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寻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萃取效果与微观混合之间的关系,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分别对IS-RPB萃取传质性能与微观混合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于萃取传质性能研究过程中选用了水-苯酚-磷酸三丁酯(煤油)和煤油-苯甲酸-水2个萃取体系;对于微观混合效果的研究采用化学偶合法,以α-萘酚和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的串并联偶合反应为工作反应。结果表明:IS-RPB萃取传质性能与微观混合效果密切相关,在实验范围内,萃取传质性能随微观混合效果的增加而提高。通过因次分析方法,给出了描述IS-RPB设备参数、操作参数对萃取传质速率影响的关联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反应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反应器的微观混合比传统反应器更加强烈,制备纳米硫酸钡的研究佐证了IS-RPB反应器强化了微观混合特性.除此以外,IS-RPB反应器在结构方面还具有多项胜过传统反应器的优点,是一种极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反应设备.  相似文献   

3.
4.
5.
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内进行了磷酸三丁酯(TBP)对苯酚稀溶液的络合萃取实验研究。在研究IS—RPB转速和撞击流初速对萃取级效率影响的基础上,确定了最适宜操作条件。在最适宜操作条件下,应用不同体积组成的TBP 煤油萃取剂对苯酚稀溶液进行萃取,得到了95%以上的除酚率。动力学分析表明,TBP与苯酚的络合反应是一个快速过程,IS—RPB作为萃取器使用可以对扩散类型的萃取过程提供很高的萃取级效率。  相似文献   

6.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制乳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在乳状液膜制备方面的特点进行研究,并与普通制乳方法进行比较,重点对两种方法的制乳率以及制得的乳液的稳定性、溶涨率等特性进行了考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在制备乳液方面具有制备时间短,乳液性能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作为萃取设备,选用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稀释于煤油中),对络合萃取法分离醋酸稀溶液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对于磷酸三丁酯与醋酸的络合萃取过程具有良好的萃取传质性能,萃取级效率高达98%以上;采用三级错流萃取流程,获得了94.0%的醋酸萃取率,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以质量分数15%的氢氧化钠溶液为反萃取剂,经反萃取操作后实现萃取剂的再生,再生后的萃取剂萃取性能无明显变化.综合考虑了萃取剂、萃取设备及萃取工艺对于络合萃取过程的影响,为络合萃取技术在醋酸稀溶液回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形成的原理,通过该设备在制备纳米硫酸钡中的成功应用,进一步对其微观混合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对含酚废水的萃取性能研究和制乳性能研究。应用研究表明,撞击流—旋转填料床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快速混合化工设备。  相似文献   

9.
刘有智 《化工进展》2009,28(7):1101
超重力液-液接触过程强化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文中详细阐述了实现超重力液-液接触的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装置的结构及其接触和反应过程机制,着重介绍了混合过程和机制原理、混合特性的实验表征,并与常用混合器的混合效果进行了对比。从应用研究方面,分别介绍了IS-RPB在液-液萃取、液膜分离方面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情况,并与普通方法进行了比较;从反应工程的角度,分析了超重力液-液反应过程及在超细粉体制备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展。对该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以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作为萃取器和反萃取器,以磷酸三了酯(TBP)作为络合萃取剂,以煤油为稀释剂,以氢氧化钠溶液为反萃剂,对含苯酚废水进行了萃取与反萃取的单级试验研究。在研究IS—RPB两个主要操作参数撞击流初速ν_0和转速N,油水比R以及TBP在油相中的体积分数对级分配率D的影响基础上,找到了最适宜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得到了高达95%以上的除酚率。  相似文献   

11.
FeCl2×4H2O和FeCl3×6H2O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采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制备Fe3O4纳米颗粒,考察了超重力因子、液体流量和反应物浓度对Fe3O4颗粒粒径的影响及其对Pb(II)和Cd(II)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随超重力因子、液体流量及反应物浓度增加,Fe3O4颗粒的粒径减小,最佳制备条件为超重力因子65.32、液体流量60 L/h及FeCl3×6H2O浓度0.321 mol/L,该条件下所制超顺磁性单分散Fe3O4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10 nm,饱和磁化强度为60.5 emu/g. Fe3O4纳米颗粒对Pb(II)和Cd(II)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计算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0.47和13.04 mg/g.  相似文献   

