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倾斜煤层锚网索巷道围岩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现状,提出采用锚网索支护新技术对试验巷道进行支护改革.通过对试验巷道表面位移、围岩深部位移和锚杆(索)受力的现场监测,分析了试验巷道矿压显现活动规律,掌握了试验巷道在锚网索支护下的围岩变形规律,得出了在急倾斜煤层巷道采用锚网索支护是可行的.这为锚网索支护在急倾斜煤层巷道的推广应用和支护参数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改善急倾斜煤层巷道的维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锚网索支护在急倾斜煤层巷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现状,在试验巷道探索采用锚网索支护技术。对试验巷道表面位移、围岩深部位移和锚杆(索)受力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了试验巷道围岩变形规律。试验表明,在急倾斜煤层巷道采用锚网索支护是可行的,为锚网索支护在急倾斜煤层巷道的推广应用和支护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集三矿急倾斜煤层巷道锚网索支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支护效果对比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急倾斜煤层巷道在不同支护形式下的围岩变形差异,通过锚网索支护参数设计和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煤层巷道采用锚网索支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支护形式下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现状,结合具体工程实践问题,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对相同条件下急倾斜煤层巷道采用工字钢支护、锚杆支护和锚(索)梁网支护3种支护形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支护形式下的围岩变形规律、以及不同支护形式在急倾斜煤层巷道条件下的适应性及支护机理,从而为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急倾斜煤层巷道的支护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之一。在急倾斜煤层巷道中,尤其是对于软底巷道的处理尤为困难。为找出适用于急倾斜煤层巷道软底的支护方法,以煤矿急倾斜煤层软底巷道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结合急倾斜煤层巷道变形规律的理论分析,就急倾斜煤层巷道软岩底板围岩的岩层位移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出急倾斜煤层巷道软底围岩破坏变形的基本规律,为我国开采急倾斜煤层软底巷道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急倾斜松软煤层巷道的支护难题,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应力和位移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急倾斜煤层巷道开挖以后,巷道顶部形成的自然平衡拱逐渐沿煤层倾斜面向上扩展,与巷道顶部垂直应力的分布形态相似,巷道顶部煤体及煤帮是支护的关键部位。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锚、带、网、索主动支护为基础,配合高强度拱形梁的综合控制技术,旨在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使支护体系与围岩形成承载整体。现场应用表明,提出的支护方案可有效控制巷道稳定,巷道两帮变形量不足40 mm,为类似条件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急倾斜煤层无煤柱开采过程中保证穿越煤层巷道的稳定性,需要对穿越的巷道进行合理的支护。根据相似理论原理设计了急倾斜煤层开采时巷道支护结构变形研究的模拟试验系统,并对支护结构的轴向变形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巷道支护结构的变形分为压缩-再次压缩-稳定型、稳定-压缩-回弹-稳定型和稳定型3种类型;支护结构与煤层交界部位是支护设计的关键部位;支护结构应具备柔性和可伸缩性;验证了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支护结构稳定-压缩-回弹-稳定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8.
王兴库 《煤》2008,17(5):9-10
简要介绍了锚杆支护技术在沿沟煤矿急倾斜煤层中的应用。采用锚杆支护进行巷道支护效果较好,有效地控制了巷道的围岩变形。急倾斜煤层巷道利用锚网支护取得了成功,为沿沟煤矿急倾斜煤层支护提供了一条新途经。  相似文献   

9.
