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宗昌  李峰  任慧平 《稀土》2006,27(5):57-61
通过对L a在高纯净钢中合金化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固溶L a对γ→α相变产生明显的影响,细化铁素体晶粒,提高了硬度。但对退火组织的铁素体晶粒影响不大。退火后的铁素体晶粒内部的亚晶界较为明显。在冰盐水淬火时,L a使得γ→α多型性转变按块状相变方式进行,铁素体晶界呈现不规则形貌,铁素体晶粒呈块状,有时呈条片状或针状。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高温光电子能谱方法对La2O3-Mo阴极及碳化La2O3-Mo阴极材料表面La2O3的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a2O6并不具备文献报道的极好的化学稳定性.材料中的La2O3在高温、真空条件下,其部分晶格氧发生分离.La2O3可以被Mo2C还原成单质La.单质La的结合能高于La2O3的结合能.实验证实单质La3d5/2的结合能为835.96eV,并首次给出La3d3/2的结合能实验数值为852.23eV.  相似文献   

3.
(Ce-Zr)mA1-mO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铈锆、铈锆镧、铈锆镨复合氧化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BET法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手段对复合氧化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高温焙烧条件下不同铈锆摩尔比和掺杂镧镨对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掺杂La和Pr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Ce0.76Zr0.24O2在高温焙烧后仍然保持着立方相的固溶体结构,衍射峰没有发生分裂,有着比较好的高温热稳定性;掺杂La和Pr以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氧化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La2O3对钼烧结坯力学性能的影响。将纯钼及不同La2O3含量的ODS钼合金在1500℃和2050℃真空退火后,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La2O3后,无论是轧制状态还是高温退火后,材料的抗拉强度均显著高于相同加工状态的纯钼。La2O3强化钼合金的再结晶温度显著提高,因此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从而改善了材料从高温加热回复至室温的低温脆性。  相似文献   

5.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最有发展潜力的燃料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该电池阴极材料La1-xSrxMnO3的制备方法,比较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制备方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的研究进展。指出:自蔓延高温合成法能显著缩短阴极材料的制备周期和减少能耗,从而能降低其制造成本、促进其实用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SHS)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材料La1-xSrxMnO3(LSM); 研究成形压力、稀释剂添加量等参数对反应过程及合成产物性能的影响; 采用XRD、ICP研究SHS法合成LSM的物相和晶型结构. 结果表明: 自蔓延高温合成产物为钙钛矿结构菱方晶系La1-xSrxMnO3, Sr含量的变化引起合成产物特征峰的位置和半峰宽变化; 随着Sr含量的增加, 合成的LSM粉末粒度变细, 晶格常数a和c减小.  相似文献   

7.
镧热还原氧化钐过程镧的非平衡扩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化学分析法和热重法对镧热还原氧化钐的反应产物镧渣进行分析,得到坩埚不同部位镧渣的镧的扩散量△La和实际反应物料的Sm2O3∶La的比值,并把理论反应物料的Sm2O3∶La和实际的比值相比较。结果表明:真空高温条件下,还原剂金属镧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有固定方向的扩散迁移。金属镧从反应物料中的由内向外的非平衡扩散,造成金属镧在反应物料中的分布不均,表面富集而芯部贫乏,降低了还原剂金属镧利用率及产物金属钐收率。  相似文献   

8.
张恒  董新法  林维明 《稀土》2007,28(2):30-32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2-xBaxCuO4系列材料并考察了其氧渗透性能。采用XRD、碘量法和透氧测定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x=0~0.3的范围内,所有样品均保持K2NiF4型的结构。随着Ba掺杂量的增大,晶体结构从富氧型转变为缺氧型。材料晶体中CuO2晶面的空穴浓度(p)对其透氧性能有重要作用,材料的透氧量随p值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钙钛矿氧化物La1-x MxCoO3-δ的电输运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1-xMxCoO3(M=Ca,Mg,Sr,x=0.2,0.4,0.6),用四探针法测试了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直流电导率和不同频率下的交流电导率。结果显示样品的直流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电输运性能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具有较高的离子和电子电导率。而交流电导率的测试反映出电导是由晶界导电过程向晶粒导电过程变化的。热重分析测试表明随着温度和掺杂浓度的增加氧空位增加,氧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杨莹 《有色矿冶》2007,23(1):39-41
采用熔盐电解法研究了La2O3电脱氧反应过程。由电位阶越实验及取样电流电位分析和对电解产物进行X衍射分析表明La2O3的电脱氧反应是可以进行的,La2O3得电子还原为低价脱氧产物LaO,接着LaO作为中间产物与阳极气体Cl结合生成氯氧镧。  相似文献   

