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足黑山羊不同部位肌肉脂肪酸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足黑山羊不同部位肌内脂肪、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方面的差异,以处于相同饲喂条件且体质量相近的6 只5 月龄大足黑山羊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索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大足黑山羊背最长肌中肌内脂肪含量为3.2%,臂三头肌为3.0%,背最长肌略高于臂三头肌;大足黑山羊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各检测出33 种脂肪酸,2 个部位各脂肪酸含量基本一致,但与背最长肌相比,臂三头肌反油酸(C18:1 n-9t)含量较高,而介子酸(C22:1)含量较低;16 种饱和脂肪酸中,仅十七碳酸(C17:0)含量背最长肌极显著高于臂三头肌(P<0.01);17 种不饱和脂肪酸中,4 种脂肪酸在不同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背最长肌二十碳烯酸(C20:1)含量极显著高于臂三头肌(P<0.01),油酸(C18:1 n-9c)含量显著高于臂三头肌(P<0.05),臂三头肌反油酸(C18:1 n-9t)含量极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1);臂三头肌和背最长肌中不同种类脂肪酸相对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中链脂肪酸,臂三头肌和背最长肌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之和分别为88.4%和86.3%;臂三头肌和背最长肌中n-3/n-6值相近且均在3.0左右;背最长肌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P/S)为0.45,臂三头肌P/S值为0.41,背最长肌高于臂三头肌。说明不同部位大足黑山羊肉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存在差异,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的风味及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羊栖菜富含多种营养素与活性物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海藻之一,其品质易受海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解不同海区养殖羊栖菜营养组成和功能成分的差异,本文以浙江7个海区养殖的羊栖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7个海区养殖羊栖菜基本营养、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组成。以DPPH·和·OH清除率为评价标准,测定了7个海区养殖羊栖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并对7个海区养殖羊栖菜多糖的结构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各海区羊栖菜含水量最多,在(82.50±0.32)~(86.50±0.23)g/100 g之间;除水分外,主要营养成分为多糖,其中7号海区养殖羊栖菜的多糖含量最多(P<0.05),为2.51 g/100 g;各海区羊栖菜脂肪含量都较少,均在(0.30±0.01)~(0.40±0.01)g/100 g,说明羊栖菜是一种典型的低脂食品;羊栖菜的氨基酸含量差别较大且各海区羊栖菜EAAI(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值均高于0.9,说明7个海区养殖羊栖菜均为优质蛋白质来源,另外,2号和6号海区养殖的羊栖菜氨基酸组成比例较合理,更接近WHO/FAO在193...  相似文献   

3.
利用GC-MS测定中华绒螯蟹性腺中脂肪酸组成,系统考察不同加热时间对中华绒螯蟹性腺中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影响。研究得出:中华绒螯蟹性腺内主要为长链脂肪酸,其中C18∶1n-9c的含量最高,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在蒸煮时间变化范围内,其脂肪酸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规律,饱和脂肪酸呈上升趋势,多不饱和脂肪酸呈下降趋势,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呈波动趋势,其中变化最大的为雄蟹中的C18∶3n-6及C22∶1n-9,分别在60 min和90 min时,比生鲜样品下降了82.22%和82.52%。实验表明雄蟹性腺在对风味的研究上,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添加剂对羊栖菜-鱼糜凝胶特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白鲢鱼糜为原料,添加羊栖菜浆液制备羊栖菜-鱼糜,添加大豆分离蛋白、玉米淀粉及卡拉胶,用物性分析仪和离心法测定羊栖菜-鱼糜复合凝胶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并与不含添加剂的羊栖菜-鱼糜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只含20%羊栖菜浆液的鱼糜对照组相比,添加4%大豆分离蛋白、10%玉米淀粉及0.75%卡拉胶时,所制得的羊栖菜-白鲢鱼复合鱼糜的凝胶强度分别提高13%、5%和16%,持水性分别提高9%、10%和8%。