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和发展。将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思想引入项目环境管理体系,延伸出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目前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初探阶段。以南昌市的某餐饮有限公司为例,总结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并简要介绍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发展过程,趋势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并为今后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韦莹  张红学 《柴油机》2015,37(1):51-52
针对某型柴油机台位试验时频繁出现后油封漏油的现象,分析了该后油封结构设计存在的缺陷,并对后油封结构做相应的改进设计。试验及装机运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后油封结构合理,能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解决了该型柴油机后油封漏油问题。  相似文献   

3.
《水电能源科学》2021,39(9):184-187,119
对于高扬程泵后设置空气罐防护的输水工程,水泵断电时输水系统的倒流动力往往很大。针对输水系统倒流动力过大而导致所需空气罐体积剧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泵后球阀兼作泄压阀的水锤防护方案,建立了泵后球阀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泵后球阀"先关后开再关"操作方案的可行性。结合实际长距离供水工程,对比分析了泵后球阀一段直线关闭、球阀两段折线关闭与泵后球阀"先关后开再关"操作方式的水锤防护效果,并对泵后球阀开启阶段的目标开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泵后球阀采用"先关后开再关"的操作方式能够解决输水管道超压问题,有效减小所需空气罐的体积,但开阀阶段球阀的目标开度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4.
对于扬程较高的输水系统,水泵抽水断电后产生的停泵水锤通常大于泵后阀门直接关闭产生的直接水锤。基于茹科夫斯基公式及水泵抽水断电的泵后降压规律,研究了泵后阀门关闭规律对输水管道沿线压力的影响,得到了水泵断电后泵后阀门最佳关闭时间的理论值,即Tg=Td,并结合实际输水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理论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高扬程输水工程,水泵抽水断电后,泵后阀门采用提出的理论值可使停泵水锤对输水系统产生的危害最小。  相似文献   

5.
对整个试验台进行了总体设计并提出了实现后下部防护试验台的总体设计方案,对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台的设计要求与研制的试验台技术参数进行了对比,通过试验与误差分析,证明了本试验台符合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台设计的要求,具有检测汽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某2 MW风电机组后机架为分析对象,利用ANSYS和FESAFE对后机架的板和焊缝进行极限和疲劳强度计算,计算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总体模型载荷路径完整和子模型结构细节较多的优点,得到了板和焊缝的极限和疲劳安全系数,并依据安全系数分布对后机架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后的结果表明,后机架的极限和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该方法可为后机架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一种实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已投运的CFB锅炉的后燃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燃料特性、锅炉负荷以及设计因素等对后燃的影响,并总结了对后燃特性的一些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风光互补发电项目后评价的问题,运用全寿命周期的思想从项目管理、项目效益、项目影响和项目可持续性四个维度构建了风光互补发电项目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物元—可拓方法建立了后评价模型。对某风光互补电站项目综合后评价表明,该模型正确可行,为大型风光互补发电项目提供了科学的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降低工厂天然气放空量的合理优化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红梅  黄禹忠 《节能技术》2003,21(3):37-37,45
文章介绍了某原油稳定装置利用放空天然气代替处理后的中压干气作为加热炉燃气的改造情况。改造后的系统降低了天然气放空量,节约了处理后的天然气,是一项值得借鉴的节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柴油机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与试验的对比获得了可信的计算模型,基于确立的计算模型设计了9种不同的后喷喷射策略,分析了后喷喷油量及主后喷间隔角对排放性能及缸内流动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后喷量和主后喷间隔角的增加,缸内燃烧放热规律及温度曲线的峰值降低,NOx排放降低。适当增大主后喷间隔角,加强了主后喷间隔期缸内气流的运动,能够促进Soot的氧化,但当间隔角过大时,一方面降低了缸内温度,另一方面使部分Soot扩散到活塞与缸套夹缝处,导致Soot难以氧化,致使Soot生成量增大。  相似文献   

