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质的能源利用和生物质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质可泛指有机物质。从能源利用角度来说是指储存太阳能又可释放热能的植物。自从人类发现并发明对火的应用,生物质能的燃烧热利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能量之源。从实用角度,这里的生物质能是指林业和农业生产加工剩余物,如枝条、秸秆、树皮、锯末悄、翟木条、谷果壳等。 自然状态下的生物质能量密度低,影响它取代煤、油、气的功能。为提高真能量品位,强化应用功能,生物质气化是技术措施之一。1 生物质资源及属性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换、固化和储存的能量。它是可…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能及其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决当前能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开发利用新能源,而生物质能具有清洁、数量大、可再生等突出优点,是常规能源的理想替代能源.文章介绍了生物质及生物质能,对目前生物质能的利用技术现状作了系统介绍,论述了生物质能利用的远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燃煤电厂利用生物质再燃还原氮氧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利用生物质能基本可以实现CO2的零排放。目前最有效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就是将生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在电站燃煤锅炉中与煤混燃。另外,电站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x),对环境危害极大。把生物质作为电站燃煤锅炉再燃燃料来还原氮氧化物(NOx),既可高效利用生物质能,又可以降低污染物(CO2、NOx等)的排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1生物质能的内容及历史意义生物质能是指由生物质直接获得或者经过加工转化获得的各类能源的总称。生物质能资源包括秸秆、薪柴、畜粪等所有具有能源利用价值的植物和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自古以来,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从目前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来看,生物质能已是排在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的第4大能源。据统计,1995年生物质能消费总量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4%,相当于核电和水电消费量的总和.近些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类已充分认识到利用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重要性J我们…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当前,生物质能技术产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生物质能资源的供应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文章对该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第三方物流作为其解决方案,并从各个角度论述了第三方物流对于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可供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介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常规能源的有限性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人类需要寻找一些相对比较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由于其数量巨大,对环境影响小,并具有可再生性,成为目前的主要选择之一。文章介绍生物质固化、气化、液化、热解、发酵和直接燃烧等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指出了这些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生物质发电电能质量好、可靠性高、成本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国政府重视生物质资源的利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文件,召开了一系列的工作会议推动生物质能  相似文献   

8.
工业锅炉生物质燃烧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生物质能的特性,讨论了发展工业锅炉生物质能燃烧技术的积极意义,并对工业锅炉利用生物质能的各种可用方法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再生能源是指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太阳能、风能和水能是可再生能源的典型,像木材和植被这样的生物质能,它们能重新生长,也被视为可再生能源.地热能是地球内部的热量,因为热量巨大,可不断被人类利用,也是可再生能源.核聚变能如果能可靠获得,会提供给人类上百万年的能量,也是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0.
国外生物质能转化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质能,即生物质能源,又称为“绿色能源”,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源。生物质是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经及其派生、排泄和代谢的许多有机质,是地球上最广泛存在的物质。它是一种古老的可再生能源。人类自从发明火以来,至今仍在大量消耗薪柴等生物质能源。目前,全球生物质能消费量仅次于煤、油、气,居第4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