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关键 《大众用电》2003,(12):14-15
0 引言 高压直流(HVDC)输电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HVDC是交流输电的有效补充,是“大区联网”的有效手段,理性分析HVDC输电系统的优缺点对合理建构电力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型风力发电机与HVDC系统在风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顺礼 《吉林电力》2003,(2):20-21,34
介绍了瑞典纳苏登Ⅲ风场中使用的新型高压同步电机和分散整流、集中逆变的HVDC系统,它们的组合可将电力直接送入当地高压电网,使整个风场的电气系统犹如一台大型高压变频调速的同步发电机。  相似文献   

3.
改善交直流混合系统阻尼特性的HVDC模糊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设计了一个用于改善交直流混合系统阻尼特性的HVDC模糊控制器,该模糊控制器既能根据运行条件修改增益,提高其控制性能;同时该模糊控制器的附加控制量ΔU提高交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系统的阻尼,抑制系统的振荡。分别用传统控制与模糊控制方法对三机交直流系统的模型用NETOMAC软件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在系统受到大干扰时,模糊控制器较传统的P-I控制器能更好地抑制交直流混合系统中交流系统的振荡、增强系统的阻尼,提高交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背靠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稳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背靠背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已经在交流系统连网中得到了应用。在连续不同频率的交流网络时,它不仅存在通常HVDC系统的特征谐波,非特征谐波,还存在着间谐波。文章通过一个6脉波桥通用仿真模型的建立,采用时域离散分析(DTA)方法对背靠背HVDC系统进行了稳态仿真研究,春结果是研究AC侧,DC侧谐波特性及其联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 直流输电(HVDC)以其易于联网、系统稳定、宜大功率远距离输电一系列优点正被世界各国所采用.目前,HVDC的换流装置所使用的是换相关断型晶闸管构成的它激式换流器.  相似文献   

6.
含有多馈入直流的交直流混合电网高压直流建模研究   总被引:41,自引:9,他引:41  
讨论了目前研究交、直流混合电网时在直流建模方面存在的模型过度简化及模型选用不恰当问题;分析了稳定性研究中直流建模的一般方法,指出了简单模型、响应模型和详细模型的基本特征;基于NETOMAC环境,以中国南方电网为原型对改进的直流响应模型和直流详细模型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对比研究,分析了两种模型的优、缺点和适应性;对含有多馈入直流且直流落点邻近的南方电网,探讨了现有HVDC建模方法在研究大扰动下交直流相互影响及直流换相失败对邻近交直流系统的影响方面存在的明显不足。从基于动态相量法计及电压畸变的新直流相量模型研究和基于机电/电磁暂态模型的交直流混合仿真算法研究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可行的直流建模研究思路。研究成果为含有多馈入直流的交直流混合电网的安全稳定分析提供了建模依据和参考,也为仿真分析多直流逆变站的连锁换相失败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轻型直流输电--一种新一代的HVDC技术   总被引:54,自引:24,他引:54  
文章在阐明基于相控换流器(PCC)技术的传统高压直流(HVDC)输电技术特点及其不足后,介绍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SC)技术和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直流输电即轻型直流输电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前景,指出轻型直流输电技术将在更多的应用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联于弱交流系统的HVDC故障恢复特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4,他引:18  
周长春  徐政 《电网技术》2003,27(11):18-21
交流系统的强度会影响到高压直流输电(HVDC)的故障恢复速度,而不同的无功补偿方式对交流系统强度有不同的影响程度。文章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无功补偿设备,如固定电容(FC)、同步调相机(SC)、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及静止无功电源(SVG)在HVDC故障恢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SC及SVG能够增强交流系统,因此故障切除后HVDC可以较快地恢复;但SVC在故障恢复期间减弱了交流系统的强度,因此会延缓整个系统的恢复过程,甚至有可能引起后继的换相失败。  相似文献   

