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针对块状和层状两种油气藏类型,利用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器(RFT)测量地层压力剖面,分析地层压力在砂岩纵向上和横向上的分布规律及井间压力连通情况;依据单层压力亏损状况及注水效果,确定有利的开发层位,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和注采方案,以提高油田原油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FMT测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情况,利用地层压力剖面,及井间小层对比,分析油田注采是否均衡,通过实例分析,说明FMT资料对油田的注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缆式重复地层测试器(RFT)主要用于裸眼井测量储层压力及地层流体取样。文中以某地区Y油田的构造及岩性油气藏为例。利用RFT资料对储层特征、类型、压力分布及度采后油藏的动态情况、含油饱和度变化及储层产能等进行储层描述及油藏的静态、动态评价,从而扩展了RFT资料的用途。图7表2参2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应用FMT测井资料确定地层压力剖面的优点,列举了河南油田FMT确定地层压力剖面的应用实例,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对各示例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图示结果与区域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RFT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器(RFT)一次下井可进行数次地层压力测试并可取得的两个地层流体样品,每测一个深度点可记录若干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地质、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中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和用途。尤其是在油田进行注水开发期后,RFT成为油田动态监测和动态分析最直观、最高效的手段。本语文以大量的生产实践为基础,对RFT的综合应用作了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6.
RFT测试资料能提供真实可靠的地层压力和泥浆压力。当泥浆侵入储层较深,造成储层严重污染 时,常规测井曲线显示出电阻率高、孔隙度大的油层特征。利用RFT测试资料所提供的压力测试数据, 可以准确判断储层的污染情况,为投产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该技术在中原油田储层污染评价中取得 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8.
RFT在中原油田应用概况。自1983年以来,中原油田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广泛地使用了RFT测试技术,测试井次近千口。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XMAC和RFT组合测井给出的有限数量的地应力、地层压力对应数据,分析了地层压力与地应力之间正相关性,建立了地应力与地层压力之间正相关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注水压力界限的制订方法,通过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现场测试和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应用一种新型的早期地层压力系统(EFPS)进行压力测试分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RNJ—L低温弱凝胶调驱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定义储能模量G′值>0.1 Pa而≤1.0 Pa的凝胶为弱凝胶,以G′值代表弱凝胶的强度.稳定的弱凝胶的G′值在角频率0.03-2.0 rad/s范围内基本不变.详尽介绍了可用于20-50℃低温油藏调驱的聚合物水基弱凝胶RNJ-L的形成、配方和性能.在30-40℃,pH值6-8条件下,用矿化度<10 000 mg/L的水配制的300-1 200 mg/L HPAM(M>5.0×106)、300-500 mg/L酚醛复合体RE(交联剂)、50-750 mg/L交联助剂AN水溶液均能形成稳定的弱凝胶.成胶时间随AN、RE及HPAM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弱凝胶强度(模量G′)随HPAM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RE和AN浓度的增加通过极大值.RNJ-L的成胶时间(几小时到几天)的控制可通过组分浓度的变化而不必借助pH值的调节.成胶温度超过50℃时弱凝胶的G′值下降.在30℃和45℃下进行的长期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测定的溶液成胶时间是初凝时间,完成凝胶化反应需要3-7天,G′值达到最高值约需要30天,RNJ-L弱凝胶可稳定存在至少1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克拉玛依红山嘴油田红29井区砾岩油藏水驱特征,研制出了弱凝胶配方。其组成分别为:聚合物DQ16001500,交联剂75,除氧剂50,稳定剂500—700mg/L。现场实施弱凝胶调驱2井次,增油7291t,投入产出比1:5.6,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交联聚合物的优势。制备了以聚丙烯酰胺为主剂,柠檬酸铝为有机交联剂的弱凝胶。通过实验确定了具有较高黏度和合适成胶时间的弱凝胶配方:有机交联剂中交联体氯化铝与配位体柠檬酸三钠的物质的量比为1∶1,有机交联剂质量分数为8%~12%,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为0.08%~0.17%。  相似文献   

