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裂缝型油气藏的开发过程中,对储层裂缝的的预测评价是一个重要步骤。本文主要是分析探讨了预测评价的集中方法,包括测井技术方法评价、地震预测方法评价、构造应力场预测方法评价以及预测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区山2段储层是天然气主要的产层之一,地质沉积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地震反射由于受山西组山1段煤层的位置和厚度影响,造成在不同井区(相带),山2段地震反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山2段砂泥岩的波阻抗差异微弱,两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使得山2段地震属性与岩性和沉积相带之间的相关性极差,这些的确为地震储层预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复杂的沉积环境以及下伏煤层的干扰,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充分利用地震的高频信息去除煤层干扰对山2段砂体预测,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应用高频衰减低频增加的原理,提取山2段的吸收属性预测含气性,通过钻井验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质及地震资料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在系统的野外岩心观测及测井裂缝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反演,恢复古构造应力场,从而进行储层裂缝预测,通过建立地质模型进行古构造应力计算,从裂缝的成因着手进行裂缝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综合分析认为: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裂缝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尹洪军  杨春城  钟会影  王磊  马春晓 《当代化工》2014,(8):1569-1571,1576
利用点源函数和叠加原理,建立并求解裂缝性储层压裂水平井数学模型,绘制并分析压力动态曲线。结果表明:裂缝性储层压裂水平井的流动形态可分为井筒储存、第一线性流、第一径向流、第二线性流、拟稳态窜流和第二径向流等6个主要阶段;裂缝半长一定下,裂缝间距越大,第一线性流持续时间越短,第一径向流持续时间越长;储能比决定窜流过渡段的凹槽宽度和凹陷深度;窜流系数决定窜流过渡段的凹槽位置。该研究成果可为裂缝性储层压裂水平井的动态分析及试井解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坪北油田长6储层属于湖相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坪北油田的主力产层。通过用倾角测井及微地震波裂缝监测、几何变形分析和相对地压力分析等方法点、面结合分析了坪北长6储层裂缝特征,按成因总结了三种类型,即剪切构造裂缝、层间缝和压裂缝。构造裂缝、层间裂缝不发育,作为渗流通道对坪北长6储层意义不大。压裂缝中的粒间缝与一般的孔喉所起作用相当,而超微压裂缝在原始状态下对渗流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裂缝型油藏天然裂缝发育程度较高,增产改造时需要对油藏可压性进行整体评价,以提高油藏整体改造效果,本文针对基岩裂缝型储层物性特点,开展储层岩石脆性、断裂韧性等岩石力学测试实验,结合裂缝型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点,对基岩裂缝型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三轴压缩试验与脆性评价、抗拉强度测试、全直径岩心压裂测试,建立基岩裂缝型储层的可压性评价模型,形成基岩裂缝型储层典型区块可压性剖面,确定影响复杂裂缝扩展的主要地质因素,为后期基岩裂缝型储层压裂裂缝形成机理及工艺优化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理论分析和油田现场钻井实践表明,钻井液中液相及固相颗粒侵入裂缝是造成裂缝性气藏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本文阐述了裂缝储层损害机理,系统介绍了保护裂缝性储层的钻井液技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钻探技术的不断进步,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研究有了重要进展,我国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和新疆地区塔里木盆地,都在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储层勘探开发工作中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21世纪以来,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有多个构造在中二叠统茅口组钻探出高产天然气,因此说明茅口组具有非常大的勘探潜力.但是随之而来的技术问题也越加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任丘潜山油藏测井资料重新建立双重孔隙介质储层裂缝参数解释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储层综合评价指数,对多井进行了储层重新评价;并利用叠后地震资料,采用边缘检测技术对任丘潜山储层裂缝发育情况进行综合预测。综合评价成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度较好,基本搞清了储层裂缝发育规模和展布规律,为三维精细地质建模及潜力分布特点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储层作为一种常见的储层,出现裂缝这种现象是十分常见的,裂缝作为一个复杂的地质体,怎样识别利用碳酸盐储层裂缝至关重要,用测井方法进行对碳酸盐储层裂缝的研究在进行剖析裂缝中必不可少,常规的测井方法能够更好地测量储层的放射性、电阻率、密度等物理参数,更好地进行裂缝研究。本文将系统介绍常规的测井方法来分析识别碳酸盐储层裂缝,以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下二门地区的测井、钻井资料较少,而地震资料相对丰富。为了寻找研究区岩性油气藏,利用目的层地震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吸收系数、能量半衰时等地震属性作为烃类检测因子,对研究区岩性油气藏进行分析。根据烃类检测因子的异常响应特征,以精细地震解释为基础,结合测井、钻井资料对研究区储层进行预测。通过研究,吸收衰减属性对该区H3-2砂组岩性油气藏有很好的异常响应,识别出了H3-2砂组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和含油气性,并得到钻井的证实。  相似文献   

12.
