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依据方正断陷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确认,方正断陷发育拉张或张扭、挤压或压扭、走滑3种断层类型,形成地垒式、地堑式、阶梯状、Y字形或多级Y字形、叠瓦状、对冲式、正花状、负花状8种断层组合以及伸展、挤压、走滑、反转4种构造样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层组合和构造样式的成因机制、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方正断陷构造格局、构造演化和预测有利含油构造类型与分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庆外围盆地依—舒地堑方正断陷是石油地质条件最好的地区,先后分别提交了石油和天然气三级储量。方正断陷勘探结果表明:断裂构造是最主要的构造类型,断裂对油气的运聚成藏及后期调整改造均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新安村组和宝泉岭组一段是主要的含油气层段,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水下重力流沉积体系;通过对典型油气藏解剖,方正断陷主要有6种类型油气藏,评价优选柞树岗次凹、东部大罗密构造带和德善屯次凹为下步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3.
依—舒地堑方正断陷是大庆油田勘探有利的接替领域。在前人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对方正断陷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油气成藏存在3个主控因素,一是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及成烃演化控制断陷油气分布,二是良好储集物性及泥岩盖层是成藏的关键,三是断层与生、储、盖层的空间匹配控制油气成藏;预测断陷内存在3个有利预探区带,应以寻找生油凹陷周边的断块油藏为主,凹陷两侧构造邻近生油凹槽,是下步勘探重点地带。  相似文献   

4.
前人对方正断陷的研究多以三维地震资料覆盖工区为主,很少研究二维地震工区。以方正断陷南部李家店次凹二维地震资料覆盖区为基础,对李家店次凹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断层剖面特征多为"y"字形、花状、台阶状等,断层平面组合特征呈现继承性规律变化;李家店次凹构造在白垩纪经历了早期裂陷成盆阶段、中后期回返抬升阶段2个演化阶段,在新生代经历了新安村—乌云组、达连河组的再次下沉阶段、达连河沉积末期的抬升阶段、宝泉岭组的稳定沉降阶段和新近系走滑拉分阶段4个演化阶段。该研究弥补了方正断陷整体性认识上的不足,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断陷末期反转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地震勘探资料的解释和分析,本文将松辽盆地断陷末期的构造反转样式划分为地层反转、断层一地层反转和地层掀斜三种类型。断陷末期构造反转活动对徐家圈子断陷、梨树断陷等影响较大,形成了背斜、逆断层等反转变形构造;对于其他断陷则主要是造成地层掀斜。本文采用层长不变、面积守恒原则,对解释剖面进行了二维平衡恢复。通过分析认为,构造反转活动开始于早白垩世沙河子期末,结束于早白垩世营城期末,其结果导致了松辽盆地断陷期的结束、区域隆起和剥蚀。通过对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球演化节律特征的分析,本文探讨了断陷末期反转构造的形成机制,发现该期构造反转活动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最大压应力方向为北东东一南西西向,地幔隆起的衰减和回落导致脆性地壳产生挤压应力,形成相应的收缩反转构造。  相似文献   

6.
依-舒地堑经历了早期断陷和晚期消亡两大发育历程,与大的构造演化阶段相匹配,形成了4个超层序、20个层序。母岩分布、古水流特征等综合分析表明,方正断陷存在3个物源区,从新安村组至达连河组湖相的沉积边界逐渐向沉积中心迁移,致使烃源岩层位不断变化,但总体赋存于强烈断陷期和初始断陷期。依-舒地堑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低位体系域,高位体中仅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7.
依-舒地堑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舒地堑经历了早期断陷和晚期消亡两大发育历程,与大的构造演化阶段相匹配,形成了4个超层序、20个层序。母岩分布、古水流特征等综合分析表明,方正断陷存在3个物源区,从新安村组至达连河组深湖相的沉积边界逐渐向沉积中心迁移,致使烃源岩层位不断变化,但总体赋存于强烈断陷期和初始断陷期。依-舒地堑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低位体系域,高位体系域中仅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8.
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对中国东北地区方正断陷新生代辉绿岩岩体进行了系统识别并探讨了其油气地质意义。方正断陷东北部广泛发育新生代辉绿岩岩株和岩床等侵入体,在测井上表现为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值低、电阻率值高等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杂乱反射,岩体边部则以强反射和高振幅异常为特征。这些侵入体空间形态不规则但总体呈NE向延伸,与同时期活动的NE向大断裂近于平行,形成于伸展或张扭构造背景,可能与渐新世中期(约30 Ma)或中新世中期(约13 Ma)两期基性岩浆热事件有关。泥岩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显示断陷东北部的热演化存在明显的高值异常,结合构造演化分析,认为是新生代辉绿岩的侵入显著提升了局部的地温场,从而导致烃源岩加速成熟的异常热演化。此外,辉绿岩的侵入可能形成多种相关的油气圈闭,应是今后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盆地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方正断陷方3井区砂砾岩构造气藏描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3井区天然气藏是目前方正断陷第三系地层中发现的唯一气藏,该气藏特征的详细描述对指导方正断陷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利用精细构造解释、波阻抗反演等方法落实了方3井区圈闭形貌,通过储层横向发育规模预测确定了气藏平面分布范围,根据录井、测井、试油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建立了气、水层判别标准,指出了气藏气、水层的分布规律、储集特征及温度与压力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表明,方3井区气藏类型为层状构造气藏,储集层以砂砾岩为主,综合评价为中深层、低产、中丰度、小型气藏。  相似文献   

