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优秀篮球运动员平均身高为200.3cm,平均体重为99.3kg,平均克托莱指数为494.9,平均年龄为27.51岁。前锋、中锋、后卫运动员平均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地区前锋、后卫运动员平均身高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克托莱指数、平均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体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地区中锋运动员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体能训练是青年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核心,体能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最终的体育成绩。跳高是田径项目之一,现如今要尽快提升运动员的体育训练质量,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计划。基于此,本文首先进行了跳高运动员体能结构指标研究,探究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培养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激发广大年轻运动员锻炼的主动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积极去参与项目训练,提高自身的耐力,促进我国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够对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有较为客观和量化的认识,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归纳关于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文献,对影响运动成绩的形态学指标进行总结,为自由式摔跤科学选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1)目的:研究健身快步走对老年人身体形态和身体成分相关指标的影响,为老年人锻炼提供科学依据。(2)方法:随机选取济南市60-69岁健康志愿者168名,实验组进行12周健身快步走;对照组不参加任何专项运动。锻炼前后分别测试身高、体重、上臂围、腰围、臀围、体脂百分比等指标。(3)结果:实验组锻炼后与锻炼前比较,上臂围、腰围、臀围、体重、体脂%及BMI显著减小(p〈0.05),但腰臀比无显著变化(p〉0.05)。(4)结论:12周健身快步走锻炼后,受试者身体形态和身体成分相关指标有明显改善;健步走是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运动.对于塑造良好的身形,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食物营养与运动员营养生化指标和身体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探讨饮食模式可能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以166名国家注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SIMCA-P13+构建运动员饮食模式的OPLS-DA模型,并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总能量和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分别对体脂百分数、体脂含量和体重指数成正相关的影响;微量元素的摄入会影响体脂百分数、增加体脂含量和体重指数;除缬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外,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影响都相似,即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的摄入会降低体脂百分数,但是都会增加体脂含量和体重指数;而组氨酸的摄入则会同时降低体脂百分数、体脂含量和体重指数。谷类及相关制品、高糖淀粉类、含糖饮料类和蔬菜类的摄入而增加体脂百分数、体脂含量和体重指数;高糖淀粉类和水果类的摄入而增加体脂百分数、体脂含量,并降低体重指数;畜肉类、禽肉类和蛋类的摄入而减小体脂百分数、体脂含量,并增加体重指数;水产类、豆类和奶类的摄入会减小体脂百分数,并体重指数。结论优秀运动员具有自身相对稳定的饮食模式表现出个体差异性;营养摄入模式不同表现出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指标有一定的关联,通过模型识别技术表明营养摄入对运动员身体形态有重要的影响,可通过食物营养与运动员营养生化指标和身体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第30届奥运会男子前8名田径运动员身体形态、年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男子径赛奖牌与前8名运动员平均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年龄分别为180cm、71kg、395、26岁,田赛项目为189cm、96kg、507、28岁。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的跳高方式是俯卧式,但后来随着运动员采用背越式跳高方式屡次在国际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让专家、教练和运动员们加大了对背越式的研究和训练。背越式跳高与传统的俯卧式跳高相比,其优点在于能够充分的利用助跑速度达到提高起跳的目的.为顺利过杆提供了条件。本文主要探讨了背越式跳高在起跳阶段的主要问题,具体论述了背越式跳高起跳的技术特征及其对身体内倾的影响,最后就背越式起跳的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田径在所有的运动项目当中地位是最高的,可以说它不仅有着运动之母的称号,而且还是金牌产生数量最多的一个运动项目.历年的奥运会、洲际运动会、全运会上都能看到各国代表团为了在田径项目上争取一个好名次而各显神通,激烈竞争,我国也不例外.但田径项目一直不能算是中国的优势,以跳高项目为例,跳远项目曾经是我国的运动项目中的一个骄傲,...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和教育部对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在小学中培养运动员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培养模式.在小学开展的体育专项项目中,背越式跳高占有较高的地位.在跳高运动的发展史中,具有多种形式的跳高技术,其中背越式是一种更加合理、更加科学,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人体潜能的跳高技术.本文对小学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选拔柔道运动员是培养优秀柔道运动员的关键。首先介绍和探讨柔道选材指标体系,分析各指标的内涵,分析指标体系的评价过程;然后,分析了我国柔道后备人才选拔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的引导和公众的支持和关注,将为选拔更多优秀的柔道运动员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雪上运动,由于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训练理论,目前正经历着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通过相关方面,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华东地区近3年来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对该地区3到6岁幼儿抽取5000人进行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体质测试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身体形态在幼儿时期发育水平的权重顺序分别是,胸围>体重>身高>坐高,权重分别是7.3%>6.5%>3.8%>3.5%.身体机能发育水平权重顺序是,上臂皮褶>腹部皮褶>安静心率>肩胛皮褶厚;权...  相似文献   

13.
力量素质发展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灵敏、爆发力及其动作技术的完善.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必须符合其专项素质特点.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和跟踪训练等研究方法,对发展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常用的练习法进行了改进与完善,经统计学处理和科学论证,综合力量训练法是,种值得推荐的发展背越式跳高运...  相似文献   

14.
肥胖女大学生们具有青春的活力,渴望美,可因肥胖困扰她们找不到自信,本文采用有氧操干预实验来对比分析有氧操的锻炼效果,显示出此方案能改善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  相似文献   

15.
舞龙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具有典型民族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国际龙狮总会、中国龙狮协会多次举办国际、全国舞龙邀请赛、锦标赛和精英赛,极大的促进了这项运动的交流与推广。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一种——舞龙运动,也像其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样,缺乏从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研究。目前关于舞龙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社会文化学方面,有很多学者就舞龙的运动形式及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及技术分析等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对公主岭市业余体校跨栏运动员的研究中,采用访问法与调查法进行研究。在对20位青少年运动员调查中得出结论,在田径训练中加入球类的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在田径运动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跨栏技术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重视和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身体训练时足球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足球比赛中,人们越来越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一些训练有素的球队往往能够对队员采取有针对性地身体素质训练,这样可以使队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身体能力。在足球比赛中体能并不是万能的,但是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做基础,其他一切也都是不可能的。足球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由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和灵敏等因素组成,这些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在诸多素质中尤以速度,耐力素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对食品营养的需求越来越高,体育运动员的食品安全更是其中的重点和关键,尤其是体育运动员饮食方面的忌讳较多,需要做好食品营养搭配,为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本文从体育运动员食品营养管理概述、食品营养搭配对体育运动员身体机制的影响以及体育运动员食品营养搭配的策略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和研究,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食品营养搭配,保障体育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谭碧 《中国食品工业》2023,(10):115-117+120
体育舞蹈运动员对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不科学、不合理的营养搭配将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身体技能和整体水平。本文以体育舞蹈运动员食品营养搭配为核心展开论述,探究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  相似文献   

20.
体育运动员要想提高比赛成绩,离不开食品营养搭配,如果营养跟不上,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甚至身体健康,如肌肉韧带拉伤、抽筋等。因此有必要研究与分析食品营养搭配对体育运动员身体机制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制定食品营养计划,供体育运动员吸收与训练。本文从食品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从而探析其对运动员身体机制的影响,希望可以提升运动员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