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杨鸿敏 《上海染料》1998,26(4):30-32
本文以酞菁绿膏状物为原料,采用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对其进行处理。研究了添加剂种类、添加剂用量对酞菁绿易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某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种不同类型添加剂复配、添加剂用量为颜料量的5% ̄7%时,可以提高颜料的易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自行设计并合成了分子量在1000以上,以多个-NH和-OH作为锚固基团的梳型大分子分散剂AAFC(烷基酚-烷基胺甲醛缩合物)。研究了用AAFC对酞菁绿颜料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考察了AAFC的不同加量对酞菁绿颜料的粒径分布、润湿性的影响。对经AAFC处理后的酞菁绿颜料的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能的色散和极性成分进行了估算。经50%AAFC处理后的酞菁绿颜料以正辛醇为分散介质,粒径在0 ̄1μm区间的粒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三种对酞菁绿颜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处理后产品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李时斌 《安徽化工》2002,28(5):20-21
介绍了CH超分散剂在酞菁绿表面处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酞菁绿颜料的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酞菁绿进行了表面处理,考察了不同极性基团,碳链长度,表面活性剂用量及不同分散介质对颜料粒子的粒径分布的影响,发现羟基,氨基和羧基作主锚固基团的SPAN和TWEEN类,脂肪胺和脂肪酸类表面活性剂均有利于酞菁绿颜料的细化,表面活性剂的最好用量为5%~8%,弱极性有机介质利于酞菁绿绿颜料的分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国内尚未生产的C.I.颜料绿36等酞菁系列品种及其应用,该项目1993年阶段性成果被评为A级,不久将投入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8.
发光颜料的表面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爱国  徐长富 《涂料工业》2003,33(12):16-17
采用适宜的助剂和工艺对发光颜料进行表面处理,使其分散性、耐水性、耐老化性等性能指标均有一定改善和提高,而对其发光辉度、比表面积和细度均没有明显的影响,解决了发光涂料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采用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酞菁绿进行了表面处理,考察了不同极性基团,碳链长度,表面活性剂用量以及不同分散介质对颜料粒子的粒径分布的影响,发现以-OH、-NH2和COOH作为锚固基团的Span和Tween类,脂肪胺和脂肪酸类表面活性剂均有利于酞菁绿颜料的细化。在锚固基团相同的条件下,碳链长度在12~18碳范围内随碳链增加有利于颜料的细化但作用不大。表面活性剂的最好用量为5%~7%。弱极性有机介质有利于酞菁绿颜料的分散。  相似文献   

11.
碳纳米管的分散及表面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濂  刘阳桥 《硅酸盐通报》2005,24(5):114-119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但碳管间易相互缠绕而发生团聚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碳纳米管的分散及表面改性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评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选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TiO_2进行表面处理,并采用热失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两相沉降测试、接触角测试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H–570改性使纳米TiO_2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在溶剂中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并且接触角提高到107°。将改性后TiO_2与聚丙烯(PP)基体通过熔融共混制成复合膜,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改性TiO_2存在较大的团聚,而改性后的TiO_2在PP中分散比较均匀,说明表面处理提高了TiO_2与PP的相容性。此外纳米TiO_2的添加对结晶和熔融行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夏天喜  全易 《染料与染色》2004,41(3):181-183
本文合成了几种增效超分散剂,并用于β-型铜酞菁的表面改性,其分散性、流动性和色光均有提高。结果表明,以聚酯为溶剂化链,胺或多胺类为锚基,通过砜基连接到铜酞菁分子上制成增效超分散剂。当超分散剂的用量由0%增加至8%时,体系的流动度由29增加到45;溶剂化链的分子量在1800-8000时,体系的分散性提高明显:在不同的脂肪胺中,多乙烯多胺效果最佳。这类分散剂都具有很好的抗絮凝性能,所制成的油墨长时间置放不分层。  相似文献   

14.
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菲  郝喜海  王振中  李慧敏 《广东化工》2010,37(5):13-14,36
表面改性处理通过各种表面添加剂与纳米微粒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改变微粒的表面状态,从而改善或改变粉体的分散性,改善耐久性、耐候性,提高表面活性,使纳米微粒表面产生新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适应不同的应用要求,从而大大提高材料的附加值。文章主要介绍表面包覆改性、局部化学改性、机械化学改性、胶囊化改性、高能表面改性以及沉淀反应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纳米粒子的分散机理、方法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纳米粒子团聚机理,并介绍了纳米粒子分散理论、方法,包括机械法和表面改性法,尤其详细地介绍了表面改性的方法,如:无机物改性纳米粒子表面、有机物改性纳米粒子表面、有机.无机复合改性纳米粒子表面,并介绍了相应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解决无机纳米粒子团聚的途径,以及目前解决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分散的最新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以水合Al2O3为改性剂对TiO2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并以六偏磷酸钠、硅酸钠为分散剂对纳米二氧化钛分散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摸索。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乙二醇、聚丙烯酸钠在不同条件下对表面改性后的TiO2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效果。并对其分散的稳定性及抗菌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经氧化铝改性的二氧化钛在乙二醇、聚丙烯酸钠的水溶液中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合成的酰胺二元醇和己二酸为原料合成聚酯酰胺(PEA),采用IR、^1HNMR和DSC对其进行表征,同时,以PEA为改性剂对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TO)粉体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均匀分散于苯酚-四氯乙烷溶剂中。研究其用量和改性时间对粉体分散性的影响,通过TEM对分散性进行表征,并探讨其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玄武岩纤维作为生物接触氧化载体材料的性能需求,采用乙酸乙酯纳米Si O_2分散液对其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比表面积分析进行表征,以实际挂载的微生物膜量以及COD和NH_3—N去除率来评价改性的效果。改性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比表面积增加,含氧官能团增加;与未经过改性的玄武岩纤维相比,每克玄武岩纤维实际挂载的微生物膜量增加了21.39%;处理过程中平均每个时间段内COD以及NH_3—N去除效率分别提高了8.1%和6.2%。  相似文献   

20.
《合成纤维》2017,(1):26-29
采用阳极氧化法对碳纤维进行了表面处理,并探讨了表面处理后碳纤维接触角、强度的变化和碳纤维强度离散性的表征方法。研究发现:碳纤维在阳极氧化表面处理后,接触角变小,说明浸润性增强,强度略有下降,离散性略有增大;表面处理后随放置时间延长,接触角有一定程度增大,强度继续下降,离散性继续增大。用强度CV值和韦伯分布拟合强度所得的韦伯模数两种不同指标表征了表面处理后碳纤维的强度离散性,经验证,两种表征方法的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