg。该试验已于1992年2月通过鉴定,投资300万元的工业性试验装置已于1992年10月投入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硫酸工业》2014,(4):11-11
2014年7月,哈尔滨石化公司新建催化烟气脱硫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该项目是中国石油"十二五"规划的环保项目。开车成功后,烟气脱硫装置净化后的烟气中二氧化硫质量浓度由800 mg/m~3降至1 mg/m~3,颗粒物质量浓度由80 mg/m~3降至到8 mg/m~3。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92.6 t,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云南三环化工有限公司600 kt/a硫酸装置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针对装置大修周期偏短、运行稳定性差及产能不足等原因,技术人员采取了更换干燥塔填料、增设尾吸系统、更换汽轮机和改进生产原料质量等措施。改造后,硫酸装置最大负荷率由90%提升至106%,排放尾气SO2质量浓度控制在100 mg/m3以下,酸雾质量浓度控制在30 mg/m~3以下,系统压降上升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利用氢氧化钠废碱液对制酸尾气进行洗涤吸收的原理、方法、工艺路线和实施效果。可将制酸尾气中SO_2、SO_3、酸雾的含量降到40mg/m~3以下,氮氧化物也大大降低,取得了很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CT系列新型纤维除雾器结构及特点。该除雾器采用特殊设计和制作工艺,有效解决了除雾效率和压力降平衡问题。根据不同工况,采用整体连续纤维毡工艺和纤维条混编工艺,可避免除雾器元件因纤维床整体沉降而产生气体旁流或短路。内外圆筒框架、法兰、密封挡环均采用特制合金材料,使设备耐腐蚀性好。新型纤维除雾器在铅锌制酸系统应用后,二吸塔出口尾气酸雾质量浓度均低于20 m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