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对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部分高职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目前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程度不高,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对体育课及终身体育的认识严重不足等,有学校体育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从主观上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环境,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师范院校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中有特殊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对山西省师四所师范类院校大学生体育意识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 对体育的认识水平较高、体育情感积极,但体育意志力较薄弱,造成认识与实践相脱节。当前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取向反映了从手段 论体育观向目的论体育观的变革。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较大的亲和力,这是改善和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有利因素。但缺少 活动场地器材、无时间及学生自身缺乏运动技能是制约学生良好体育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必将打破传统体育教育教学的思想束缚,学校体育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向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体育不仅仅是增强学生体质,还应开发学生的智力,完善人格,培养兴趣甚至创造力.让学生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方法。笔者认为,在校园里广泛开展篮球运动。培养学生篮球兴趣,提高篮球技术水平,对达成学校体育目标,发展学生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昕 《网友世界》2014,(17):253-253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要求高中体育教学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向学生传授体育的价值观念、知识与技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习对象、机会及锻炼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不间断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本文在终身体育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当前高中生体育意识现状,浅谈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5.
许玲丽 《网友世界》2014,(18):170-171
体育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极为重要的一项,然而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各职业院校过多地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体育教育,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教学活动,身体素质极大地降低。现如今,我国大力提倡终身体育思想,在这一前提之下,各职业院校不仅要加大体育教育的力度,适当增加体育公开课的课时与课次,更要将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多的体育教育,增强体质,并且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实现我国全民健身、整体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心理特点,突出体育欣赏网络课程的特点。研究计算机网络在高校体育欣赏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在网络支撑环境下开设高校体育欣赏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有效途径,为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教育模式的改革带来新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经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文化特征,是华夏文明长期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为弘扬中华民族 传统武术文化,提高全民终身体育意识,大学体育教学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大学生学习传统武术文化,并结合大学体育教学的发 展趋势以及武术选修课程教学的需要,设置最具代表性传统体育的剑术课程,从而使大学生自觉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传承民族文 化、习得剑术技艺和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8.
郑惠华 《网络科技时代》2008,(20):25-25,103
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高中学生中出现只重视高考科目而忽视非高考科目的弊端,这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建立和形成极为不利。而中学教育关系到我国21世纪科技进步、国民素质、道德水准等诸多方面。本文在体育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谎言”教学手段进行尝试,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9.
卢波 《网友世界》2014,(2):80-80
学生体育价值观念对于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学生体育价值观念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学校体育只是学生终身体育行为的一个阶段,而且是非常短的一个阶段,所以在学校期间学生的体育观念对于今后体育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学生体育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0.
刘翀 《网友世界》2014,(18):198-198
跆拳道运动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青睐,已经逐步成为广大学生喜爱的运动方式。研究跆拳道课程在高校开展的现状,有利于充分弘扬跆拳道运动特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锻炼兴趣,逐步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1.
体育理论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获取体育理论的有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广泛兴趣和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而体育学科在这方面则远远滞后于其他学科.在体育理论课中如何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专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们对于体育活动的趣味偏好和学习的需求入手,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鼓励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用终身学习的健康思想和观念影响大家,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建设中来,让学生的主人翁得到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农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探究如何培养农业院校学生终身体育兴趣、能力和习惯,实现“学校体育” 向“终身体育”的过渡,以期为农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农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引进终身体育的思路包括三个方面:培 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农业院校终身体育的具体做法与操作原则包括两方面:编写符合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的理 论与实践教材,修订具有多层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以及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超重、肥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以随机抽取沈阳农业大学3200名学生筛选出的超重、肥胖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样本 的超重、肥胖率及超重肥胖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呈较快增长趋势,超重及肥胖对大学生 的体质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超重、肥胖大学生的爆发力及心肺功能水平较差。建议将建立大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干预机制纳入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强化超重与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和体育意识;开设一些有利于超重与肥 胖学生参加的健身俱乐部,培养超重与肥胖学生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在校级或班级的体育竞赛中,增设有利于超重与肥胖学生参与 的体育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体育教学也进行了新的改革。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身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健身,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为学生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景龙 《网友世界》2014,(12):144-144
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学习体育方面的技能,重要的是强身健体,养成终生喜欢体育锻炼的习惯,本文结合当前国民身体素质与体育锻炼的现状,探索在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的养成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以增进体质,更好的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7.
以问卷调查为基本研究方法,对长安大学女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与动机进行调查分析。初步了解制约高职女生体育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并对培养女生体育兴趣的途径进行探讨。进而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以期为改善高职女生的体育课堂教学现状与兴趣培养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睿  徐珊 《网友世界》2014,(19):211-211
技工院校的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当前技工院校的整体情况来看,技工院校学生普遍不愿意运动,没有形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运动水平总体不高。所以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势在必行。本文就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个维度入手,分别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在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人们对于高校学生在学校中接受体育教育程度更加重视,在信息化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中,有助于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与配合的默契程度.但是由于某些老师的教学理念、学校的课业安全、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使得高校的体育教育存在着形式化、简单化等等问题,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课堂是学校培养全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高校公共体育课是指室内体育课堂与室外体育课堂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健康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如今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就当前发展现状来看,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无法跟随时代前进脚步,因此高校应该重视体育教学改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针对学习学习兴趣不足等情况,高校相关部门及教师应该积极探寻应对措施,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程度。本文就高校公共体育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