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01A强酸性树脂吸附硫脲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001-A在pH= 2.0的H2SO4- CS(NH2)2- H2O2 体系中,吸附、富集硫脲金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硫脲金离子Au(Tu)+2 (Tu= 硫脲)具有吸附率高,吸附容量大等优异性能。Au 负载柱可用Na2S2O3 溶液定量洗脱,用过的树脂可再生。  相似文献   

2.
用电位法测定了Cu-Cu(Ⅱ)在不同的溴化钠浓度,不同离子强度时的电极电势,应用分级平衡理论处理;求得Cu(Ⅱ)-Br^-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确定最大配位数为6,并求得热力学稳定常数和相应的平均配合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酚(3,5-diCl-DMPAP)与Cu(Ⅱ)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pH7.5~10.0的硼砂缓冲介质中,铜(Ⅱ)与试剂形成1∶2的稳定的红色配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58=9.7×104L·mol-1·cm-1,铜浓度在0~6.5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在柠檬酸三钠和二酮肟的存在下,可直接用于铝合金和纯铝中微量铜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
FeCl_3-Al(i-Bu)_3-phen各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FT-IR谱结合UV-Vis, 对在加氢汽油介质中FeCl3-Al (i-Bu)3-phen 胶体催化剂及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在胶粒表面FeCl3 与phen 作用, 生成Fe (phen) Cl3, 它被Al (i-Bu)3 还原为二价离子的表面双金属配合物, 丁二烯在空位上配位, 形成π-烯丙基活性种, 实现了链引发反应  相似文献   

5.
用电位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离子强度,以及不同化钠浓度时,Cu-Cu(Ⅱ)的电极电势,求得配位数1 ̄6的Cu(Ⅱ)-Br^-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采用温度系数法,求得配合作用的焓,进而算出了吉布斯函数和配位熵。  相似文献   

