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洪云 《中国煤炭》2005,31(10):7-8,80
从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在提出资源循环利用是矿区发展循环经济有效途径的基础上,对矿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网状链进行了构建,并对该体系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政策法规     
《矿山机械》2015,(2):149-150
<正>六部门联合印发《重要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推广及装备产业化)实施方案》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保护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其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该工程主要涵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的城市矿产(再生资源)、再制造、产业废弃物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贵州省煤炭生产现状以及贵州省煤炭资源特点,提出构建符合贵州实际的贵州省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于煤炭产业集群、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DEA模型的基础上,将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指标纳入评价系统中,构建了循环经济DEA模型。应用循环经济DEA模型对黑龙江省9个资源型城市包括哈尔滨市、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庆市、七台河市、牡丹江市、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对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给出各个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大庆市和大兴安岭市循环经济发展良好;牡丹江市和黑河市为技术有效但是规模收益递减的决策单元,循环经济处于初级阶段;其他4个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是黑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业授  郭敏 《中国矿业》2008,17(1):32-36
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出发,遵循科学性、整体完备性、可操性、层次性的原则,从“资源开采率、资源回收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物最终处置降低率”五个环节,“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三个重点入手,初步形成勘查、采选冶、消耗、综合利用、环境治理、循环经济投入与产出六个环节34个指标的“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以矿业为主,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牵引性。在环境、要素、结构、运作机制和功能等诸多方面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面临着矿竭城衰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研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迫在眉睫。本文在讨论循环经济及其经济特性的基础上,探析了循环经济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在产业链的修复与重构的导向作用。并以淮南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明确产业转型方向、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提出实现产业转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矿区资源循环绿色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一鑫  苏海洋 《矿冶工程》2021,41(2):138-142
为发展矿区资源循环利用联动体系、构建层级产业集成模式、实现绿色生态矿山建设,基于代谢、集成和生态学理论,建成了符合矿区资源流动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层级绿色循环体系。结果表明,把握资源间关系,合理对资源集成规划,能减少废弃资源的利用成本,并加大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资源循环再利用意识,对促进矿区产业联动、提高矿区生态质量、增加产业收入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资源循环利用对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定蕃 《矿冶》2003,12(4):34-36
资源循环利用是把全社会已经使用过的物品、边角料、废弃物作为一种资源,经过技术处理重新服务于人类。而循环经济则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型。资源循环利用对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对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的必要性及资源循环型社会建立的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煤炭企业的自身特点,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在煤炭开采、共伴生资源开发利用、煤化工产业优化配置以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对构建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衰老矿井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一鑫  韩港  丁瑞  王宁 《矿冶工程》2008,28(4):108-113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 以资源再次开发利用为目标, 就衰老矿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矿山企业特征, 分析了衰老矿井的资源种类及特点, 提出了衰老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 构建了衰老矿井循环经济体系, 尤其是依据衰老矿井空间布局及其发展的历史过程, 建立了地面及地下基础设施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 为处于衰退期矿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及我国衰老矿井资源的再次利用提供了一定可借鉴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