12.
采用CO2-NaOH体系,在中试规模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传质实验,考察了气速、液体喷淋密度、超重力因子、气液接触时间对错流旋转填料床的总体积传质系数KLa及有效传质比表面积ae的影响. 结果表明,KLa和ae均随气速、液体喷淋密度和超重力因子增加而增大,KLa随气液接触时间增加先缓慢增大后急剧下降,ae则随气液接触时间增加而缓慢下降. 最佳操作条件为:气速1.69 m/s,液体喷淋密度32 m3/(m2×h),超重力因子104,气液接触时间0.1 s. 错流旋转填料床在处理大气量气体时传质效果增强,是同类文献错报道的1.52~2.32倍. 对各操作参数下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关联式KLa=1.8221(atDL/dp)ReL0.6371GrL0.0548ScL0.0623和ae/at=2980.9ReL0.2349FrL-0.045WeL0.5023f-0.5.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氨+空气)-水这一典型的气膜控制传质体系,研究了旋转床(RPB)中填料内支撑对气膜控制传质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旋转率传质系数值提高;随着液量的增加,旋转床传质系数值降低。与无内支撑时情况相比,有内支撑时的传质效果变差。在40%-100%开孔率范围内,随着开孔率的增加,传质系数值缓慢升高,而内支撑在填料中安置位置对传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旋转床填料中的传质及其模型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氮气解吸水中溶解氧,发现了三个在前人研究中未曾提及的重要现象:(1)保持填料外径而扩大内径,平均体积传质系数增大;(2)比表面积大小并不是传质好坏的决定因素;(3)转子填料与旋转床机壳间空腔中液滴表面的传质量,对整个装置中的传质总量,有不可忽略的贡献。据此,建立了基于液体在填料内微粒化,传质同时在填料和液滴表面进行的传质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较好地与实验结果吻合,并对上述三个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蒸馏过程中旋转填料床的传质和流体力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精馏实验装置,以甲醇-水溶液为物系,在常压、全回流操作条件下,研究了旋转填料床的传质和流体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旋转填料床的理论塔板数随超重力因子和气相动能因子的增大出现峰值,理论塔板高度最小为0.0109 m;气相压降随气相动能因子、超重力因子的增大而增大. 在实验基础上应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旋转填料床的传质、压降实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16.
吴敬怀 《广东化工》2007,34(6):9-11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填料塔设备,将穿流筛板引入到填料塔中。同普通填料塔相比,复合填料塔优化了液体分布和再分布装置,节省了大量空间,压降低,穿流筛板本身又有优良的传质性能,因此具有比普通填料塔更好的性能。并对复合填料塔传质性能进行了测定和关联,得到了传质性能基础数据,可为复合填料塔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CO2-NaOH体系化学吸收测定不同超重力因子、液量和气液比(体积流量比)条件下的有效传质比表面积a,在相同操作条件下,以氨-空气-水体系进行空气吹脱含氨富液测定不同超重力因子、液量和气液比条件下的气相体积传质系数kya,从而得到气相传质系数ky,对其气相传质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a随超重力因子、液量和气液比增大而增大,kya和ky均随超重力因子和气液比增大而增大,随液量增大而减小. 通过对比可知,在相近操作条件下新型旋转填料床的气相体积传质系数比文献折流旋转填料床的提高36%. 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出a, kya和ky分别与气相雷诺数ReG、液相韦伯数WeL和伽利略数Ga之间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8.
旋转填料床气相压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要介绍了旋转填料床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 ,着重讨论了旋转填料床气相压降的实验及理论研究情况 ,分析了气相压降与旋转填料床转速以及气体流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旋转填充床中湿法脱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氧化物对环境和人体有很严重的伤害,随着法规对氮氧化物排放要求越来越严厉,脱硝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今用臭氧预氧化模拟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而分别采用氢氧化钠和双氧水溶液作为吸收剂,在旋转填充床中进行氮氧化物的吸收研究,考察了操作条件及不同添加剂对脱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硝率随着O3/NOx摩尔比、吸收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气液比的增大而减小,而随着旋转床转速的增大,脱硝率先增大后减小。确定最优的工艺条件为O3/NOx摩尔比为0.6,吸收剂浓度为0.025 mol·L-1,旋转床转速为800 r·min-1,气液比为14:1,此时NaOH吸收剂的脱硝率可达到80%,H2O2吸收剂的脱硝率可达85%。在NaOH吸收剂中添加高锰酸钾、双氧水等氧化剂均能有效提高吸收过程的脱硝率。  相似文献   

20.
The performance of an immobilized packed bed reactor for the hydrolysis of rice bran oil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can be well described by a dispersion model with an average standard deviation of 0.0388. Global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estimated using the model and experimental data ranged from 0.095‐0.482 min?1, depending on substrate flow rates. A dimensionless mass transfe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herwood number and the Reynolds number was obtained as NSh = 3.96 ×NRe2.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