14.
弱凝胶调驱微观渗流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室温下将透明薄片填石英砂模型用矿化度2g/L的地层水饱和,用粘度38mPa·s的模拟油驱替至饱和剩余水,用地层水驱油至剩余油,再用粘度200mPa·s的HPAM/Cr3 弱凝胶(或对比剂HPAM溶液)驱油,同时用显微摄象仪记录驱替过程。描述了典型的实验现象,归纳出了以下5种弱凝胶驱油机理,给出了相应的摄象图片。①弱凝胶选择性地优先进入大孔道。②弱凝胶使后续液流转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孔隙中的剩余油是被弱凝胶驱动的水(和油)驱出的。③弱凝胶克服贾敏效应驱油,弱凝胶驱使水进入气锁孔隙,逐渐将剩余油驱出。④弱凝胶沿主流道迅速通过后产生"负压力"区,周围孔隙中的剩余油被吸出并汇入油流。⑤驱替前缘油滴汇聚,形成油墙。图1照片15参3。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华北油田留62断块储层埋藏深、温度高的特点,优选出了耐温性能较好的可动凝胶配方体系:1500mg/L聚丙烯酰胺+2000mg/L树脂交联剂+1000mg/L乌洛托品复合促交剂+50mg/L多苯多胺热稳定剂。结合分层调驱工艺。在实验室模拟实验了偏心配水器和堵塞器剪切对可动凝胶溶液交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动凝胶经过偏心配水器后,凝胶溶液黏度保持率为97.76%,交联后凝胶黏度保持率为98.64%,偏心配水器剪切对可动凝胶性能影响较小;堵塞器剪切对可动凝胶性能影响较大,堵塞器开启程度越小,可动凝胶通过时产生的节流压差越大,对可动凝胶的剪切越严重,甚至影响可动凝胶的交联。在利用分注管柱实施可动凝胶调驱时,建议捞出调驱目的层的堵塞器。在留62-72井进行现场试验,可动凝胶调驱后不影响分注的投捞调配,调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狮子沟N1油藏地层水矿化度高,一般弱凝胶难以成胶的问题,对比了不同弱凝胶体系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成胶性能,得出梳形聚合物(KYPAM)+酚醛类交联剂体系在高矿化度盐水中具有较好的成胶性能。优化配方试验得到弱凝胶适宜的配方为:梳形聚合物KYPAM浓度1 300-1 600 mg/L,酚醛类交联剂浓度200 mg/L,促凝剂浓度100 mg/L,除氧剂浓度100 mg/L。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弱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抗盐性和抗剪切性,并且对非均质地层具有很好的调驱效果,可使水驱采收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王健  张庆  王丹翎  吴丰豆 《油田化学》2016,33(3):437-441
为降低海外河油田油井含水率,改善水驱开发效果,针对油藏条件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有机铬交联剂配制了有机铬交联聚合物弱凝胶,研究了弱凝胶的耐温、耐盐、抗剪切性、注入性、封堵性及吸水剖面改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油藏温度70℃下,配方为2000 mg/L HPAM+100 mg/L 有机铬交联剂弱凝胶调驱体系的成胶时间为3 d,成胶强度为C级。弱凝胶具有较好的耐温性、抗盐性及抗剪切性,耐温可达90℃,抗盐可达3621.2 mg/L。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弱凝胶体系的注入性和封堵性良好,可提高采收率10.4%~12.7%;吸水剖面改善能力较好,对非均质性岩心的吸水剖面改善率大于90%。图2 表8 参15  相似文献   

18.
地面预交联颗粒调驱剂的性能改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面合成弱凝胶颗粒调驱剂解决了常规地下交联调驱剂进入地层后,因稀释、降解、吸附、酸碱性条件变化等各种复杂原因造成的不成胶现象。在配制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可控性,使用方便。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颗粒膨胀速度太快,不易进入地层深部,而且颗粒密度大,悬浮性能差,在水中以分散相存在,较难进入地层中的微小孔隙,这就很难起到彻底的调剖和驱油作用,为此通过主剂单体的筛选、添加相应的助剂、完善合成工艺等方法对预交联颗粒调驱剂进行了性能改进研究,研制出了适合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特性的深部调驱剂。实验结果表明,该调驱剂能解决目前现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挖掘文南油田储层剩余油潜力,开展了深部调剖技术。对自制的一种抗高温耐盐凝胶颗粒调剖剂首先进行了室内静态评价和动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固相含量3.0%、粒径范围0.04~0.30 mm的颗粒堵剂能适应文南油田深度调剖的需要。矿场实践表明,该调剖技术能起到明显增油降水效果,文33-28井压力由调驱前初期的13 MPa上升至34 MPa,对应油井含水率由95%下降至75%。  相似文献   

20.
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断层多、断块小、砂体横向分布稳定性差、油水对应关系复杂和井网控制程度低等多种特点,实际开发效果常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文章以渤海湾地区某典型区块的复杂断块普通稠油油藏为例,从生产特征曲线分析、含水和产油阶段变化、动液面及产吸剖面差异、各断块油层动用程度等多个角度,系统分析和评价了该典型区块可动凝胶深部调驱的实际开发动态及效果。明确了该类油藏深部调驱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产油递减速度快、油层能量亏空严重、层间吸水差异加大以及不同部位和区域动用程度差别明显等四大关键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挖潜建议。研究方法及结论对其他类似区块凝胶调驱的开发效果评价及挖潜措施制定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