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南帮滑坡区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与分析,确定了滑体内弱层的位置与形态,明确了滑坡模式、成因与力学机制,采用极限平衡法,基于多重正、反分析理论相结合,确定了南帮滑坡区边坡岩土体与弱层的力学参数。通过定量分析边坡稳定性,为滑坡体清理方案及到界边坡施工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吉郎德露天矿非工作帮滑坡机理,采用地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工程地质勘探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吉郎德露天矿非工作帮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影响该矿非工作帮稳定性的主导因素为顺倾边坡、褶曲构造及边坡体内赋存多个软弱层组(面)。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将军戈壁二号露天煤矿外排土场软弱基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岩土进行常规力学实验及流变试验,确定了该露天矿排土场基底及排弃物料物理力学指标。结合理论分析,确定排土场边坡滑坡模式为坐落-牵移式并对滑坡机理进行分析。建立排土场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模型,模拟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形式,计算分析了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排土高度为120 m时,潜在的滑移面贯穿排土场内部及软弱基底层,边坡稳定系数略低于安全储备系数。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2017,(7):89-91
为了对露天煤矿软弱夹层赋存下顺倾边坡稳定性进行科学评价,以某露天矿内排土场边坡为工程背景,基于极限平衡法,以监测数据分析、滑坡反分析、现场钻探等手段为依据,研究软弱夹层赋存下对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内排土场边坡滑坡趋势已基本形成,尚处于匀速变形阶段,煤层底板下部赋存厚约2~3 m的软弱泥岩层组为本次变形的主导因素。为防止露天矿发生大面积滑坡现象,经过治理方案比选,采用"上覆削坡减载"的防治措施进行治理。露天矿采用并实施该治理方案后,边坡变形得到了控制,露天矿的安全生产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5.
安家岭矿北端帮E8200~E8600区段滑坡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安家岭矿北帮E8200~E8600滑坡区段开展了地质调查及地质勘探工作,进一步查清了滑坡区地质条件、岩层赋存规律及岩体结构特点;对滑坡区的三个典型剖面进行了稳定性计算与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区边坡参数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6.
LG电厂一期工程拟采用露天废弃矿坑作为贮灰场,但该矿坑北帮边坡可能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在踏勘、现场监测的基础上,对该矿坑北帮的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并提出了滑坡治理的原则和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7.
对宝日希勒露天矿西帮边坡滑动区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制定了滑坡区煤层回采方案,确定了监测方案,为安全合理回采滑坡区压煤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并对今后露天矿评价边坡稳定性、优化边坡参数以及制定综合治理与控制方案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山西某矿山采场南边坡1640-1578m段滑坡区进行勘察,采用反演分析和现场原状土取样试验分析,确定滑坡区岩土力学性质参数,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在治理过程中对重点区域加固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确保该部位边坡稳定,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为治理安家岭矿区露天边坡滑坡及井工矿开采巷道变形,采用FLAC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内排土压脚回填前后安家岭露天矿边坡及在该边坡下布置的井工矿巷道围岩的应力场及位移场变化规律,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回填高度对边坡及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回填至标高+1358.8m后巷道破坏区不再与前端煤柱破坏区相连通,回填至标高+1393.6m后边坡及巷道围岩的水平位移减少幅度超过60%,煤柱承载力弱化比例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安太堡露天矿东帮北部高陡边坡出现的蠕滑问题,简述了边坡的工程背景和滑坡现状,研究了蠕滑区滑坡的主要形成因素及滑动机理;通过滑坡前后边坡面的形态、后缘张拉裂缝以及剪出口的位置对滑移面进行预测;运用FLAC3D建立了边坡三维地质模型,并进行边坡的变形破坏分析,结合极限平衡分析软件Geo-slope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开展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变形破坏分为后缘切层滑动、坐落式顺层蠕滑、前缘底鼓滑动3个阶段;雨季降雨以及地下水是造成边坡滑坡的主要外在因素,边坡面顺倾、软弱夹层的存在是导致边坡蠕滑变形的内在因素;自然状态下边坡研究剖面1 180~1 240 m水平段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02,蠕滑区边坡稳定性为存在一定风险,需在该区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蒙东地区某露天煤矿边坡变形实例为基础,分析了边坡变形原因及潜在滑坡模式,确定了内排压脚回填技术为边坡变形治理的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建立工程地质模型和边坡稳定性计算,确定了最优内排压脚回填高度为24 m,并对非工作帮边坡裂缝及内排554平盘进行平整与压实,最终将边坡变形速度控制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及时地实现了露天矿生产接续,避免了滑坡灾害的发生,保障了边坡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12.
