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了三维机织物单元体的结构模型。织物的结构模型是通过对织物断面的观察及一些基本假设而建立的。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三维机织物单元体中的纱线长度、接结纱、经纱取向角及纤维体积分数,并将纤维体积分数的理论计算值与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这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三维机织物结构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3.
在平面四轴向机织物组织中,四组不同的纱线共同形成一个米字形基本结构。根据四组纱线的交织情况对平面四轴向机织物基本结构的形式和数量进行探讨,并根据基本结构的稳定程度将其分为稳定结构和不稳定结构两大类,为已经织造出来的平面四轴向机织物的结构提供了理论解释,并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3D立体机织物及其复合材料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祝成炎 《丝绸》2005,(1):44-47
介绍了3D立体机织物的机织结构、织造技术及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进程,对最近发展起来的空芯夹芯结构预制件、近形3D机织预制件的特点和用途作了较为具体的说明,并从3D机织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方面阐述了这类材料广泛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借鉴现今保暖内衣的针织结构,在机织物中引进“结构型保暖模式”的概念,提出运用表里交换和接结双层组织开发一次成型的立体夹层式的保暖机织物的思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证明了夹层式机织保暖结构的可行性,同时根据保暖的原则,对此类织物的开发进行了相应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钱樨成 《棉纺织技术》1998,26(11):61-62
性能增强的复合纤维因其高超的材料特性常被用作结构材料。三维复合纤维的三维织物常作为预制坯件。一些论文介绍了矩形截面或三维五轴向(3D/5A)织物的制造方法,但很少探讨在一台机器上如何生产这两类织物。将这两种制造技术相结合是很困难的,因为制造过程和机构...  相似文献   

7.
<正> 能够承受各个方向载荷的尺寸稳定、抗滑移和高强度的纺织衬底,广泛应用于产业织物领域。由于传统机织物中各根纱线的波状排列,它们的拉伸强力和抗撕裂延展阻力常常被削弱。产业织物所需求的特性常常能通过折衷的办法来获得。  相似文献   

8.
9.
立体管状织物的三维圆织法成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立体管状织物的规格化、连续化生产,提出一种新的立体管状织物成型方法,即三维圆织法.该方法结合圆织法的特点,将经纱沿径向排布并引入,通过引纬器在圆周方向的运动引入连接面内纱线的纬纱及连接各层组织结构的垂纱.在成型过程中纬纱和垂纱在引纬器的牵拉力作用下能自然地将经纱束紧,并在结合特定的经纱开口运动规律的情况下实现经纱...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的是一种包覆乳胶条的立体机织物,立体机织物由经纱、纬纱和乳胶条组成。采用的是一种柔软、回弹性好的圆柱形乳胶条和具有良好透气性能和透湿性能的棉纤维作为经纬纱。立体机织物由若干个重复的管状机织物单元组成,管状机织物为双层机织物,每相邻两个管状机织物单元共用一段机织物,用机织物将上下表面连成一个整体,得到一种整体性好、结构稳定、增厚容易、抗压更大,且具有良好透气性能和透湿性能的包覆乳胶条的立体机织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反映织物内部纱线的空间构型和微观几何结构,针对在织物建模过程中,因忽略纤维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纱线截面形状变化的问题,基于数字单元法理论,提出了一种计算纤维间摩擦力的方法。通过纱线纤维化离散,用数值模拟和仿真方法模拟三维正交织物成型过程,建立了5种精度递进的微观几何结构数值模型。5种模型中的每根纱线分别由4、7、12、19和37根数字纤维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纱线纤维化离散程度的提高,仿真时间延长,织物厚度减小,纤维体积分数增大,节点平均作用力下降速度变缓,势能变小;当每根纱线由19根数字纤维组成时,所建织物的微观几何结构数值模型与真实织物样本在显微镜下的内部切片图像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2.
平纹织物纱线截面形态经典理论探析及其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纹机织物内部纱线的截面一直被业界视为某种固定的形态,但应用可视化技术发现,基于经典的双凸截面模型存在问题,即使用微积分思路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纱线截面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单层机织物还是多层机织物,其纱线截面均呈现多元性,而非单一形态.特别是对于接结多层纬纱的经纱,其截面沿纱线长度方向按凹凸交变的规律呈周期性变化.这一研究成果对\"织物纱线恒定截面论\"提出了异议,对研究纱线的真实截面形态及织物外观模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is experimental work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the yarn twist on the formability of a woven fabric.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phenomenon of bedding between warp and weft yarns, as affected by the local helix angles of bent yarns. A total of 28 plain weave woven fabrics (four groups, each with seven samples) were produced, using Solospun? yarns as warp and weft threads. The fabric bending length and the initial modulus of each sample were measured from which the formability was calcul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abrics in which the warp and weft twists are unidirectional (Z &; Z) have higher formability in comparison to those fabrics in which the warp and weft twists are opposite to each other (Z &; S). In addition, among the former fabrics the highest formability belongs to those in which the total helix angle of the warp and weft is close to 90 degree whereas the lowest formability belongs to the latter fabrics with least amount of twist.  相似文献   

