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我国加入WTO后石油石化行业将发生的新变化。文中首先介绍了加入WTO后,石油石化领域的市场规则的变化。随后对该领域的四大子行业即原油开采业、石化加工业、石油炼制业、油品销售业所面临的竞争形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应对WTO挑战的对策。本文对于关注中国石油石化业发展的企业和国内外投资者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对于从事石油石化方面外贸工作的专业人士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1 加入WTO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带来的压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企业排位居前几位的整车企业在规模效益上已具备一定的实力,加上近年来中国的几大整车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和合资,实力上有较大的提高,但承受WTO冲击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加上各零部件生产企业存在规模小、成本高、品质差、技术落后、市场营销能力弱问题,它们承受WTO冲击的能力就更有限.各主要整车生产厂家可通过全球采购优化,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零部件生产厂家则可能因为被整车厂抛弃而出现销售危机甚至倒闭.所以说,就整体而言,加入WTO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带来的压力相当大.这些压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WTO已经快4年了,中国汽车工业在这4年中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与狼共舞,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低成本。乘用车行业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暂时还是外资品牌的天下;而商用车行业,中国已经初步培育出了世界级品牌和自主研发能力。本文从中国国情出发,论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局面,独特地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两大优势,采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汽车工业和国外汽车工业的显著区别,还提出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点和前景所在。经过10到20年时间,中国的汽车工业一定会和家电行业一样,成为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加入WTO后我国内燃机工业面临的挑战、对内燃机及内燃机工业的正确认识、内燃机及其燃料的发展与替代方式的探讨和内燃机行业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5.
农用机动车及其柴油发动机的发展与WT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用车及与之配套的柴油发动机的现状,行业结构和产品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分析了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入WTO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应对WTO可采取的措施,我国加入WTO为农用车提供了更加巨大的国内外市场,农用车行业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向更大、更强的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用车及与之配套的柴油发动机的现状、行业结构和产品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分析了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入WTO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应对WTO可采取的措施.我国加入WTO为农用车提供了更加巨大的国内外市场,农用车行业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向更大、更强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内燃机配件》2002,(1):31-38
(第一部分 )1 入世后中国汽车业所作的承诺中国在加入 WTO谈判过程中涉及汽车产品的相关承诺包括关税的降低、非关税壁垒的放开、国内汽车服务贸易领域允许外资进入等方面。中国加入WTO对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企业现有产品及未来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内燃机配件》2001,(6):34-38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主机发展起来的。在国家的重点扶植和“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积极利用外资 ,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加大了投资力度和集中度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双加工程”等专项技术改造的实施 ,调整了产品结构 ,加快了产品更新的步伐 ,提高了整体水平 ,部分关键零部件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引进车型的国产化配套要求 ,汽车零部件工业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 ,汽车零部件工业落后的局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一 )汽车零部件工业投资力度不…  相似文献   

9.
《内燃机配件》2001,(2):40-41
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强大的零部件工业作为后盾,就不可能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业,可以说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其零部件业的竞争。虽然多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世界零部件工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被认为是未来几年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2009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2010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仍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内燃机及其汽车零部件,必须跟上整车产量的同步发展,保持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