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obHill 《今日电子》2003,(9):10-10,12
分布式供电体制(distributed-power architectures,DPA)的盛行,极大地促进了集成DC/DC变换器的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DC/DC变换器在评测、对比和选型时的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协助DPA设计人员在市场上挑选出合适的产品。功率、输入和输出首先要考虑的是输入电压、额定功率以及输出电压的大小和种类。根据额定功率的大小,DC/DC变换器通常可分为超低功率(1W以下)、小功率(1~9W)、中功率(10~150W)和大功率(150W以上)等类别。大多数变换器的输入电压是12V或24V,对于那些要求输入电压可变或者输入电压不标准的场合,可以选用具有宽电源输…  相似文献   

2.
采用四开关的设计方法和思路,设计了一款Buck/Boost结构DC/DC变换器芯片,该芯片具有较宽的输入输出电压范围(2.5~5.5 V),可调式开关频率(250 kHz~2 MHz),通过输入输出状态来选择工作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电源的使用效率.基于CSMC 0.5μm工艺,对电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DC/DC变换器效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双路独立输出DC/DC电源变换器的设计方案,采用该方案成功地研制出军用G类双路独立输出±15V/1.5A(45W)混合集成DC/DC电源变换器,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一种DC/DC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具有升降压功能的DC/DC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具体地分析了该DC/DC变换器的设计(拓扑结构、工作模式和储能电感参数的设计),详细地阐述了该DC/DC变换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最后给出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基于超级电容的双向多端口DC/DC变换器设计方法。在常见的6种单管DC/DC变换器的开关管和二极管两端分别反向并联二极管和开关管,构成双向DC/DC变换器单元,以超级电容为各个变换器单元的连接枢纽,其两端电压作为直流母线电压,构成一个各个端口之间可以互相传递能量的双向多端口DC/DC变换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变换器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双向多端口DC/DC变换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基于混合集成电路工艺设计的抗辐照DC/DC变换器设计优化方法。在保障抗辐照能力的前提下,着重对转换效率和隔离反馈技术进行优化,研制了一款抗辐照DC/DC变换器。实现了在小尺寸下将30~80 V输入电压转换为8 V/80 W额定输出,转换效率达到86%。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抗辐照DC/DC变换器电参数和辐照试验验证,其抗总剂量辐照达到100 krad(Si),单粒子功能失效阈值LET≥75 MeV·cm2/mg。电路具备良好的抗单粒子瞬态能力,可在星载环境下稳定、高效工作。  相似文献   

7.
PWM DC/DC变换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电路的设计中,电源是一个关键部分。数字电路大多需要直流稳压电源,且由于芯片种类繁多,所需电压也多不一样,于是DC/DC直流变换器得到了大量应用。目前使用较多的DC/DC变换器是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开关变换器,通过控制电压振荡波形占空因数来得到  相似文献   

8.
武斌  刘洋  罗丁  陈灏  吴昕 《微电子学》2016,46(6):859-862, 868
结合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其中子失效模式以及试验环境,讨论了DC/DC变换器中子试验的在线测试技术,提出了解决长线造成测量误差的具体办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变换器进行了电压校准,达到了在0~20 V范围内电压测试误差不超过±50 mV。  相似文献   

