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合多羧酸、复配催化剂对真丝织物抗皱整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柠檬酸(CA)和1,2,3,4-丁烷四羧酸(BTCA)混合用于真丝织物无甲醛抗皱整理的效果,分析了在相同的整理工艺条件下,用不同配比的CA和BTCA整理真丝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增重率和硬挺度的变化,得出w(CA)为4%、w(BTCA)为4%较合适.同时探讨了在相同的整理工艺条件下,用含磷和不含磷的混合催化剂整理的效果,结果证明混合的无磷催化剂柠檬酸钠和酒石酸钠,可代替含磷的混合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用蛋白酶对真丝织物进行预处理,研究其工艺参数对真丝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后断裂强力、白度以及上染率等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温度、酶浓度、pH值、处理时间等因素对真丝织物性能的影响,设计L9(43)正交试验,得出蛋白酶处理真丝织物的较优工艺条件:温度60℃,酶浓度15%(o.w.f),pH 7,时间60 min。试验结果表明:蛋白酶对真丝织物处理后,其上染率由35%提高到50%,染色后织物的断裂强力与常规工艺差别不大,水洗色牢度变化不明显。说明蛋白酶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真丝织物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真丝织物的抗皱性能和改善真丝织物的强力损伤,以端及侧链含氢硅油与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异氰酸酯封端处理,合成具有热解封性能的异氰酸酯封端多元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并用于真丝织物抗皱整理。研究含氢硅油和聚醚分子质量对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探讨整理工艺因素对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优化整理工艺条件,测定整理后织物的性能,并与市场常用抗皱整理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聚硅氧烷分子质量为2 150 g/mol、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分子质量为400 g/mol时,经优化工艺整理后,真丝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可达279°,断裂强力保留率和白度分别为90%和71.8。与乙二醛、柠檬酸类整理剂相比,该整理剂具有较好的抗皱效果,整理的真丝织物强力损伤小,且白度基本不变,抗皱性、柔软性和光滑度良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种反应性很强的水溶性壳聚糖季铵盐(NMA-HTCC)对真丝织物进行前处理,再用茶多酚提取液对织物进行二次处理。采用正交实验探索NMA-HTCC前处理真丝织物的优化工艺。再对经NMA-HTCC和茶多酚处理后的真丝织物抗紫外性、耐洗性、强力、透气性等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NMA-HTCC前处理真丝织物,当NMA-HTCC质量浓度为8 g/L、处理温度为60℃、处理时间为60 min时,真丝织物的增重率最大。真丝织物先经NMA-HTCC处理、再经茶多酚处理后,紫外线防护系数明显提高,而且洗涤30次后,其UPF值仍在35以上,满足防紫外线纺织品的性能要求,说明NMA-HTCC前处理有利于提高真丝织物对茶多酚的吸附,从而使茶多酚与真丝纤维之间牢固结合。真丝织物经过NMA-HTCC和茶多酚处理后,其断裂强力略有降低,透气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丝绸》2016,(12)
为研究点状金属覆膜对真丝织物性能的影响,采用覆膜前后双绉真丝织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点状覆膜前后真丝织物的形貌观察,研究点状覆膜前后真丝织物表面结构变化。通过实验测试织物光学性能、透气性和断裂强力,分析点状覆膜前后织物光学性能、透气性和断裂强度的差异。结果表明,覆膜后真丝织物表面附着一层不连续、分布均匀、尺寸一致的圆点,铝被成功镀在织物表面,覆膜真丝织物孔径变小,透光透气率下降,防紫外性能和光泽度大幅度提高,断裂强力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碳纤维长丝和聚乙烯为原料采用膜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复合材料,测试不同加热时间、热压压力、加热温度、增强相百分比下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力,分析各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力值都呈现先增加后平稳的变化趋势,240℃和30 min是比较适合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增加热压压力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力;随着增强相占比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力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对于碳纤维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增强相占比应控制在70%以内。  相似文献   

7.
《印染》2017,(16)
采用自制的核壳型阻燃剂乳液,以浸渍法对真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真丝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性能、强力和白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和微型量热仪对整理前后真丝织物的表面形态和燃烧性能进行分析。优化的阻燃整理工艺条件为pH值1,两浸两轧,80℃预烘3 min,130℃焙烘3.5 min。经该工艺整理的真丝织物,氧指数达到28.7,炭长达到12.2cm,强力和和度良好。  相似文献   

8.
对两种用于针刺布淋膜复合材料的聚乙烯(PE)母粒进行了测试,包括热学和结晶性能、熔体流动性能和流变性能,并对其制备的两种汽车内饰用涤纶针刺布/PE淋膜复合材料的拉伸、撕裂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种PE熔点接近(约120℃),黑色PE母粒的熔融重结晶现象明显,且淋膜加工后的结晶度下降更显著;黑色PE母粒的熔体流动速率大于原色PE母粒,二者总体介于1~5g/10min;两种PE均属于"切力变稀"熔体,在同一剪切速率和温度下,原色PE母粒的表观粘度明显大于黑色PE母粒;两种PE淋膜复合材料的拉伸延展性和撕裂性能均优于未淋膜材料,原色PE淋膜复合材料的纵、横向的拉伸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以及平均撕裂强力均最佳,其最大值分别可达到1572.1N、71.8%和250.5N。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在不影响真丝织物性能的前提下,还原艳紫2R上染真丝织物的可能性.研究了保险粉、碱剂种类、pH、丝素保护剂及染色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织物强力损失的影响,并通过还原艳紫2R染色提高真丝织物染色的各项牢度.经过染色工艺的调整和染色方法的改进,优化了染色工艺:保险粉9 g/L,NaOH 2 mol/L,Na2CO33 mol/L,pH=11.6,50℃,50 min,葡萄糖3 g/L.该工艺使还原艳紫2R在较低温度下即可上染真丝织物.最终织物强力损失为13.40%,干摩擦牢度4级,湿摩擦牢度3~4级,皂洗牢度≥4级,日晒牢度达到6~7级.  相似文献   

10.
以桉木为基材,通过聚乙烯膜进行胶粘,采用热压-冷压工艺制备三层木塑复合材料,并且利用极差方差分析研究了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热压压力和聚乙烯膜用量对材料胶合强度、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探索出三层木塑复合材料的最优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巨尾桉/聚乙烯膜制备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配比是热压温度160℃,聚乙烯膜用量119g/m2,热压时间50s/mm,热压压力0.7MPa;利用该工艺制备的板材符合GB/T 9846-2004II类胶合板的标准。实验研究为人工林桉木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