10.
双城断陷地质结构与主控断裂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双城断陷主控断裂构造形迹复杂,其形成机制和期次一直是争论较大的问题。根据断陷类型分类的依据,对双城断陷主控断裂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分析,指出双城断陷NNE向、NW向和NEE向断裂是在同一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主控断裂,NW向(NWW向)和NEE向(NE向)构造为张扭性断裂,控制着双城断陷构造深凹区的形成和发育规模。研究成果为深层天然气富集区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通过二维、三维地震连片解释,落实了断陷结构和构造格局,结论认为:莺山凹陷为构造深凹区,规模较大,受张扭性断裂控制,是继徐家围子之后深层天然气勘探的主力接替区。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方正断陷油气成藏规律,基于源岩和盖层的发育及分布特征,从二者空间匹配关系入手, 对该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方正断陷主要发育 2 类 5 套源盖空间匹 配关系,其中自源自盖型 2 套,主要发育于新安村+乌云组;下源上盖型 3 套,主要发育新安村+乌云组 至宝二段。 Ⅰ和 Ⅲ 套源盖空间匹配关系在整个断陷均有分布,Ⅱ 和 Ⅴ 套仅分布于断陷东部,Ⅳ 套仅分 布于断陷西部。 5 套源盖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 3 个方面,分别为源盖 空间匹配关系的数量控制着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层位, 同一层位源盖空间匹配关系的数量控制着油气聚 集的数量以及源盖空间匹配关系中盖层的质量控制着油气聚集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大庆外围盆地勘探潜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大庆外围盆地存在多套烃源岩层和多种类型的储层,各盆地区域构造条件不同,盆地的沉积盖层和成藏条件也不同。从烃源岩厚度、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油气资源量等几方面入手,对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依—舒地堑汤原断陷和方正断陷、漠河盆地、大杨树盆地等外围重点盆地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预测了各盆地的有利含油气区带,研究确定了外围盆地主要四套勘探层系,其中主要发育于大杨树、汤原、三江的下白垩统第二勘探层系和发育于汤原、方正断陷的第三系第四勘探层系是目前主攻重点。由此确定了三江盆地绥滨坳陷和依—舒地堑为战略突破盆地,漠河盆地和大杨树盆地为战略展开盆地。  相似文献   

13.
依舒地堑烃源岩及资源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依舒地堑位于黑龙江省中东部,为一新生代断陷盆地,沉积地层主要为陆相古近-新近系,生烃源岩为湖相泥岩。研究表明依舒地堑的主要烃源岩在汤原断陷以达连河组泥岩品质最优,母质类型个别达到Ⅰ-Ⅱ_A型,方正断陷以方3井钻遇的新安村组泥岩品质最优,母质类型与汤原断陷的达连河组泥岩相当;生烃的门限深度汤原断陷在700~2 000 m之间,门限深度的变化与局部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在方正断陷生烃的门限深度在800~1500 m之间,计算表明汤原断陷石油资源量为(1.385~2.77)×10~8 t,天然气的资源量为(150.7~299.5)×10~8 m~3;方正断陷石油资源量为(0.853~0.942)×10~8 t,天然气的资源量为(263.8~366.0)×10~8 m~3。  相似文献   

14.
方正断陷天然气成因类型复杂,查明气源对其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天然气组分及烷烃碳同位素特征,结合成气地质背景,对天然气的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通过不同构造单元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热演化程度差异,对比天然气热成熟度并进行气源探讨。结果表明:方正断陷天然气可以分为3类。A类天然气为干气,成因类型为催化过渡带气,为新安村组-乌云组湖相泥岩所生;B类天然气为湿气,成因类型为热成因煤型气,与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原油相伴生,为煤系泥岩所生;C类天然气亦为湿气,成因类型以热成因油型气为主,具有一定的腐殖型有机质生气贡献,与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原油相伴生,为混源气。伊汉通断裂两侧构造的差异活动是造成东、西两个次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模式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依兰—伊通地堑,由南段的岔路河断陷与北段的汤原、依兰、方正、尚志、胜利等断陷组成。南北两段在地质特征上有明显差异。南段为新生代残留断陷,北段为中新生代继承性断陷;南段为湖相细碎屑沉积,北段为湖沼相含煤沉积;南段第三纪有咸水藻分子,北段无咸水藻分子;南段有机质类型较好,北段有机质类型较差;南段生烃岩体积大,北段生烃岩体积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岩浆侵入体对不同成熟度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黑龙江东部方正断陷和绥滨坳陷中的2口探井进行了系统取样与分析,基于岩石地球化学指标,研究了受岩浆侵入影响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及生烃特征在纵向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岩浆侵入体的热烘烤范围与围岩热成熟演化阶段或成岩阶段密切相关。岩浆侵入时烃源岩处于早成岩阶段(未熟—低熟阶段),岩石比热容高、热导率低,岩浆热烘烤范围较小,影响范围平均是侵入体厚度的1倍左右,Ro最高可达2.5%。岩浆侵入时烃源岩处于中成岩晚期—晚成岩阶段(成熟—高成熟阶段),岩石比热容低、热导率高,岩浆热烘烤范围大,影响范围平均是侵入体厚度的2倍左右,Ro最大值约为4.0%。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生物气资源量估算方法是:首先通过模拟实验测定烃源岩生物气产气率,再用类似体积法的计算原理进行生物气生气量估算.这种确定产气率的方法存在两方面的弊端:首先是用实验条件下实验样品的模拟产气率代表实际条件下的产气率;其次是在具体烃源岩与实验样品进行地球化学类比时,很难准确地确定烃源岩属于哪一类.从生物气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出发,量化了部分影响生物气生成的重要因素,将生物气资源量的定量计算归为5个要素:有机质组成因数、氧化还原环境因数、聚集系数、温度因数以及极限产气率,并对每一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该方法对方正断陷实地勘探取得的地质数据进行了计算,得出了该断陷不同地区不同层段生物气资源量.图6表4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