6.
以苯甲酰三氟丙酮(BAT)为配位阴离子,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bipyO2)或1,10-邻菲绕啉-N-氧化物(phenNO)为中性协同配体,合成了稀土三元配合物RE(BTA)2(bipyO2).nH2O(其中RE=Sm,Eu时n=0;RE=Gd,Tb,Dy时n=1)和RE(BTA)2(phenNO)(其中RE=Sm,Gd,Tb,Dy),通过元素分析,紫外、红外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溶剂对Eu(Ⅲ)三元配合物荧光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配合物MAB(其中M=Co ̄(2+)、Ni ̄(2+),A为2,2'-联吡啶(bipy)、邻菲咯啉(phen),B为顺丁烯二酸根(male ̄(2-))、丁二酸根(succ ̄(2-))、邻苯二甲酸根(phth ̄(2-))、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npht ̄(2-)))在25℃、离子强度为0.1mol·dm ̄(-3)(KNO_3)条件下的稳定常数、相应的二元配合物稳定常数和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实验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二元羧酸配体的碱性强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从配体间相互作用等方面对配合物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已知在加氢汽油介质中Ni(naph)2-Al(i-Bu)3-(BF3·OEt2+n-C8H17OH)体系为胶体催化剂。本工作应用FT-IR谱结合Tyndal效应、电导率、UV-Vis、ESR谱对催化剂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Ni(naph)2被Al(i-Bu)3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i0;被Al(i-Bu)2OiBu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inaph。Ni0聚结成胶粒(Ni0)n,胶粒表面的Ni0或吸附的Ni+是活性中心组分,与(i-Bu)2AlBF4形成配合物,给出了活性中心模型。丁二烯具有稳定胶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Cu(Ⅱ)、Cu(Ⅲ)和配体6,11-二甲基-7,10-二氮杂十六-5,11-二烯-2,4,13,15-四酮形成的单核、双核隔室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民键特性;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4种Eu(Ⅲ)与1,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及1,10-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对它们的荧光性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配合物发射Eu(Ⅲ)的特征荧光;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与配体4-酰代DPP吡唑环4-位酰基上的取代基团密切相关;第二配体1,10-邻菲罗啉对配合物具有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Eu(NA)3Phen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乙醇体系中合成了三价稀土金属离子Eu^3+与烟酰基丙酮,邻菲罗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测定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热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组成为Eu(NA)3.phen,热稳定性较好,三元配合物发射的荧光强度大于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PVA和Tween-80混合表面活性剂存在下,Co(Ⅱ)与scr ̄(-)、丁基罗丹成缔合型三元配合物,使丁基罗丹明B的荧光熄灭,建立了测定微量Co(Ⅱ)的新荧光分析法。测量的线住范围为0~25μg/25ml,方法可用于注射液B_(12)中微量Co(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变温顺磁共振和变温磁化率方法对所合成的新配合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0K时,g∥=2.06,g⊥=2.12,g∥〈g⊥,Cu(Ⅱ)离子处于D3h对称性的三角双锥结构中,5 ̄300K范围内,磁性参数2J=0.5cm^-1,Cu(Ⅱ)离了之间可能存在弱的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35±0.1℃,离子强度I=0.1(KCl)及有机酸(分别为乙酸、正丙酸、1.4-丁二酸)缓冲条件下,新型水溶性间-四(β-N-乙酸乙酯基吡啶基)卟啉(缩写为H2Tβ-N-EAESPyP4+,以下简记为H2P4+)与Cu(Ⅱ)的嵌入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三种有机酸缓冲体系中,嵌入反应的速率方程具有相同的形式,反应速率对Cu(Ⅱ)和卟啉的浓度均为一级。发现三种有机酸均有明显催化作用。提出了反应机理,简单讨论了有机酸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Einstein-Schriffer化学吸附理论和复能积分技术在平均了矩阵近似(ATA)下计算了氢原子在无序二元合全(DBA)CuxAu1-x,,CuxPt1-x,NixAu1-x和NixPt1-x表面上的化学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1)H/CuxAu1-x和H/NixAu1-x系统的化学吸附能分别随着CU浓度和Ni浓度的增加而减小;(2)对于H/CuxPt1-x系统,在X=0.4处化学吸附最稳定;(3)H在NixPt1-x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在X=0.2处是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5‘端共价连接EDTA的寡聚苷酸与生命金属的螯合物ODN-5’-EDTA.M(n),其中M(n)为Fe(Ⅱ)或Cu(Ⅱ);分析、计算了这3个螯合物形成的最佳PH值范围,ODN-EDTA.Fe(Ⅱ)为PH5.8-8.6,ODN-EDTA,Co(Ⅱ)为PH4.6-8.1,ODN-EDTA,Cu(Ⅱ)为H3.4-5.7,在此条件一,剪切反应必须的Mg^2+并不与Fe(Ⅱ),Co(Ⅱ)或Cu(Ⅱ)竞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温度跃迁方法研究了钴(Ⅱ)-5-取代邻菲咯啉-α-氨基酸形成三元配合物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反应速率常数与-5-取代邻菲咯啉取代基Hammett常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讨论了Hammett常数的大小对速率常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TBA法检测了过渡金属配合物[Cu(Ⅱ)MeH(Me)2(en)2]^2+、[Cu(phen)2]2+、[Fe(EDTA)]^2-、[Ni(Ⅱ)MeH(Me)2(en)2]^2+在H2O2存在下产生活氧的能力,结果表明前三种配合物产生活性氧能力较强,后一种较弱。  相似文献   

19.
通过峰电流函数(ip/ACυ1/2)的实验值与υ1/2的关系的研究,说明铜—鸟嘌呤配合物的电极还原过程是一反应物吸附在电极表面的电极过程。在002mol/LNaHC03~005mol/LNa2SO4介质中,用极谱法和伏安法研究表明,铜—鸟嘌呤配合物在汞电极表面上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测得其饱和吸附量Γm=11×10-10mol/cm2,吸附系数β=47×104,吸咐自由能ΔGo=-366kJ/mol。在8×10-6mol/LCu2+离子存在下,当鸟嘌呤的浓度在8×10-10~1×10-8mol/L浓度范围时,示差脉冲阴极吸附溶出峰电流与鸟嘌呤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云南沱茶自水溶液中吸附铈离子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云南沱茶在不同的时间,浓度,温度,pH条件下,自水溶液中吸附Ce(IV)离子的特性,并分别讨论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P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对沱茶吸附Ce(IV)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沱茶对铈(IV)的吸附量可达7.95mg/g,求出了Langmuir和Freundich方程中的吸附参数,计算出等量吸附热,说明这种吸附具有以化学吸附为主的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