针对急倾斜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难题,以典型的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方法,对重复采动条件下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复采动影响下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具有非对称特点,其变形破坏失稳是一个复杂的时间空间问题。据此提出了“主动支护、关键部位加强控制”的支护原则,采用“强力锚杆+长锚索+W钢带+钢筋网”非对称耦合支护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变形破坏,该研究成果可为解决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难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急倾斜煤层中巷道支护方式的选择及支护效果监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急倾斜煤层中的巷道围岩活动特点,采用动态设计方法,通过实验室相似模拟实验和现场实测反馈得到锚梁网支护是适用于这类巷道的理想支护方式。通过设计合理的支护系统,并在新集三矿得到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支护效果及显著的经济效益,对类似急倾斜煤层矿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急倾斜煤层中巷道支护方式的选择及支护效果监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急倾斜煤层中的巷道围岩活动特点,采用动态设计方法,通过实验室相似模拟实验和现场实测反馈得到锚梁网支护是适用于这类巷道的理想支护方式。通过设计合理的支护系统,并在新集三矿得到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支护效果及显著的经济效益,对类似急倾斜煤层矿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锚网梁索联合支护在急倾斜煤层煤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活动特点,采用动态设计方法,对急倾斜煤层巷道进行了锚网梁索支护设计,并对巷道支护效果进行监测,实践证明在急倾斜煤层全煤巷道中,由于受到水平构造应力的影响,巷道帮部围岩的稳定性要差于顶部围岩的稳定性,巷道帮部的支护是决定整个巷道支护效果的关键,巷道支护措施应该由支顶护帮向支帮护顶转变,为类似条件下的锚网索支护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急倾斜复杂煤层巷道锚网索联合支护的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对煤巷锚网索巷道掘进成本、维修成本与矿工钢支架、木支架巷道进行了对比,证明锚网索支护技术在急倾斜复杂煤层巷道中使用可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急倾斜煤层全煤巷道锚网索支护参数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急倾斜煤层锚网索支护全煤巷道中,根据其非对称情况采用非对称设计.研究表明,急倾斜巷道支护重点是控制巷道的两帮的不稳定性,工程措施应该从控顶护帮向控帮护顶转变.经现场应用,所设计的支护参数合理,能够较好的控制围岩活动,支护效果良好,为其它类似条件下锚网索支护参数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卓军  石永奎  沈蓥 《煤矿安全》2019,(3):139-143
为解决急倾斜煤层巷道施工顶煤极易垮冒进而导致顶板失稳变形的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等问题,提出了随煤层厚度变化动态调整巷道断面尺寸、异形断面不等强锚网索喷耦合支护、关键部位补强加固组成的不等强耦合动态支护技术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和井下工程实践对支护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通过随急倾斜煤层厚度变化及时以巷帮煤岩切点调整巷道断面尺寸可避免顶煤和底板出现卸压三角区,全断面锚网喷支护配合顶板高预应力锚索、高帮锚梁参配钢筋梯、顶煤大托板护壁共同形成悬吊组合拱结构实现控顶卸压,巷顶揭露的煤壁垂直于顶板设计能够有效控制顶板抽冒,实现对急倾斜松软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以国投集团新集三矿3号煤层之急倾斜煤层巷道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煤层巷道沿煤层顶板布置、巷道顶底板及上下帮支护需采用不同的力学模型进行支护设计的特点,分别选用悬吊理论、压力拱理论和挡土墙理论进行计算,最终采用锚杆(索)网联合支护方式进行巷道支护。经现场实践验证,该支护方式对维护该条件下巷道围岩稳定效果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在急倾斜条件下,煤巷锚杆(索)网支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倾斜煤层巷道稳定性与锚杆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井倾斜煤层巷道的特殊性,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分析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塑性区分布,研究深埋倾斜煤层巷道围岩稳定性和锚杆支护控制围岩变形效果。结果表明,深井倾斜煤层巷道上帮且靠近煤层底板部位压力与变形破坏较大,是防止冲击地压和进行支护的重点区域,锚杆支护中适当加长上帮锚杆是合理的。本研究成果,对深井倾斜煤层巷道防止冲击地压、确定锚杆支护参数,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木城涧煤矿大台井-10m水平急倾斜分层巷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模拟实验、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了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大台井-10m水平第二分层顶板巷进行了重新设计,提出了急倾斜巷道支护设计优化方案。并通过工业性试验对巷道变形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采用新的巷道支护方案后,巷道变形量明显减少,支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相似模拟实验研究,结合以往的生产实践及类似煤层围岩破坏规律,针对旺苍石洞沟煤矿的煤层地质条件,揭示了急倾斜临界角煤层围岩变形和破坏的规律,对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支护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双化煤矿急倾斜煤无人作业工作面,深孔爆破落煤空场滞后充填采煤法回采巷道实际观测,得出巷道变形的基本特征和规律,验证了巷道支护方式的合理性,为急倾斜煤层深孔爆破无人作业工作面开采和回采巷道维护提供了依据,对急倾斜煤层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