成像测井在火山岩储层裂缝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裂缝的识别与评价在储层评价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能提供类似岩心表面成像的高分辨率井壁图像,是火山岩储层裂缝评价的首选资料。  相似文献   

13.
致密砂岩是一种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型的储层,天然裂缝在储层油藏开发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测井资料是储层进行识别划分的重要途径,但仅靠单一的曲线很难准确识别出天然裂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天然裂缝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和成像测井响应特征的总结分析,深入分析了每种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总结归纳了六种基于测井曲线的裂缝识别方法,并将这六种方法识别后的效果与成像测井结果相结合,通过两者的结合可以有效对裂缝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4.
对于裂缝-孔隙性双重介质油气藏来说,由于其特殊的储层结构,使常规储层保护方法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对于川西地区的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对其进行合理的储层保护显得更加必要。通过对裂缝表面光电扫描及计算机成象分析系统对裂缝表面进行了精细描述和分析,对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裂缝的应力敏感特征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提出了裂缝宽度预测模型;运用张量理论,在裂缝空间分布的定量描述和裂缝闭合特性的计算机模拟的基础上,结合储层的应力分布,得到了计算储层裂缝张量的应力敏感模型。运用上述结果对川西新场气田砂岩储层的裂缝宽度进行预测,为完井液配方的设计和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裂缝定量预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对提高储层渗透率和增强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利用现代裂缝研究成果,通过对户部寨气田沙四段储层的构造裂缝描述研究,应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并进而定量预测裂缝破裂高值区分布,模拟预测结果与压裂改造和气藏开发实际吻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对气田下一步布井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户部寨气田是由裂缝和孔隙双重介质控制的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受裂缝和储层发育程度的影响,不同部位天然气控制储量和气井产能差异很大。裂缝探测技术主要是测井和物探技术,从地球物理资料中识别和提取裂缝信息和相关参数。综合应用地震资料主曲率法、能量法、相干体技术、均方根振幅、最大振幅、正振幅数属性等方法对裂缝的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户部寨气田沙四段天然裂缝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对气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濮凹陷三叠系是一套致密红色砂泥地层,砂岩基质物性差不具备储集性能,但砂岩裂缝作为储集层,与下第三系生油岩接触的三叠系潜山具备成藏的有利条件。根据该认识在文明寨地区部署的卫77—3等十几口井获得高产油流,实现了东濮三叠系潜山勘探的重大突破。其油藏特点是三叠系砂岩缝洞含油,基质不含油,为构造层状砂岩纯裂缝油气藏。砂岩裂缝型油气藏的发现丰富了渤海湾盆地油气藏类型,扩大了新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8.
张东潜山奥陶系研究时间较短,是目前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该区奥陶系紧邻断层与第三系地层相接,供油条件好,储层主要以裂缝、缝洞及溶孔溶洞为主,储层较为发育。目前迫切需要对该区的潜山奥陶系储层展开精细预测研究,明确有利储层分布规律,本文通过几种不同储层预测方法的运用,为该区的下步勘探和评价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红河油田延长段为目标,建立了综合运用岩心分析资料、成像测井资料和常规测井等资料识别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有效方法。运用该方法及其研究成果指导该区部署评价井,水平井取心分析结果与研究结论一致,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滨南油田油藏裂缝性储层的特点,以地震地质资料为主利用断裂增强滤波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提取了反映储层微裂缝的最优几何属性:曲率属性的线状特征,最大曲率与裂缝的密度有内在的联系,通过曲率的方位角研究裂缝的方向。通过岩心资料和成像测井与地震资料相结合分析裂缝空间展布规律。滨南油田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多、分布不均匀,裂缝、溶孔和溶洞发育,储集空间具有结构形态上的复杂性和空间变化的随机性。通过研究得到该区裂缝的方向主要是北东向,主要发育在大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西北部沿断层走向有个裂缝不发育的条带,其他各层段储层的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