结论 添加4%大豆分离蛋白、0.75%卡拉胶及10%玉米淀粉有利于提高鱼糜复合凝胶强度及持水性,改善凝胶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青海高原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不同部位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变化及差异,本实验选取青海高原牦牛冈上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3个部位肉,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3个部位肉宰后成熟0、1、2、3、5、7和14 d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发现,3个部位肉中均检测出2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9种,且均随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个部位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的脂肪酸组成相同但含量有差异,n-6/n-3比值均在1.0~3.0之间,脂肪酸组成比例较好。通过对青海高原牦牛3个不同部位肉不同成熟时间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3个部位0、1和2 d具有相似性,主要有n-6系和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C18:2n6c)、花生四烯酸(C20:4n6)、顺-8,11,14-二十烷三烯酸(C20:3n6)、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反油酸;3、5和7 d具有相似性,此期间大多数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14 d则不同于其他时间,主要是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的γ-亚麻酸(C18:3n6)。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新疆哈萨克羊不同部位脂肪的组成成分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新疆哈萨克羊的肾周脂、网膜脂以及尾脂的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尾脂中共检测出20种脂肪酸,而在肾周脂和网膜脂中均检出17种脂肪酸;其中尾脂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49.09%,以棕榈酸(C16∶0)的含量最高;肾周脂中SFA的含量为59.44%;网膜脂中SFA的含量为64.00%;肾周脂和网膜脂中SFA均以硬脂酸(C18∶0)的含量最高。在尾脂中不饱和脂肪酸(UFA)的含量为50.48%,在肾周脂中UFA的含量为38.95%,在网膜脂中UFA的含量为35.15%;不同部位脂肪中UFA均以油酸(C18∶1n-9c)的含量最高。羊脂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由醛类、酯类、醇类和酮类组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GC测定了黄颡鱼和大鳍(镬)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两种鱼的肌肉和鱼卵中含有22种脂肪酸.在黄颡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占34.90%;不饱和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51.37%,多不饱和脂肪酸占13.74%.在黄颡鱼卵中,饱和脂肪酸占26.76%,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9.51%,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3.73%.从大鳍(镬)来看,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占26.97%,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8.8l%,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4.23%;鱼卵中饱和脂肪酸占30.75%,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4.08%,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5.17%.研究揭示了黄颡鱼和大鳍(镬)的肌肉脂质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是理想的食品.两种鱼的鱼卵还含有较高的花生四烯酸(C20:4n-6,ARA)、廿碳五烯酸(C20:5n-3,EPA)和廿二碳六烯酸(C22:6n-3,DHA)的比例,鱼卵的食用、加工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8.
超滤技术在羊栖菜粗多糖提取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超滤技术脱除羊栖菜粗多糖中的盐分。结果表明,超滤对羊栖菜粗多糖提取液的脱盐效果好,脱盐率达99.9%;此外超滤还能去除羊栖菜粗多糖提取液中部分色素物质;在保留羊栖菜粗多糖提取液中生理活性物质的同时,浓缩了羊栖菜粗多糖提取液,提高了主要成分褐藻胶及褐藻糖胶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究羊栖菜全组分及其水提物的食用安全性及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分析羊栖菜全组分及其水提物中多糖、硫酸根、总砷及无机砷的含量,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及体外抑菌实验.结果:羊栖莱全组分组小鼠最大给药量为12g生药量/kg· BW,相当于50kg成人拟定日食用干羊栖菜量的120倍;羊栖菜水提组小鼠最大给药量为120g生药量/kg· BW,相当于50kg成人拟定日食用干羊栖菜量的1200倍.在急毒实验观察期内,各组小鼠均未见任何中毒症状及死亡现象.