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玉军 《氮肥技术》2006,27(3):23-25
简述了对半水煤气、变换气、CO2脱硫工艺的改造及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以天然气做原料的化肥生产和联产甲醇厂而言,净化工段的脱硫和天然气脱硫一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净化系统中硫化物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工段的正常运行,轻则影响产品CO2产量,尿素高压设备腐蚀;重则导致二氧化碳压缩机叶轮结垢,中断生产。同时,天然气中含有微量的硫化物,其存在会造成转化触媒和合成触媒的中毒,所以脱硫效果检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脱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各类主要方法 ,侧重介绍了近年来开发的若干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燃料油硫化物中的噻吩类硫化物较难脱除,采用经济、适用的噻吩类硫化物脱除技术是车用燃料油深度脱硫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介绍了加氧脱硫、非加氢脱硫、联合脱硫等噻吩类硫脱除技术,指出为了实现高效、经济、环保的目标,联合脱硫技术将得到更多使用,非加氢脱硫技术中的吸附脱硫、氧化脱硫在克服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后将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6.
胡育华 《气体净化》2007,7(B08):238-241
介绍了色谱分析仪分析测定合成净化气与再生气中微量硫的工作原理、条件、方法及其生产分析应用情况。该分析法解决了气体中硫化物快速、准确的测定问题,可为合成氨、尿素及联醇生产工艺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邓冰 《杭州化工》2014,(3):30-33
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利用气相色谱及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GC-PFPD)分析炼厂液化气中微量硫化物形态及体积分数的方法。该方法与现有的微库仑仪定硫法相比,具有定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非常适合生产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8.
雷衡 《气体净化》2006,6(4):25-25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除含烃气体中所含硫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含烃气体输送至脱硫床以脱除上述气体中所含的硫化合物,所用的脱硫床由含沸石的脱硫剂A和含选自金属元素、金属氧化物和负载金属成分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的脱硫剂B构成;以及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氢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中使经上述方法脱硫处理的含烃气体与部分氧化重整催化剂、自热重整催化剂或蒸汽重整催化剂接触。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组合使用两种具有不同脱硫性能的脱硫剂,和使用低氧硫化碳浓度的原料气使甚至在室温下将含烃气体中所含各种硫化合物有效脱除至较低浓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梁锋 《气体净化》2004,4(6):27-27
负载型过渡金属磷化物馏分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技术领域。是采用一种新型的载体材料担载金属活性组分,并用一种新的活化方法合成表面金属磷化物,制备石油炼制工业中所用汽油、煤油、柴油、蜡油等馏分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方法,新型载体材料是指由中孔分子筛与多孔氧化物构成的复合载体,该方法制备出了高活性的加氢脱硫催化剂。有益效果是,可将石油馏分油中最难脱除的二苯并噻吩及其衍生物几乎全部转化。主要用于制造炼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和石油化工生产中原料预精制加氢脱硫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油品中噻吩类硫化物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孙志娟  余谟鑫  张心亚  陈焕钦 《化工进展》2005,24(9):1002-1005,1010
从原理和机理等方面介绍了各种噻吩类硫化物脱除技术。指出由于加氢脱硫具有成本高、难以深度脱硫等缺点,吸附脱硫、氧化脱硫和生物脱硫等非加氢脱硫技术将是下一步研究重点。同时指出,为了早日实现非加氢脱硫技术的工业化,应加强其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力  田彩君  胡景磊 《山东化工》2014,(1):85-86,89
塔河油田四号联合站负压气提脱硫(稳定)装置所产混合轻烃中硫化氢含量达0.06%,经与NaOH溶液反应脱出硫化氢,从而保证后续加工生产的液化气、稳定轻烃的含硫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秋玲  徐林  韩东霞  刘春庆 《广州化工》2012,40(18):139-140
轻烃回收装置的加工原料来自油田各采油厂,因各厂轻烃原料性质不同,对生产操作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对原料轻重组分变化对操作参数具体影响的分析,确定了把好原料进厂关、稳定并控制好装置进料量、优化塔顶操作参数等措施,实现了装置的安全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3.
姚玉瑞  乔涛 《化工设计》2001,11(2):13-15
对轻烃分馏塔进行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尽管原料处理量、组成及分离要求发生了显著变化 ,但经塔盘稍加堵孔改造后 ,通过大幅度降低塔操作压力 ,仍能进行塔的平稳操作 ,并得到符合要求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4.
轻质油品氧化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国内外轻质油品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选择性氧化脱硫、超声波氧化脱硫、光催化氧化脱硫、等离子体液相氧化脱硫等技术的优缺点,展望了氧化脱硫技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对原油直接进样、原油油顶气、原油蒸馏切割和原油PTV(programmed temperature vaporizer)切割反吹四种轻烃分析技术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前处理分析对原油轻烃指纹参数的影响并总结了各种分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轻质油品光催化氧化脱硫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光催化氧化已成为光化学领域和环保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采用光催化氧化脱除轻质油品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方法以及应用情况,提出了脱硫过程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光催化氧化脱硫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石化污泥制备吸附剂及其脱硫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石化污泥为原料,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烟气脱硫吸附剂,探讨了影响产物吸附性能的因素及吸附机理。得到了石化污泥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石化污泥利用热解炭化法制备的烟气脱硫吸附剂性能较好,其吸附过程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SO2-O2-N2体系吸附机理主要为物理吸附,SO2-O2-H2O(g)-N2体系SO2发生了催化氧化,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成本低、脱硫率高等优点,氧化脱硫可成为未来非加氢方法生产超低硫清洁燃料油的主要技术之一。综述了国内外一些氧化脱硫机理的现状,如用不同催化剂将含硫油品氧化成不同的中间体的催化氧化脱硫、过氧中间体与含硫化合物发生基元反应的催化氧化离子液体氧化脱硫、通过不同光敏剂发生反应的光化学氧化脱硫、以电化学接触含硫化合物电解脱硫的电化学氧化脱硫、以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所含的酶为催化剂生物氧化脱硫等,并且指出目前机理研究尚有不足,有些反应机理并不明确,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较贫天然气轻烃回收为研究对象,在P-R方程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Hysys对轻烃回收进行模拟,采用部分回流并换热以吸收天然气中的重烃组分的方法,探讨了影响冷油轻烃回收的主要因数如冷油回流量、冷油回流温度以及精馏塔塔板数等,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了适当的优化得出比较恰当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New requirements for very low sulfur content (10 ppm) in liquid motor fuels demand novel approaches for ultra-deep desulfurization. For production of near-zero-sulfur diesel and low-sulfur fuel oil, removal of refractory sulfur compounds, like 4,6-dimethyldibenzothiophene and other alkyl-substituted thiophene derivatives, is necessary. Elimination of these compounds by hydrodesulfurization (HDS) requires high hydrogen consumption, high pressure equipment, and new catalysts. Various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processes, including recent advances in this field for diesel fuels, and the drawbacks of this technology in comparison with HDS are examined and discussed. It is shown that the oxidation of sulfur compounds to sulfones with hydrogen peroxide allows for production of diesel fuels with a sulfur content of 10 ppmw or lower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room temperature. The gas phase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sulfur compounds with air or oxygen is feasibl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higher temperatures: 90–300 °С and offers better economic solutions and incen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