9.
浅谈DC/DC变换器控制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针对DC/DC变换器的特点,在现有控制和建模方法的基础之上,对DC/DC变换器的现代控制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简要讨论了其控制原理,并比较了各种现代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DC/DC变换器控制方法的发展作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卫星用DC/DC变换器的高可靠和长寿命,是确保其完成飞行使命的基本条件之一.但人们对DC/DC变换器可靠性的认识通常集中在元器件固有质量或产品组装工艺缺陷方面,往往忽略了系统设计(包括技术方案和电路拓扑设计、输入/输出接口设计、环境试验条件适应性设计等)缺陷和电压、电流和温度应力对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强化DC/DC变换技术的实践教学,基于多绕组变压器和反激电路原理,开发一套DC/DC变换器教学系统。设计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分析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计算变换器系统参数,建立数字仿真模型,设计变换器主电路、输出电压采样电路、开关管驱动电路等来搭建变换器实验平台。实验教学应用表明,该变换器实现宽输入/输出电压范围功能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TI生产的LM3481将开关电源的输入电压范围降低到了一个新台阶,最低工作电压仅2.9V.分析和研究采用PWM方法调制的高性能稳压控制芯片LM3481,以其为核心设计制作了一款体积小、功耗低、频率高、输入范围宽的DC/DC升降压型变换器,电路采用SEPIC拓扑结构.实测表明:LM3481 DC/DC变换器特别适合于物联网中的小型太阳能供电系统对3.3V电压的需求,能够很好地将不稳定的太阳能板输出电压转换为稳定电压供负载节点长久使用.LM3481给出了一个比单靠电池供电更优化的电源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航天器DC/DC变换器的热可靠性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实际的航天器DC/DC变换器进行热仿真分析,得到了其内部的温度分布特性。并对其进行了红外成像测试实验,通过红外成像测试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热仿真的准确性。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为航天器DC/DC变换器合理热设计提供了依据,也为同类电子设备的热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电子技术》2020,(4):29-33
蓄电池、超级电容等储能电池在供电过程中,其端电压会随着放电的进行逐渐下降,导致用电设备系统效率降低或超出设备供电电压允许范围。为避免储能电池直接供电存在的不足,利用NQ60升降压变换模块设计了一个程控升降压DC/DC变换器,该程控DC/DC变换器可实时检测输入和输出侧电压、电流参数,并通过CAN总线设置其输出电压及最大输出电流限值,将储能电池输出电压变换到设备允许的额定电压范围内,实现设备的稳定供电。通过对DC/DC变换器功率电路、控制单元的详细分析与设计,实现了该DC/DC变换器。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DC/DC变换器输出值可程控设置,输出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
由于车载DC/DC变换器的特殊应用环境,要求其具有小体积、大功率、高效率、高抗震的特点。文章研究了一种车载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全桥移相ZVS PWM控制和倍流整流技术,能较好地满足车载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各种性能指标。文中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实验结果和波形。  相似文献   

16.
胡进 《混合微电子技术》2002,13(1):33-35,51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高可靠,具有带2000μF容性负载能力的DC/DC变换器的研制和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具有同步功能的多块DC/DC变换器的设计技术,分析了这种工作方式的DC/DC变换器给整机带来的优越性,并详细叙述了此类产品的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18.
概述 近年来,随着一些高性能CPU的出现,如Pentium 4、Athlon等,需要输出电压更小,更大电流的DC/DC变换器,对热性能、EMI及负载瞬变应答(Load Transient)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单相DC/DC变换器日益显示出局限性。多相DC/DC变换器以其独特的性能,为高性能CPU电源的解决方案开辟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半导体温差发电是一种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由于热源温度变化会使温差发电器(TEG)输出电压随之波动,产生的电能不能直接供给用电设备,因此在温差发电系统中引入DC/DC变换器完成电压的转换。针对TEG的工作特性设计了由STM32F334单片机控制的数字DC/DC变换器,进行了硬件系统整体设计和主要参数计算。变换器通过4G网络与One NET云平台进行数据双向实时传输,实现了工作状态的远程监控。样机测试中,恒压模式下输出电压纹波小于50 m V,电流纹波小于40 m A,峰值转换效率高于93%,变换器的云端监控系统操作方便且通信误码率低,为后续分布式温差发电装置的集中控制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电磁干扰源及传输途径进行深入分析,从抑制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电磁干扰、控制电路PCB板信号隔离以及软件程序抗干扰三个方面进行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电磁兼容性研究,给出抑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大功率DC/DC变换器电磁干扰以及提高控制电路板及软件程序抗干扰能力的具体措施,为整车的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