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利天地》2003,(12):1-1
甘肃省张掖市、四川省绵阳市和辽宁省大连市是首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利部汪恕诚部长在总结张掖等地的试点经验后,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十大要点: 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缺水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评价对于评价区域本身的经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全社会推进节水建设提供借鉴参考。基于上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物元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并运用因素贡献率计算权重,以2002年为基准年,对上海市2008年-2012年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2009年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等级为"效果一般",2010年-2012年为"效果明显",且每年有不同程度提高,发展态势良好;节水建设水平相较于2002年发展迅速,工业节水方面略有不足。该评价结果与上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际相符,说明物元模型对于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有较好的适应性,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开展声势浩大的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就是要唤起民众对我们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水危机的认识,使全民树立起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爱护和节约我们日益珍贵的水。  相似文献   

4.
王南 《长江建设》2004,(4):22-25
当前,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正面临严重的水荒威胁。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m^3。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入严重的缺水期,到2030年我国人口高峰时,实际用水量将逼近可用水量的极限。目前,由于我们在用水、节水、再生利用水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问题,近期内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还不可能得到有效缓解。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用水量持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愈加严峻,建立节水型社会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减少污水排放的重要措施和平台,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通过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将不断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水资源需求过度增长,有效节约水资源,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水环境及生态的影响,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  相似文献   

7.
张利  杨震  刘晨 《山东水利》2010,(8):34-35
通过对滕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分析,指出滕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节水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组织建设、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和加强宣传教育等5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山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十二五"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针对"黄蓝"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等区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节水对策。  相似文献   

9.
唐山市是全国十大节水城市之一.近年,唐山市把节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努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节约用水责任制,并把节水职能划入水行政管理部门,实现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全市各有关部门都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开展水资源评价,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建立节水资金筹措渠道,加强节水宣传活动,设立节水监督电话,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推进,在分析庄浪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社会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区域特征、经济发展条件、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特点,提出实施水资源调配工程和推广应用新型材料等措施的对策建议,为实现水资源节约利用与集约利用相融合相促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结合济源市实际,分析了济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分别从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城镇生活等建设载体方面提出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为济源市未来一个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可以将节水型社会的法律体系理解为旨在调整因节约、高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法律规范和法律渊源所组成的系统.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体系框架结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法律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3.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我国在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2000年,水利部党组推出了水权和水市场的理论框架;2001年,正式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2003年,张掖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实践经验直接推动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理念的发展,试点建设经验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关于重庆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金扬 《中国水利》2005,(13):207-209
在认真分析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广泛借鉴国内其他试点城市的经验,提出了重庆市以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制度体系和法规体系、制定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规划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节水工程体系建设以及以舆论宣传教育、加强政府统筹领导的保障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伟民 《中国水利》2005,(13):204-206
青海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省情、水情决定了青海必须走节水型社会之路.针对青海的实际情况,提出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人水和谐的理念,按照优先保证城乡生活用水,满足重点工业用水,统筹协调农业和生态用水的原则,以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为出发点,以节约用水为工作重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合理开发和科学配置水资源.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存荣 《中国水利》2005,(13):200-203
安徽水资源较为紧缺,建设节水型社会十分必要而且紧迫.在现有基础和条件下,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做好规划,突出解决好体制与机制问题,完善工程体系,严格水资源保护,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通过对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联系水资源中的经济因素,从经济角度分析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以水资源的经济属性为突破口,提出了若干相关的经济对策,包括科学水价体系、水资源外部成本内部化、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虚拟水控制手段等几大方面,以期能为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东 《中国水利》2005,(13):166-168
石羊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生态与环境严重超载的问题,通过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该流域属"西北资源型、生态与环境型、管理型缺水区",在流域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必须明确初始水权,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这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绿色水利及其与节水型社会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姜文来 《中国水利》2005,(13):44-46
绿色水利是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全过程中保护生态和环境且节水高效地利用水资源的行为与文化.它在兼顾水资源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环境属性的基础上,包含了保护环境、水资源生命周期、节水高效和"绿色 水利 文化"四个基本思想,绿色水利是我国水利发展的方向.节水型社会是以最少的水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服务的社会,它能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绿色 水利 文化"融合,同时包含节水高效和生命周期的思想.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绿色水利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邓坚 《中国水利》2005,(13):186-188
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异常突出.节水型社会建设将是解决流域水资源匮乏问题的一项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通过分析海河流域面临的水资源形势、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流域管理机构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应开展的主要工作,以促进流域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