羊栖菜全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1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250mg,/mL;羊栖菜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MBC均为125mg/mL.对大肠杆菌、变异链球菌均无明显抑菌作用.结论:羊栖菜及其水提物毒性较低,且对体外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明确蒙古斑点马体脂脂肪酸组成特点。选择3 匹成年蒙古斑点马,屠宰后采集肾周、肠周和皮下脂肪以及肩肌、背最长肌和臀肌样品,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蒙古斑点马不同脂肪组织中均检出19 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含量34.77%~37.38%,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含量达60%以上,UFA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含量33.04%~36.39%,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含量26.47%~27.51%,其中皮下脂肪C10:0、C18:0、C20:0含量显著低于肾周和肠周脂肪(P<0.05);MUFA在皮下脂肪的沉积程度较其他2 个部位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UFA中C18:3 n-3含量最高,其在各脂肪组织间无显著差异。3 个不同部位肌肉中均检出15 种脂肪酸,其中SFA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8.32%~40.04%,MUFA含量占35.70%~40.19%,PUFA含量占15.25%~20.33%;SFA中背最长肌和臀肌C12:0含量显著高于肩肌(P<0.05),其余SFA在不同部位肌肉间无显著差异;MUFA中背最长肌C16:1含量显著高于肩肌和臀肌(P<0.05);肩肌n-6/n-3 PUFA比值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臀肌(P<0.05);皮下脂肪的C18:3 n-3和总PUFA含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5)。综上所述,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脂肪酸组成各具特点,但UFA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羊栖菜多糖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对结构的影响。方法:提取羊栖菜多糖并测定含量,以L-DOPA为底物,在475nm处测定吸光度,观察羊栖菜多糖提取物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活力的影响;测定羊栖菜多糖作用下酪氨酸酶内源荧光和ANS结合的荧光的变化,以判断对酶结构的影响情况。结果:羊栖菜多糖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导致酪氨酸酶的二酚酶活力下降。羊栖菜多糖使二酚酶活力下降一半时的抑制剂浓度(IC50)为(2.16±0.37)mg/mL。羊栖菜多糖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是一个可逆过程,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通过动力学分析,测得羊栖菜多糖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常数(Ki)为(4.34±0.56)mg/mL。荧光测定结果表明,羊栖菜多糖的结合引起酪氨酸酶三级结构的明显改变。结论:羊栖菜多糖与酪氨酸酶的结合引起酶结构的变化,并以混合抑制的方式可逆抑制酪氨酸酶的二酚酶活性。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和设计新型酪氨酸酶抑制剂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脂臀羊尾脂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脂臀羊尾脂的品质差异,本文以阿勒泰羊、巴音布鲁克羊、哈萨克羊尾脂为原料,采用真空热压抽提羊尾油,对3个品种的羊尾油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各品种脂臀羊尾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脂臀羊尾脂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其中阿勒泰羊尾脂的皂化值、酸价、熔点最高,分别为196.87 mg/g、0.80 mg/g、39.2℃;巴音布鲁克羊尾脂的碘值和水分含量最高,分别为50.29 g/100 g、9.36%;不同品种脂臀羊尾脂的脂肪酸具有差异,其中3个品种羊尾脂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n-6/n-3的比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十五烷酸(C15:0)、十七烷酸(C17:0)、硬脂酸(C18:0)、棕榈酸(C16:0)和棕榈油酸(cis-9 C16:1)之比、油酸(cis-9 C18:1)和硬脂酸(C18:0)之比与品种具有较强相关性。结论:无论是从饱和脂肪酸与人体的健康关系出发,还是考虑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有益之处、以及n-6/n-3的理想比值,三个品种的羊尾脂都符合人类的食用健康性。  相似文献   

13.
羊栖菜蛋糕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羊栖菜蛋糕的加工方法,着重探讨了脱腥羊栖菜浆和脱腥脱色羊栖菜浆不同配合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脱腥脱色羊栖菜浆为好,浆体用量≤30%时,产品具有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4.