14.
织物键盘开关X型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键盘是计算机重要的组成部分,织物键盘具有柔软特性,可克服传统键盘不可折叠、弯曲、洗涤等缺点。依据硬质键盘开关行列矩阵电路的原理,X型结构三维异型截面织物的设计以实现开关织物化,达到柔性效果。其由上导电层、绝缘层、下导电层构成,通过上下两层界面中分别织入经纬向金属丝,形成代替上下传导层的功能,经上机织造形成织物及分析测试,能够实现键盘开关功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机织物结构相传统模型未能敏感反映不同组织结构状态差异的问题,剖析了模型的约束条件和不足,建立了能够有效反映组织信息的结构相模型。提出了相对屈曲波高概念用于表征不同织纹组织中纱线的弯曲程度,为结构相模型的修正提供了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相改进模型随屈曲波高的增加而增加,但呈非线性关系;对于不同织纹组织,形成等支持面的结构相是不固定的(0 结构相除外),相同屈曲波高对应着不同的结构相,三原组织的结构相值之间存在平纹< 斜纹< 缎纹;在低结构相区域,结构相与屈曲波高可看成非线性关系,在高结构相区域改进模型与传统模型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螺旋包缠结构拉胀纱线的结构稳定性和应用性,设计了新型交叉螺旋包缠结构和成形方法,并对相同材料及结构参数的2种纱线负泊松比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借助小型显微镜和纱线强伸性测试仪对纱线在各轴向拉伸应变下的直径变化进行测试,得到纱线即时的泊松比值。实验结果表明:拉胀纱线的结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负泊松比效果也有一定提高,其中在轴向应变为22.5%时得到最大的负泊松比值为-1.6。对基于此纱线的机织物的初步探索表明,拉胀纱线的变形会引起织物孔隙率的变化,在纬向应变达到20%时,孔隙率为4%,这也为其在智能过滤材料及时装设计方面的应用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接结经纱对三维正交机织物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郭兴峰  王瑞  黄故  房昕 《纺织学报》2005,26(1):56-58
以经纱接结的三维正交机织物为研究对象 ,在 3种接结纱张力下制织了 2种接结纱浮长的 6种正交机织物。通过比较织物的接结纱织缩率、纬纱密度和织物厚度 ,发现适当的接结纱张力既有利于形成较为理想结构的正交织物 ,又有利于织造的顺利进行 ;较小的接结纱浮长 ,有利于织物结构的均匀。  相似文献   

18.
The main attempt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to establish a model for evaluating internal geometry of woven fabric. A new concept about packing density of yarns inside of fabric is putted in forward and then internal geometry of fabric before deformation is predicted by common data of a fabric. A numerical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for two kinds of actual plain weave fabric on the basis of proposed model. The geometrical specifications of these fabrics are successfully evaluated. This model is to be expanded for predicting shear deformation of fabric in subsequent Part III (Kamali Dolatabadi &; Kova?, 2009b Kamali Dolatabadi, M. and Kova?, R. 2009b. Geometry of plain weave fabric under shear deformation. Part III: 3D model of plain weave fabric under shear deformation. Journal of Textile Institute, 100: 387399.  [Google Scholar]).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纤维材料到纱线再到织物三个环节对不同涤纶机织物的透气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纱线原料、纱线捻度且织物紧度相近的条件下,斜纹组织透气性最佳,平纹组织次之,重平组织最差;在织物结构相同、纱线捻度近似、而纱线原料不同时,织物的透气性变化严重;在纱线原料和织物组织都相同的情况下,捻度变化规律复杂,纱线对织物透气性的影响存在着临界捻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