9.
HVDC系统中转换器的一般非线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换流器整流测定α角、逆变侧定直流电流控制问题,基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三阶非仿射非线性控制模型,根据逆系统方法,设计了由非线性反馈线性化和满足一家极点配置要求的组合换流控制器,并分析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初步表明了文中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丁莉 《贵州电力技术》2005,8(1):10-14,9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输电方式的改进,直流输电技术日益成熟。我国及我省相继进行了直流输电的探索和建设,直流输电在电力传输中将日益受到重视。但在交直流传输电网中,稳定性问题又是一个新课题,直流输电方式的运用,增加了电网稳定性研究的技术难度。本文通过阐述交直流输电的优确点及技术经济比较,以及共存时的稳定探讨,提高对交直流共存电网稳定性认识。  相似文献   

11.
HVDC系统中换流站的辅助模糊控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在换流站两侧传统的P—I型电流调节器、电压调节器基础上分别引入辅助控制变量,该辅助控制变量由模糊逻辑控制器生成。用传统控制与模糊控制分别对三机系统进行的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当交流系统受到扰动后,模糊逻辑控制能改善换流站直流电流的恒定性,而且提高了交直流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在高压直流(HVDC)系统直流侧实现性能优良的有源直流滤波器(ADF)抑制谐波的关键问题之一是ADF的控制器设计。但是,对于超长蹁架空线路的HVDC系统,ADF的控制器难以按常规方法设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ADF的自校正前馈控制算法及其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控制性能的影响,。而且能根据HVDC系统不同的运行方式自动调整控制模型及决策器参数。给出了以葛一南(GZB--NQ)HVDC线路为对象的ADF  相似文献   

13.
徐政 《电网技术》1997,21(1):12-16
本文通过对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的模型系统的分析,对联于弱交流系统的直流输电的输送功率特性作了研究,详细讨论了最大功率曲线、最大可送功率、临界短路比和边界短路比的概念和算法,并提出了划分交流系统强弱的一种准则。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详细模型的HVDC系统非线性输出跟踪控制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往的HVDC系统控制研究采用的模型不够详尽,为了更真实地考察HVDC系统的特性,文中采用详细模型直流线路动态及触发延迟。采用此详细模型后微分几何方法及逆系统方法不便应用,为此提出了非线性输出跟踪控制器设计的关联度方法,这种方法物理意义明确,数学简单,适用范围广。应用此方法设计了详细模型下HVDC系统的非线性输出跟踪控制器,数学仿真表明所设计的这种HVDC系统控制器效果良好,关联度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田杰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25(9):10-14,42
在介绍MACH2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SCADA系统、交流站控系统、直流极控系统、直流保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详细介绍了直流极控系统,包括其基本控制策略、基于电流过零信号的阀触发的监视和控制功能、无功功率控制、系统监视和切换功能。该方案已在我国葛洲坝-上海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改造中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HVDC系统电容换相换流器特性分析(Ⅱ):无功功率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高压直流(HVDC)系统中电容换相换流器(CCC)的无功功率补偿情况。基于换流器无功率出现的欠补偿,全补偿及对补偿三种情况,提出了经济补偿度概念,并以某直流工程换流器设计参数为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经济补偿度下的换流器无功功率设备的投资可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8.
电容换相换流器是一种新型换流装置。本文的第Ⅰ部分阐述了CCC的工作机理,进行了矢量分析、流形分析以及各种运行特性分析,并对CCC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交流侧滤波方案的设计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的发展及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逐步形成,多馈入直流系统的谐波问题日显突出.由于多馈入直流系统交流侧的母线电压严重畸变,现有的针对单谐波源的滤波方案已不再适用.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交流侧滤波方案,即在系统与负载之间并联由无源滤波器串联有源滤波器构成的混合滤波器,再在该混合滤波器之前与负荷串联一个有源滤波器.仿真比较了采用混合有源滤波方案与只投入无源滤波器时的滤波仿真效果,结果表明混合有源滤波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母线上的谐波含量,从而抑制了负载谐波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贵广直流工程在2007年1月期间由于绝缘子覆冰导致极I降压重启动的故障情况,给出了降压重启动的原理、过程分析以及实际录波波形,阐述了各电气量的变化特点,最后根据直流降压运行时间表,指出直流线路降压重启动功能的特点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