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14株海洋微藻(绿藻纲6株,金藻纲4株,硅藻纲3株,甲藻纲1株)中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4株海洋微藻的总脂含量存在着明显差异,盐藻的总脂含量最高,占干重的28.71%;4株金藻的总脂含量均较高,超过干重的20%.14株海洋微藻的脂肪酸成分和含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绿藻中饱和脂肪酸C16:0的含量均较高;对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小球藻以C16:1(n-7)为主,盐藻以C18:1(n-7)为主,青岛大扁藻以C18:1(n-9)为主.4株金藻的PUFAs含量均较高,几乎占脂肪酸总量的1/2,并且DHA的含量较其他藻株高.3株硅藻的EPA含量最高,占27.2%~32.9%;而裸甲藻的PUFAs含量最低,仅为25.2%.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羊栖菜蛋糕的加工方法,着重探讨了脱腥羊栖菜浆和脱腥脱色羊栖菜浆不同配合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脱腥脱色羊栖菜浆为好,浆体用量≤30%时,产品具有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野生鱼类脂肪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研究鄱阳湖野生淡水鱼类脂肪酸的含量,了解鄱阳湖鱼类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和构成比。鱼肌肉用氯仿甲醇溶液提取脂肪,碱法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鱼肌肉中的PUFA的含量随鱼类品种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别,范围为18.65%~43.07%;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也变化较大,其中黄颡鱼的DHA含量最高,可达10.72%,而鲹鲦的EPA含量则是所测鱼类中最高的,达4.61%。其中n-3系不饱和脂肪酸与n-6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也相差悬殊,从1:0.7到1:2.5不等。不同科目的鱼,在C22:4n-6、C22:5n-3(DPA)含量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活习性的鱼,其共轭亚油酸(CLA)、C20:4n-6、C22:2n-6、C22:4n-6、C22:5n-3、C22:6n-3(DHA)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水域中,鱼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鱼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和食性等有较大关系,鱼的遗传因素与脂肪酸比例和含量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澳洲美利奴羊肉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3 只澳洲美利奴羔羊的背最长肌、臀肌及臂三头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及分类探讨。结果表明:澳洲美利奴羊肉中共含有脂肪酸35 种,其中C15:1、C16:0、C17:1、C18:0、C18:1 n-9c脂肪酸含量较高,3 个部位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且每个部位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出2~3 倍;n-3脂肪酸亚麻酸甲酯(C18:3 n-3)在臂三头肌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5);与另外2 个部位相比,臂三头肌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及长链脂肪酸含量均最高;臂三头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最高,背最长肌中最低。  相似文献   

18.
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脂质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为研究对象,采用Folch法提取两种扇贝肌肉和内脏中的总脂,并对其脂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扇贝的肌肉总脂含量显著低于内脏,且肌肉总脂以磷脂为主,而内脏总脂以甘油三酯为主。两种扇贝的脂肪酸组成特征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其中,PUFA以n-3系列为主,主要为C20∶5n-3(16.58%~19.00%)和C22∶6n-3(11.49%~21.18%);肌肉中的n-3/n-6比值高于内脏,尤其C22∶6n-3含量显著高于内脏(P<0.01)。同时从两种扇贝中鉴定出6种脂肪醛二甲基缩醛(DMA),总量在7.77%~11.20%,并以C18∶0DMA(3.05%~6.89%)和C20∶1DMA(1.55%~4.25%)为主,且肌肉中DMA含量高于内脏,表明两种扇贝总脂中含有丰富的缩醛磷脂,肌肉总脂中的缩醛磷脂百分含量高于内脏。  相似文献   

19.
几种因素对大孔树脂纯化羊栖菜多酚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羊栖菜为研究对象,比较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羊栖菜多酚的吸附与解吸效果,筛选出其中最适合分离纯化羊栖菜多酚的大孔吸附树脂。研究了p H、流速、样品浓度、洗脱剂浓度4种因素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羊栖菜多酚的影响。结果表明,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羊栖菜多酚吸附率和解吸率最高,在条件为p H 5,吸附流速1.5 BV/h,样品浓度70μg/m L,洗脱剂乙醇浓度70%,洗脱流速1.5 BV/h及洗脱剂用量90 m L下,经树脂纯化后的羊栖菜多酚含量从溶剂萃取初步分离的31.24%提高至62.15%。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密闭微波消解羊栖菜样品,在优化测定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羊栖菜中Al、As、Ba、Cd、Co、Cr、Cu、Fe、Mn、Ni、Pb、Mg和Zn 13种元素的方法。选用Sc、Ge、In、Bi 4种元素作内标液校正基体效应,13种待测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004~1.90 μg/L,RSD为1.04~3.65%,加标回收率为91.92~109.36%,对标准物质样品分析的结果与所给参考值吻合。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适用于羊栖菜的日常检验,并且对羊栖菜的养殖和加工业的质量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健康风险指数来看,食用羊栖菜后人体健康风险较低,不会对暴露人群构成明显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