11.
石灰石湿式制浆系统广泛应用于火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制浆系统的性能对整个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影响石灰石湿式制浆系统出力的因素有很多.针对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准大发电厂石灰石湿式制浆系统出力不足的问题,分别从下料系统、湿式球磨机本体、石灰石浆液旋流器、系统配置的仪器仪表及化验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影响系统出力的主要原因,并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晖  高远 《电力与能源》2012,(5):479-481
针对湿法烟气脱硫(FGD)装置在运行中存在承受高硫烟气能力较弱、脱硫效率较低、吸收塔浆液pH值偏高等问题,进行了添加DSA-5060型脱硫增效剂与脱硫效率、浆液pH值等关键参数之间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增效剂后,提高了脱硫效率、降低了吸收塔浆液pH值,FGD设备结垢现象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3.
SOx污染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SOx生成机理、S02污染控制技术的分类以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突出介绍了几种典型S02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如湿式石灰石烟气脱硫(FGD)技术、新型半干式FGD技术、工业型煤固硫技术的新方向—生物质型煤、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以及脉冲放电法脱硫脱硝技术。依据分析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鉴于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WFGD)的广泛应用,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三种典型的有机酸添加剂脂肪酸、己二酸和混合酸(DBA)的作用机理及对传质的影响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电站湿式石灰石/石膏脱硫系统中,为保证较高的脱硫效率(95%以上),吸收塔内浆液PH的控制是其中最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目前,电站中广泛采用石灰石浆液PH值为反馈信号,引入锅炉负荷信号和FGD进口S02含量作为石灰石浆液的前馈信号,进行石灰石浆液给料调节的方法,虽然提高了控制水平,但是由于吸收塔内化学反应过程的强非线性和...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广东珠海金湾发电有限公司2×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配套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FGD)装置,包括主要设计参数、流程及组成部分等。重点分析了FGD系统在运行中存在的煤质变化大、除雾器堵塞、GGH堵塞等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通过不断完善和解决这些问题,为FGD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可为同行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喷钙脱硫成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炉内喷钙──炉后喷水增湿烟气脱硫成套技术以及国内研究开发的集除水滴、固硫和除尘于一体的湿颗粒层过饱和增湿高效脱硫除尘技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提高脱硫效率和石灰石利用率、提高产品品质和降低厂用电率等问题,从优化分级效率的角度探索提高石膏旋流器性能的方法.采用试验的方法,寻找石膏旋流器结构和工作参数对分级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较高的入口压力、适中的溢流管壁厚和内径、较大的溢流管插入深度以及选用渐缩式阿基米德螺旋线入口结构等因素对石膏旋流器的分级效率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9.
火电厂采用烟气脱硫(Flue Gas Desulfuri zation,FGD)是减少SO2排放的一个有效措施,其中以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最为成熟。但FGD系统中增压风机控制系统的不可靠和GGH堵塞的问题,对锅炉稳定运行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打开脱硫系统旁路挡板、改变控制模式来提高锅炉烟风系统的稳定性,通过改善GGH在线冲洗方式等措施有效控制堵塞。针对这些问题以定州电厂为例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能源学会志》2020,93(2):518-532
The transition from limestone to lime-based flue gas desulphurisation system (FGD) was tested in a power station fired with high sulphur (S)-petroleum coke to better control the emissions of key pollutants. To this end, as a request of the power station owner to IDÆA-CSIC, we surveyed the power station fired with 70% S-petroleum coke and equipped with a slaked lime-based FG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with data from our previous works conducted at the same power station but operated with lower co-firing rates and a limestone FGD, the purpose being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impact that different FGD technologies may have on the fate, speciation and, ultimately, the emissions of key pollutants from the power station. Our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reaction pathways and speciation of key trace pollutants in the gypsum slurry including Cl, Mo, Hg and Se remained largely unchanged with the transition from limestone to lime-based FGD. By contrast, As, Cr, B, U and V speciation in the gypsum slurry was sensitive not only to the FGD sorbent, likely in response to differences in the pH, but also to the absence of ligands such as F.The highly alkaline lime slurry neutralised the H+ released by the formation of metal-complexes. This favoured the stability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ir oxy-anionic forms or forming hydroxyl complexes, as opposed to the acidic conditions in limestone-FGD gypsum from previous works. Enrichment in Mo, V and Ni in the fly ash was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mbustion of a petroleum coke. Other elements such as Pb, As, Zn, Cu and Se were also enriched in the fly ash relative to the boiler sl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