11.
耿谦  张育兵  高雅春 《稀土》2007,28(6):71-74
以低质珍珠岩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设计,研制出低温烧成卫生瓷坯料配方,针对其坯体色深、白度低的情况,成功研制出La2O3基高强乳浊釉对其有效遮盖.经生产实际运行,产品指标均达到企业标准要求,不仅实现了用低质料生产优质卫生瓷的目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坯体的烧成温度,缩短了烧成周期,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对镧热还原氧化钐的反应产物镧渣,通过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发现:镧热还原氧化钐过程中,还原剂金属镧由反应物料的内部扩散至表面并产生富集,造成金属镧利用率及金属钐收率下降。通过配料优化试验,找出了提高金属镧利用率及金属钐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复合添加Zr、Cr和La对铝再结晶温度的提高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99.99%高纯铝为原料,以中间合金形式复合添加zr、cr和La,采用铸锭冶金法制备铝合金。通过对合金的组织结构观察和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复合添加zr、Cr和La对铝再结晶温度的提高作用。结果表明:在铝中同时添加0.1%Cr和0.28%La(质量分数,%,下同),可使铝的再结晶起始温度提高约30℃,铝的再结晶得到抑制;复合添加0.09%Zr、0.1%Cr和0.14%La,铝的再结晶起始温度提高了约30℃,终了温度提高约60℃,铝的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现象得到显著的抑制。与同时添加Cr和La相比,复合添加Zr、Cr和La对铝的强化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Zr、Cr和La的复合添加对铝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铝中复合添加Zr、Cr和La可明显抑制铝的再结晶,并使铝强化。与同时加入Cr和La相比,同时添加Zr、Cr和La能更有效地抑制铝的再结晶,强化合金能力也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ICP—AES法测定锌铝合金中的微量镧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简称ICP—AES)法同时测定锌铝合金中的镧、铈元素。对样品溶解条件及影响其光谱测定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试验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La的检出限为0.0011μg/mL,Ce的检出限为0.013μg/mL,回收率97.0%~104.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0%。方法中La的测定范围0.001%~0.5%,Ce的测定范围0.005%~0.5%。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用于锌铝合金中La、Ce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对不同La2O3含量及不同掺杂方式中,钼粉还原过程及粉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掺杂方式对La分布均匀性有显著影响,以二氧化钼为掺杂母体的La分布均匀性较以纯钼粉为母体时的均匀性高;La2O3在还原过程中起到细化粉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La2O3在空气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继民  沈雷军  韩莉  谭润华 《稀土》2002,23(3):72-73
通过对 L a2 O3 粉末在空气中吸水的增重测定及增重前后的 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 ,发现 L a2 O3 吸水之后转变成 L a(OH) 3 。因此 ,L a2 O3 是一种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化合物 ,从前文献中关于“L a2 O3 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氧化物”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SHS法合成La1-xSrxMnO3的烧结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HS法制备了SOFC阴极材料La1-xSrxMnO3(LSM)}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烧结LSM强度、相对密度与掺Sr量的关系,烧结试样的孔隙率以及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Sr含量的增加,合成LSM粉末的粒度增大,烧结试样的相对密度略有降低;较高的烧结温度有利于降低试样的孔隙率;烧结LSM的热膨胀系数与YSZ匹配较好。  相似文献   

20.
用熔炼-退火-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SPS)制备了晶粒尺寸均匀的La0.7Fe3CoSb10材料.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SPS工艺,包括粉末粒度、烧结温度及烧结时间对该材料相对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试样的相对密度随烧结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增高;通过控制退火温度可有效地控制材料最终的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