《煤矿安全》2017,(9):96-99
受基底赋存水、软弱层及排弃增高等因素的影响,阴湾排土场西帮发生了变形。为避免变形加剧导致滑坡,需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依据现场工程地质条件,设计了抗滑桩和排土压脚2种滑坡治理方案。抗滑桩方案根据排土场边坡可能发生的滑坡模式,设计了抗滑桩参数,可快速增加滑体抗滑力。排土压脚方案通过增加边坡下部岩土体自重,提高了滑坡整体稳定性,并进行了压脚区的防排水设计。结合现场情况,通过可行性及经济分析对方案进行对比,最终选取了排土压脚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于玲  韩猛  鲁宁  陈亚飞 《煤矿安全》2019,(8):232-235
以我国内蒙古地区某露天煤矿C标变形区为研究对象,为得到该区域边坡破坏模式及变形规律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防治措施,首先了解该地区近年来边坡变形及滑坡情况,并在该变形区不同位置布置监测点形成监测线,对相应区域进行GPS监测。通过对各监测线、监测点变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圈定了该露天矿边坡的变形区域,对该区域边坡破坏模式和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并对该区域变形趋势进行了预测,得出该区域边坡变形速率与采矿活动及当地季节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疆黑山露天煤矿南帮顺层边坡在内排形成过程中局部发生排弃物滑落的问题,对排土场滑塌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确定该排土场滑坡属于"滑移-坐落式"滑坡模型,并且提出了顺层边坡破煤层底板三角岩5 m小台阶的内部排土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平朔东露天矿区地质调查与岩土力学试验基础上,进行了边坡滑坡破坏模式分析,并对重点区域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全面系统地验算,掌握了边坡的稳定性,依据边坡稳定系数大小对研究区域边坡进行滑坡危险性等级划分,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及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防止灾害性滑坡发生,为露天矿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煤矿安全》2017,(3):219-222
为避免神华宝日希勒露天矿南帮边坡变形加剧而最终引发滑坡灾害,基于现场地质勘查的结论和岩土体物理力学试验,分析了南帮边坡变形破坏的机理和边坡破坏模式,并对现状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矿山开采现状及未来规划,通过对比治理措施,最终确定采取坡底压脚的方案来进行边坡治理,并对边坡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南帮+610 m平盘压脚长度取115 m,单台阶段高25 m,+625 m平盘压脚长度取137 m,单台阶段高为20 m时,整体边坡的稳定系数可达1.204,满足边坡稳定需要,并通过数值计算、极限平衡计算验证了治理方案的合理性;同时,确定了潜在滑坡区域坡脚煤层采用窄条带分层快采、内排及时跟进方法,确保了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7.
以巴鲁巴东露天矿为例,结合现场实地踏勘和生产技术资料,采用3DMine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地表、采空区以及矿体三维模型;根据采空区理论推演与钻孔探测结果,掌握采空区的实际赋存情况,开展露采边坡潜在危险区划分、边坡稳定性特征及隔离厚度分析评价,并制定露天开采安全保障措施,保证巴鲁巴东露天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边坡治理数值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滑坡现状,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对边坡开挖现状、两个削坡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边坡岩体中的破坏区、位移场、应力场,不平衡力等,为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最终确定了该矿边坡治理的技术方案。矿山采用该方案正在实施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降雨一直是引发滑坡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历年来的滑坡事故案例中,80%以上的滑坡都有降雨伴随。以西北某露天矿边坡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试验获取各岩层在天然状态和饱水状态下的岩石力学参数,运用拟静力法和流固耦合原理进行数值模拟,对边坡应力应变的分布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塑性区分布状态、关键点位移的变化趋势,模拟计算确定3种不同工况(降雨、降雨+爆破、降雨+地震)下终了边坡稳定性的安全系数,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并分析了降雨导致地下水升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露天矿初步设计的边坡稳定性较好,符合相关规范,为该矿山后续的边坡开挖施工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疆淖毛湖煤田兴盛勘查区煤系地层岩性特征、第四系覆盖物,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初步确定了勘查区露天开采的边坡类型、弱层面及其赋存规律、露天开采边坡角,并进行了边坡稳定性分析,提出了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给出了未来矿山开采工艺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